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利 李雨芹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等頒獎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宣布,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中國人民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接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榮譽,來自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三青溝村的陳建清心潮澎湃激動萬分。作為一名窮山溝的村支書,她太明白習總書記強調的“艱巨”“奇跡”背后的深刻含義。
4月1日,南充市蓬安縣三青溝村,在簡陋的村委會辦公室,本刊記者和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四川省三八紅旗手標兵”、三青溝村黨支部書記陳建清面對面,聊起了一個令人震撼的脫貧攻堅故事……
最忙的鄉(xiāng)村代課老師
1966年4月,陳建清出生在南充市蓬安縣濟渡鄉(xiāng)羊鹿灘村3組的一個普通農家,除開曾祖母、爺爺、奶奶,陳建清還有3個弟弟,一家9口,雖不算富裕,卻也其樂融融。
1984年,陳建清高中畢業(yè)了,1986年2月,經人介紹,陳建清和三清溝村的鄧洪祥走進了婚姻。那時,當地有一句俗話:“有女不嫁三青溝,坡陡田少路難走?!比鄿鲜且粋€夾壁溝,不通路、不通電,村民都只能靠天吃飯。因生活貧困,沒有人愿意到村里教書,一所村小學荒廢了多年。陳建清的父親向村委會推薦:“我女兒可以教書。”
簡單的考核后,陳建清當上了三青溝村的代課老師。班級是一個復式班,課程最高二年級。再往上,孩子們就被轉到鎮(zhèn)上的學校讀書。在三青溝代課,陳建清需要將從幼兒園到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都全包上完,班上最小的學生4歲,最大的有12歲。除開教學,陳建清還得接送路遠的學生上下學,有時還需要給無法回家的學生做飯。那時候,代課老師的待遇低,最開始每月只有幾塊錢,但陳建清一干就是24年,教過兩百多個學生。陳建清自豪地說:“那個年代出生的三青溝人基本上都是我的學生?!彼痰囊欢昙壵Z文、數學每年在興旺片區(qū)統(tǒng)考排名中一直名列前三名。“我沒有愧對三青溝村父老的托付,我更沒有耽誤三青溝村這些孩子們的未來!”
1987年10月,陳建清的兒子鄧胴文出生了,新生命的誕生并沒有帶給這個家庭過多的喜悅,鄧胴文出生便患有先天性癲癇和智力障礙。為了給孩子治病,全家想盡了辦法,背著孩子到大大小小的醫(yī)院治病,可最終,都沒能將孩子的病治好。面對親友將胴文送走的建議,陳建清拒絕了,她在心里默念著:“不管有多苦,也要將孩子養(yǎng)大?!?/p>
上課的時候,陳建清便將兒子背到課堂上,每天早晨,陳建清總是天沒亮便起床了,她得準備一家人的飯菜,還要給兒子熬好藥,有時兒子不愿吃藥,她便一遍遍堅持喂他,有時胴文發(fā)病很難受,狂躁、焦慮,見人就咬。為了緩解孩子的痛苦,陳建清只得把他抱在懷里,而她的手上、肩膀上,到處都是傷痕。胴文一直不會走路,陳建清便用一個竹背簍將他背起來,這一背就是十幾年,直到18歲,鄧胴文才能勉強下地走路,可智力卻永遠停留在3歲。
女兒鄧婷文出生后,不忍陳建清太辛苦,丈夫鄧洪祥申請調回了蓬安,卻在2000年下崗了,為了一家人的生活,鄧洪祥又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而因缺少人照顧,陳建清只能將年幼的女兒送到了外婆家。
最苦的村主任
2001年,三青溝村舉行村兩委換屆選舉,陳建清全票當選村委會副主任,村民們的信任讓陳建清感動不已。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成了陳建清當時最大的心愿。隨后幾年里,陳建清先后4次提交入黨申請,2004年6月19日,陳建清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特殊的日子,陳建清終生難忘,她將這一天定做自己的生日。
正當陳建清一家的日子慢慢好起來,準備大干一番的時候,不幸卻接踵而至。婆婆在勞作中摔斷了腿,不久,在外打工的丈夫鄧洪祥又在一次事故中將盆骨摔成粉碎性骨折。2008年,陳建清確診患上了有“不死癌癥”之稱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一家5口,就有4個人傷的傷,病的病,三十多年來,災難不斷地降臨這個家庭,周圍的人都說,陳建清命太苦了!
就在陳建清最迷茫無助的時候,鄉(xiāng)親們不斷來探望她。一句句鼓勵的話溫暖了陳建清的心,那一刻,她意識到,信任她的鄉(xiāng)親們需要她,年邁的婆婆和生活無法自理的兒子需要她,剛剛成年的女兒也還需要媽媽的關愛。她必須堅強地活下去,盡可能地活得久。病情稍微穩(wěn)定,出院后第二天,陳建清就走進了村委會辦公室;學校開學后,陳建清又回到了教學崗位上。
家中病人多,出院后的陳建清開始自學醫(yī)學知識。2014年12月,陳建清參加了縣衛(wèi)生局組織的鄉(xiāng)村醫(yī)生資格證考試,2015年7月,她取得了鄉(xiāng)村醫(yī)生執(zhí)業(yè)證,成了村里唯一的赤腳醫(yī)生。那時,村里的醫(yī)療站建在了村委廣播室,只要村民們有需要,不論白天黑夜,給她打個電話,陳建清都會把藥送到家。
丈夫傷好后,又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這個家還需要他的一份收入。陳建清在養(yǎng)病的同時,還得兼顧胴文和婆婆。
最難的致富帶頭人
2014年,寄托著全村希望的第一條水泥公路修通了,三青溝人有了一條通往外界的快速發(fā)展之路,而這條路沒少讓陳建清花費心思。
2014年,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當時三青溝的建檔貧困戶有40戶,124人。陳建清挨家挨戶走訪,認真傾聽鄉(xiāng)親們的想法,又到外地取經,尋找適合全村發(fā)展的產業(yè)。
這個機會還真讓陳建清找到了,2013年,在成都工作生活多年的周世蓮夫婦正在各處考察,準備建立一個羊場。在陳建清的努力下,夫妻倆決定來三青溝看一看,害怕村里的鄉(xiāng)親們不支持,他們遲遲不敢下決定?!叭罕姷墓ぷ魅坑纱迳蟻碜?,你們只管放心投資搞建設?!标惤ㄇ宓某兄Z打動了周世蓮夫婦??烧嬲屗麄兏袆?、下定決心加大投資的,是一個“雨夜護羊”的故事。
那是2014年6月25日深夜,陳建清記得很清楚。當天,雨下得很大,雨天路滑,村里的公路又沒有全部修通,運送種羊的車陷在半路,沒法前進。雨繼續(xù)在下,種羊在車上被淋得咩咩叫,路卻寸步難行。周世蓮夫婦很著急,找來陳建清想辦法。陳建清帶著二十多個人,硬是以“抱”的方式,將五十多只種羊一只只地抱進了羊場。陳建清和鄉(xiāng)親們的舉動感動了周世蓮夫婦,他們決心將投資都放在這里。
2014年9月,總投資八百多萬元,流轉土地一千多畝的領頭羊羊場建成了。羊場采取“專合社+基地+農戶”的方式,通過“托養(yǎng)”“寄養(yǎng)”的模式,幫扶帶動53戶貧困戶入股養(yǎng)殖黑山羊。隨著養(yǎng)殖項目在三青溝落地落戶,村民們實現了真正的就近務農,就近增收。
談起羊場,陳建清興致勃勃,開心地找來手機中近期的照片給我們看,“你們看,這些羊長得多好,一個個的都很健壯?!?/p>
2016年,三青溝村整個村正式退出貧困村,還被表彰為南充市脫貧攻堅先進村。2018年,陳建清全票當選為村支部書記,肩上的責任更大了。這些年,她敢想敢試,引業(yè)主、建園區(qū)、興產業(yè),培育百畝清水魚、千畝有機稻、萬頭豬牛羊的“百千萬”富民工程,村里的“百萬產業(yè)規(guī)劃”正在一步步變?yōu)楝F實。
最窮的村支書
可陳建清自己的生活卻沒有多大的變化,一家5口仍住在簡陋的木質農房里。堂屋里僅一張吃飯用的桌子,幾把椅子;臥室里簡單地擺放著床和柜子……但陳建清將一間屋子收拾出來,里面存放著她這些年獲得的獎項?!斑@個是去年在北京領的!”她拿出脫貧攻堅奮進獎的證書,興奮地向我們介紹。兒子在外面焦急地踱步,許是有些時候沒見著媽媽,正要拉著她談話。丈夫快60歲了,還在外面打一些零工……
陳建清說,自己也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畢竟還身患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病。但她想要把時間拉長一些,在病情緩解期繼續(xù)努力工作,為三青溝奔走;多些時間陪伴家人,給胴文多喂一次藥,聽女兒婷文多講一些她在成都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自己給她的陪伴太少了……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