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玉
(甘南公路局,甘肅甘南州 747000)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降水量大,溫差大,橋梁凍漲、鹽蝕等病害頻發(fā)。某橋位于徐合公路,為跨河橋,橋梁建于2013年,橋梁全長62.60 m,上部結構為3~13 m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結構為重力式U型橋臺,明挖擴大基礎,樁柱式橋墩,橋面寬度為8.0 m+2×1.0 m=10 m,設計荷載為公路-Ⅰ級。
橋梁按照《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進行設計,通車運行五年后,橋面鋪裝出現(xiàn)破損以及橫、縱向裂縫,局部出現(xiàn)車轍、坑槽,甚至出現(xiàn)個別隆起現(xiàn)象,養(yǎng)護單位對損壞的混凝土及瀝青鋪裝進行了維修,但修復效果不佳,維修當月再次出現(xiàn)類似病害。
橋梁橋面依據《公路橋梁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T H21—2011)評定為四類,屬于“材料有嚴重缺損,或出現(xiàn)中等功能性病害,且發(fā)展較快,功能明顯降低”的橋梁。依據橋梁技術狀況評定結果和日常的檢查記錄,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保障車輛通行安全和提高公路服務水平,亟須對橋面鋪裝進行專項維修養(yǎng)護。在該路線上由同一施工單位施工的多座空心板橋梁均出現(xiàn)類似病害,尤其是橋面鋪裝出現(xiàn)大面積破損,存在安全隱患。為確保橋梁使用安全,拆除原橋全部橋面鋪裝,查明問題原因,對橋梁橋面鋪裝進行處置,保證橋梁結構安全、服務水平滿足要求。
橋梁上部結構部分梁底板出現(xiàn)橫向貫通裂縫,裂縫寬度達0.2 mm;梁底出現(xiàn)大面積泛堿現(xiàn)象,表面少量膠凝料松散粉化;橋面鋪裝破損,多條橫、縱向裂縫,局部出現(xiàn)車轍、坑槽,甚至出現(xiàn)個別隆起現(xiàn)象,拆除原鋪裝層后發(fā)現(xiàn)空心板頂板厚度普遍嚴重不足(最薄處2 cm),多片板頂板有空洞現(xiàn)象。
(1)橋面鋪裝橫向裂縫。
裂縫集中在墩頂簡支處,多發(fā)生在簡支梁端部,橋面板端頭處經常處于車輛荷載作用下,且為簡支結構,屬于薄弱環(huán)節(jié),在車輛反復作用下,因不均勻受力,墩頂梁板簡支處出現(xiàn)橫向裂縫。
(2)橋面鋪裝縱向裂縫。
多為橋梁空心板橫向聯(lián)系減弱,橫向連接松動,經車輛渠化交通反復作用產生的裂縫。
空心板頂板厚度不足如圖1所示,瀝青再生還原劑施工如圖2所示。
圖1 空心板頂板厚度不足
圖2 瀝青再生還原劑施工
(3)橋面鋪裝網狀裂縫。
瀝青混凝土面層老化或施工時混合料離析,地表水滲入鋪裝內,經車輛反復作用,混凝土找平層混凝土局部損壞,造成瀝青混凝土面層產生網狀裂縫。降雨量多,早晚溫差大,反復凍漲導致瀝青混凝土老化速度加快,冬季降溫瀝青混凝土出現(xiàn)收縮。橋面鋪裝混凝土找平層局部破損,簡支梁端頭處易發(fā)生類似病害。
(4)空心板頂板厚度不足。
該橋在預制梁板時,因為內模氣囊上浮,造成頂板厚度不足,底板混凝土過厚,人為降低了空心板有效配筋率。底板增厚的混凝土成為多余荷載,頂板過薄減小了截面有效高度,導致梁板承載力降低,出現(xiàn)板底裂縫,且寬度達到規(guī)范限值。頂板過薄使得在車輛輪載集中力下,橋面鋪裝多次維修、多次破裂。
(5)梁底出現(xiàn)大面積泛堿現(xiàn)象。
梁底出現(xiàn)混凝土剝落、泛堿、析白現(xiàn)象時,主要原因是橋面鋪裝破損、防水層失效、橋面水排出不及時,需要查明滲水原因,針對性地進行處置。主要原因:橋面鋪裝局部坑槽、破損、不平整、防水層失效;瀝青鋪裝層老化,孔隙率增大,地表水滲入梁體;降雨量多、溫差大、空氣濕潤,空氣中的水接觸梁體,在凍漲、鹽蝕作用下混凝土出現(xiàn)表面缺陷;施工時空心板梁為預留排水孔,梁內長期積水。
原橋梁梁板采用普通鋼筋混凝土,對板底裂縫進行封閉、注膠處理后,在梁底板采用縱向高強預應力鋼絲繩聚合物砂漿加固,聚合物砂漿表面進行防腐涂裝,或在梁底板粘貼縱向碳纖維布進行加固維修。
鋼絲繩張拉工藝按照《預應力高強鋼絲繩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范》(JTG/T 325—2014)進行,以鋼絲繩伸長率控制張拉,可采用抗拉強度標準值為1 650 MPa高強鍍鋅鋼絲繩,聚合物砂漿采用I級聚合物砂漿。碳纖維布的主要力學性能指標須達到碳纖維布材Ⅰ級的要求,碳纖維浸漬、粘貼用膠黏劑安全性能指標須達到A級膠的要求。碳纖維布在施工前確認粘貼表面干燥,施工時應保證氣溫在5 ℃以上,氣溫在5 ℃以下、雨天不得施工。纖維順長方向片材的接頭必須搭接15 cm以上。粘貼碳纖維時,依據設計位置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粘貼,用滾筒壓擠貼面,使碳纖維布與浸漬樹脂充分結合,壓板排除氣泡,有效黏結面積不應低于95%。
(1)橋面鋪裝局部坑槽、破損、不平整、防水層失效引起的梁底剝落、泛堿、析白病害,鑿除破損部位,恢復防水層,在進行橋面鋪裝維修。橋面泄水管采用宜疏通、排水流暢的管材,跨河橋梁需做污水收集系統(tǒng),按要求設置排污池和橋梁排水系統(tǒng)。
(2)瀝青鋪裝層老化,孔隙率大增大,水滲入梁體,可按照病害程度,采用碎石封層、稀漿封層、微表處、瀝青再生還原劑等表面處置措施。采用碎石封層、稀漿封層、微表處等表面處置的措施時,需要對原材料做出具體要求,尤其是集料的壓碎值和黏附性。
(3)降雨量多,溫差大,空氣濕潤,空氣中的水接觸梁體,在凍漲、鹽蝕作用下混凝土出現(xiàn)表面缺陷。采用表面少量膠凝料松散粉化的處置采用人工鑿除將原橋臺、梁底風化、泛堿、松散污損部分清除,露出堅硬密實部分,采用環(huán)氧砂漿修補處理。修補厚度應大于5 mm,對修補區(qū)域邊緣進行鑿槽處理,避免修補區(qū)邊緣形成淺薄的邊口,剝落、腐蝕病害處置后涂刷梁體防腐防霉涂料,隔絕空氣中的水分。
(4)施工時空心板梁未預留排水孔,梁內長期積水,采取事后板底開孔或施工時打開排水孔,有效排除梁內積水。
在空心板肋板植筋加固鉸縫,植入Φ12U形鋼筋增加空心板的橫向連接,植入深度10 cm,間距30 cm,孔徑比鋼筋大2~4 mm;對孔道進行清理,孔內應保持干燥;將植筋膠由孔底灌注至孔深2/3處;鋼筋插入前應清除插入部分的表面污物;膠液干固之前,避免擾動錨固鋼筋和在孔位附近有明水;植筋孔注膠時,必須使孔內膠液飽滿,注膠應在氣溫較高時進行;植筋孔注膠24 h后??蓪Ρ患庸虡嫾M行下道工序,植入的U形鋼筋與橋面鋪裝鋼筋進行綁扎。
混凝土施工前在原梁板涂抹高性能界面劑,平均厚度為2 mm。采取雙層鋼筋網片恢復空心板梁的截面尺寸,在梁板端頭簡支處、鈍角等薄弱環(huán)節(jié)增加配筋,增加混凝土鋪裝找平層的厚度,達到增加梁板頂板厚度的目的,混凝土強度和梁板混凝土保持一致,有效分散車輛荷載,保證空心板的使用年限。
灑布改性瀝青防水黏結層和撒布改性瀝青碎石封層,起到防水和增加不同路面結構黏結力的作用。黏層瀝青宜采用快裂的灑布型改性乳化瀝青,蒸發(fā)殘留含量不小于50%。碎石封層黏結材料采用改性瀝青,瀝青撒布量為1.8 kg/m2,對石料進行預裹覆,石料采用9.5~13.2 mm的單一粒徑。
瀝青鋪裝層的厚度減少至5 cm,可采用5 cmSMA-13型瀝青馬蹄脂混合料或改性瀝青AC-13混合料,SMA瀝青馬蹄脂混合料具有空隙率小、高低溫性能好及耐久性能好等特點,混合料中摻入優(yōu)良的木質素纖維作為穩(wěn)定劑,比例為瀝青混合料總質量的0.3%~0.4%。AC-13改性瀝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防滑、抗?jié)B性能,是橋面瀝青鋪裝的較好選擇之一。瀝青馬蹄脂混合料因造價較高,養(yǎng)護維修工程用量小,不建議在養(yǎng)護維修工程中使用,養(yǎng)護維修中建議采用常用的改性瀝青AC-13混合料。
拆除原損壞的混凝土找平層時,應采取人工拆除的方法為主,盡量避免對梁體的擾動,接近梁體時,避免對梁體再次造成損傷,梁體出現(xiàn)孔洞的需及時進行修補。
空心板梁橋面鋪裝損壞多數(shù)是因為頂板過薄厚度不足、鉸縫施工工藝控制不嚴以及混凝土找平層和瀝青面層材料、施工質量控制不佳形成的。多雨地區(qū)降雨量大,地表水滲入瀝青鋪裝層、高寒地區(qū)溫差大,經車輛荷載作用加速瀝青面層老化、簡支梁端頭處受力不均勻等,都是導致橋面鋪裝損壞的原因,因此應在施工階段嚴把材料、工藝等關口,確保施工質量。在后期的養(yǎng)護中出現(xiàn)橋面鋪裝損壞,應當按照病害特點分析病害原因,制定針對性的維修方案,確保實施效果,滿足“橋面鋪裝堅實平整、橫坡適度、橋頭連接順暢、排水暢通”的養(yǎng)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