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敢情好了
一個城市的輪廓由你的旅行方式?jīng)Q定?!俺啥肌边@兩個字對很多人來說是寬窄巷子、是熊貓、是冒著熱氣的火鍋……但于我,成都是人情味蒸騰的一間間雜貨店。
成都之旅從一個下雨的傍晚開始,安頓好行李,我背上小單肩包,掃了輛共享單車,迎著小雨,混在晚高峰的車流里,開始了在異鄉(xiāng)的風(fēng)馳電掣。
我停下看地圖,尋寶之旅的首站“一山雜物”應(yīng)該在這個院子里,但門口商店的店員卻說沒聽過這個名字,最后我還是憑直覺找對了。從門外就看到店里有一只大黑狗和一只美短貓,一個年輕帥哥問我怕不怕狗,我說不怕,他開了門。
店里的陳列豐富又好看,我征求意見:可以拍照嗎?得到的答案是“隨便拍”。對于專程從北京前來的雜貨店愛好者來說,這三個字比“我愛你”和“隨便刷”更令人感動。
剛給我開門的帥哥大陳聽說我從北京來,就聊起自己1997年二十多歲時在北京住過半年的生活。我驚愕:“你看起來也太年輕了吧!”他云淡風(fēng)輕地說:“可能是成都生活節(jié)奏慢吧。”
雨越下越大,我干脆點份雞米花坐下來和大陳慢慢聊。進來一個小姑娘,大陳很熟稔地對她介紹我也是北京來的。那個北京姑娘來成都上學(xué),就住在附近,上課前總愛來店里聊兩句,哪怕只待十分鐘。這家店得多大魅力,讓人愿意把它當(dāng)成據(jù)點,串門似的老來。
大陳有一搭無一搭和我聊著店里的故事。一山雜物開了有七年,算成都最早的雜貨店,玩音樂的店主和朋友們都喜歡舊物,一起開了這家雜貨店。這群朋友中有插畫師,有創(chuàng)意人,他們開店的初衷很簡單:分享有趣有設(shè)計感的東西,再給同好一個一起玩的平臺。店內(nèi)半數(shù)以上物品都是手作,也有設(shè)計師將自己的產(chǎn)品在此寄賣,還有很多小物是店主和朋友們從國外帶回來的孤品。最可氣的是,有不少店主私藏的非賣品,只拿出來顯擺,讓人眼饞。
開店還不算,店主是音樂人,理所當(dāng)然地在店里設(shè)了個小舞臺,每周六下午都會有音樂人來即興演出。他們還發(fā)起了跳蚤市集,每月最后一個周六的下午三點,愛雜貨的文藝青年聚在一起,售賣各種有趣的小玩意兒:手工皮具、黑膠唱片、鬼馬手袋、古著衣服……聽到這里,我已經(jīng)開始算時間,這個周六我回北京前還有點時間,我要去!
地址:成都市武侯區(qū)武侯祠大街30號化工設(shè)計研究院內(nèi)
營業(yè)時間:周二至周日 13點~21點
“巖羊”藏在有些雜亂的小區(qū),不臨街,我看著地圖還騎錯了地方,又返回來尋找——它是我這次成都之行最早確定要來探訪的雜貨店。
這間小店并不起眼,卻讓我的靈魂一直膜拜。巖羊不是一家普通的雜貨鋪,它的創(chuàng)始人,75歲的Rachel是位無國界醫(yī)生,她人生中的47年里,先后在尼泊爾、印度、不丹、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等十五個國家和地區(qū),為當(dāng)?shù)氐墓册t(yī)療和兒童醫(yī)護事業(yè)做貢獻,使更多人能享有最基本的醫(yī)療救治。她曾在西藏行醫(yī)七年,還編撰了基礎(chǔ)的公共醫(yī)療手冊。
2008年汶川地震,讓本來要退休的Rachel又一次回到中國,到災(zāi)區(qū)當(dāng)志愿者。那段時間,她發(fā)現(xiàn)很多少數(shù)民族手工藝者面臨著生存困難。時隔六年后,2014年,她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在成都開了這間巖羊手工禮品店。為了幫助那些貧困的手工藝者,Rachel總是先支付貨款,不計銷路,定期進貨,貼補這些人。正因如此,才有了店里這些五彩的苗族刺繡錢袋、艷色藏族羊毛桌旗、柔軟的牦牛毛圍巾和帽子、牦牛乳手工皂、絢麗的木首飾盒、彝族刺繡的書簽、甘肅東鄉(xiāng)族的金邊掛飾、象征火神崇拜的漆器……總之,店里你能看到的這些美麗工藝品,都是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幾百位貧困、殘障手藝人的創(chuàng)作。
我一眼看上了一頂藍色藏族手工牦牛絨帽子,這小小的帽子我很愛,買回來后時常戴著。而這間小店所代表的愛,一定也擴散到了每個知道它、了解它的人心中。
地址:成都市武侯區(qū)高升橋高華二街33號、35號
營業(yè)時間:周一至周六10點~21點
到一個城市探訪小店,自然要做功課。我把長期收藏積累的二十多家目標(biāo)雜貨鋪按照西北、西南、東三個方位分組排列,按方向走訪。
第二天上午,我騎車找到一所中學(xué)旁邊的“草魚東西”,卻看到門戶緊閉——原來下午才開門,于是冒著小雨穿街過巷,先去附近的其他幾家店晃晃。
下午時分,草魚東西終于開門了。小小的玻璃門內(nèi)兩把舊椅子無聲地招攬著懷舊的客人,鐵皮盒子里10塊錢一本的舊書正等待著被誰翻開。店鋪小到一眼就望到盡頭,擁擠又幽暗,但我這個視力極好的80后文藝女中年,仍可輕松從中找出兒時熟悉的影像。
那個年代的筆記簿、日記本,都是塑料皮,顏色是粉、綠、紅,封面上常有大美人頭像。店里寫字臺上就放著這樣一個筆記本,讓人們在上頭寫詩,寫下自己心里的話。
這個舊物集散商店是“斷舍離”的反面,是物質(zhì)的中轉(zhuǎn)站。來自各個國家、各個時間點的舊物聚在一起,這些鐵皮信箱、可口可樂存錢罐、小時候每個孩子人手一只的小鋼琴、外國恐怖片風(fēng)格的洋娃娃等,與人們在此相遇,如果東西會說話,不知它是開心找到新家,還是擔(dān)心下一次的別離呢。
店里有個小角落,客人可以把自己的東西放在舊物交換鐵盒內(nèi),拿走等值的東西。
我在這個店里沒有說一個字,只靜靜地聽著一個姑娘和店主交談,姑娘因發(fā)現(xiàn)了一張有緣的小卡片而激動,店主也很開心地從屋里拿出不輕易送人的卡片給她。兩個人的開心外人不懂,只有彼此在同一個維度才能交換各自的歡喜。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qū)橫小南街6號附2號
營業(yè)時間:周二至周六13點~19點
這一天,四川的舊友加菲專程來陪我游逛。打車到錦東路205號,車停在定位的路邊,周遭盡是雜亂的五金小店、車輛修理門臉兒,路邊院子里掛滿了衣裳,麻將館傳來熱鬧的聲響……我找來找去,最后還是抬頭才發(fā)現(xiàn)二樓的知物癖——開在這么難找的地方真得有勇氣,但也帶來了尋覓的快感。成都真是個巨寬容的城市,它有很多種方式讓你感受什么是真正的lifestyle。
從樓梯口開始就是濃濃的森系風(fēng)格,木牌子、小風(fēng)琴、各色干花草。上了樓,別有洞天,老師正在教大家怎么設(shè)計一束新娘的捧花……
做花藝的知知和做攝影的PP,兩個小姑娘開了這家復(fù)古花藝店,不少姑娘慕名前來拍照、學(xué)花藝。這天因上課本來不營業(yè),但店主姑娘看我是從外地專程前來,又如此喜歡,就放我和朋友進去逛逛看看。
朋友想買盤子,店主姑娘說離這里不遠就是她們新開張的雜貨店——“小木屋的一天”,餐具多,帶我們?nèi)ァP碌瓴卦谝粭澙吓f到破敗的房子里,經(jīng)過兩個姑娘的倒騰,竟化腐朽為神奇。小雜貨鋪里的寶貝數(shù)不勝數(shù),視線范圍內(nèi)并無巴掌地兒是空白的,杯盤碗盞、陶器飾品……大多都以花兒為主題。
朋友挑了這個拿那個,我也看什么都好。小美女老板反倒勸我不需要的東西就別買,堅持住。房子里僅有的一張小桌子和一個小吧臺座,給來這里的客人帶來家一樣的溫馨氣氛。
這樣一間小小雜貨店,是能讓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地方。
地址:成都市錦江區(qū)錦東路205號
營業(yè)時間:周一至周日10點~19點
我以一山雜物開啟了這場成都雜貨之旅,最后要以一山市集為結(jié)束才圓滿。
回京前最后幾個小時,我按前天晚上大陳告訴我的地址,奔赴一山市集后市場。市集已經(jīng)開始,空地上布滿了小攤位,到處都是穿著復(fù)古裝、看起來特立獨行的年輕人。
賣各國特色面包的,賣手工飾品、造型香皂、牛啤堂啤酒、二手飾物、藝術(shù)家插畫的都來了,甚至塔羅牌小魔女也來了。游走于攤位之間,看到每個人臉上的一顰一笑,感慨著好看的人怎么都來成都了,每個畫面都可以慢放成電影的片段。
大地書房的姑娘在鬧市中靜靜地寫毛筆字,33Studio的假小子和真姑娘們給市集增加了活躍的背景音,還有螢橋與樹&張若水音樂人的現(xiàn)場彈唱……不買東西也可以玩兒,空地上的套圈游戲也許會適合你;跳房子、踢毽子、滾鐵環(huán)和街頭卡拉OK爭霸賽,可以贏火鍋底料、旺旺或者娃哈哈回家。
只是我走遍每一個攤位,也沒找到“一山雜物”,匪夷所思,這市集分明是一山雜物辦的嘛!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大陳的身影,他穿著寫有“一山市集”字樣的攝影馬甲,拿起單反,暴露出攝影師的本來面目。
一山雜物,早已超越了一間雜貨店的意義。
地址:成都市武侯區(qū)玉林小區(qū)玉潔巷3號
時間:每月最后一個周六13點~18點
回到家,我把“戰(zhàn)利品”攤在地上拍了張照片,看著它們,回憶起這48小時的旅行:冒著小雨滿街跑,奔向一個又一個溫暖的小店,偶爾也吃閉門羹;見到老朋友,認識新朋友,有驚喜也有意外,臨別再去一個月才有一次的市集,去感受成都的時尚、文藝、小資、市井……最后拉著箱子去機場,形式上和這個城市說再見,心卻留下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