孫博穎,王桂茜
北京市豐臺區(qū)鐵營醫(yī)院檢驗科 (北京 100079)
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患者在疾病后期出現的急性腹腔感染炎癥,腹腔內會出現膿腫或器官穿孔等情況,導致患者出現感染性休克,甚至肝、腎功能衰竭。SBP的發(fā)生與多種細胞因子的表達有關[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一般于受損肝細胞、內皮細胞中表達;細胞間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能夠介導黏附反應[2]。腹水中MCP-1、ICAM-1的表達水平對肝硬化SBP患者存在一定的影響。鑒于此,本研究探討肝硬化SBP患者腹水中MCP-1、ICAM-1的表達水平,現報道如下。
前瞻性選取2020年1—12月北京市豐臺區(qū)鐵營醫(yī)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是否并發(fā)SBP分為發(fā)生組和未發(fā)生組。70例患者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48~69歲,平均(58.58±5.48)歲;肝硬化病程2~6年,平均(4.18±0.82)年;發(fā)病原因,酒精性肝硬化1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7例。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肝硬化腹水及相關并發(fā)癥的診療指南》[3]中肝硬化的相關診斷標準;首次確診為腹水;入組前未接受相關治療;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疾??;合并其他部位活動性感染疾?。缓喜⒏骨桓腥?;因腹腔器官穿孔、破裂引起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合并精神疾?。缓喜⑿哪X血管疾病。
在患者入院后,于無菌條件下進行腹腔穿刺抽液,抽取5 ml無菌腹腔積液,采用全自動電化學分析儀(上海寰熙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CL-1000i,國械注準20153401280)檢測兩組腹水中MCP-1、ICAM-1的表達水平。
符合《內科學(第9版)》[4]中肝硬化并發(fā)SBP的相關診斷標準,經腹腔穿刺抽取2管無菌腹腔積液5 ml,一管用于腹水白細胞、多形核白細胞計數檢測,一管用于細菌培養(yǎng)。白細胞計數>0.5×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0.25×109/L,則認為腹腔積液細菌培養(yǎng)呈陽性;此外,需排除繼發(fā)性腹膜炎。
70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7例并發(fā)SBP,占24.29%;有53例未發(fā)生SBP,占75.71%。
兩組的性別、年齡、肝硬化病程、病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發(fā)生組腹水中MCP-1、ICAM-1表達水平高于未發(fā)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將腹水中的MCP-1、ICAM-1表達水平作為自變量,肝硬化患者并發(fā)SBP情況作為因變量(1=發(fā)生,0=未發(fā)生),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腹水中MCP-1、ICAM-1水平高表達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發(fā)SBP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腹水中MCP-1、ICAM-1表達水平與肝硬化患者并發(fā)SBP的相關性
肝硬化主要由肝細胞變性、增生的大量纖維組織所致。腹水為肝硬化疾病晚期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可因腸道細菌遷移、腸黏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腹腔感染,導致并發(fā)SBP,患者的病死率往往較高。既往臨床確診肝硬化患者是否出現SBP多依靠癥狀、體征檢查以及腹水培養(yǎng)等,但由于患者并無明顯細菌性感染癥狀,導致早期診斷存在一定困難。
肝硬化腹水患者在發(fā)生腹腔感染后,機體內免疫系統(tǒng)、炎癥系統(tǒng)被激活,可在趨化因子的引導下將中性粒細胞向炎癥組織聚集,加重病情[5]。MCP-1是活化的T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趨化分子。ICAM-1由肝細胞、白細胞合成,存在于血管內皮細胞內。本研究結果顯示,發(fā)生組腹水中MCP-1、ICAM-1表達水平高于未發(fā)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肝硬化患者并發(fā)SBP后MCP-1、ICAM-1表達水平異常。分析原因在于,MCP-1由平滑肌細胞、內皮細胞、單核細胞產生,在單核細胞的遷移、浸潤、增殖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通過單核細胞表面MCP-1受體可激活單核細胞,引起炎癥疾?。?]。肝硬化患者腸道菌群失調,腸壁通透性增加,導致腸道內細菌移位,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機體免疫力較低,在MCP-1的趨化作用下,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可移位至腹腔,促使單核細胞釋放其他細胞因子,介導機體抗感染反應[7]。由此可見,腹水中的MCP-1參與肝臟炎癥反應,能夠招募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加重肝硬化患者的SBP病情。ICAM-1對白細胞與血管內皮間的黏附具有調節(jié)作用,促使白細胞向組織內遷移。在機體炎癥反應中,ICAM-1介導的內皮細胞與白細胞的黏合作用,可使白細胞于炎癥部位脈管內皮固定,并鋪展分泌水解酶,穿出脈管壁[8]。由此可見,ICAM-1參與機體的癥性反應,可反映SBP患者疾病嚴重程度。本研究中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腹水中MCP-1、ICAM-1水平高表達是肝硬化患者并發(fā)SBP的影響因素,可見腹水中MCP-1、ICAM-1表達水平可作為肝硬化患者并發(fā)SBP及嚴重程度的有效監(jiān)測指標,臨床可根據其水平準確評估疾病,并進行對癥支持治療,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肝硬化SBP患者腹水中MCP-1、ICAM-1呈高表達狀態(tài),MCP-1、ICAM-1可能參與了SBP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臨床需嚴密監(jiān)測肝硬化SBP患者腹水中的上述指標,以評估病情,并據此給予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