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與黎錦熙的合影
毛澤東是否寫過日記?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在其一生中,寫日記的時間不長,并時斷時續(xù),且鮮有公開發(fā)表的。毛澤東的日記無疑是研究他思想和生平的第一手文獻。在這方面,人們有許多感興趣的問題,比如,造成毛澤東時斷時續(xù)寫日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他在不同階段的日記書寫風格會有哪些變化,如今這些日記的下落又在哪里?與此相關聯(lián)的問題還有,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日記,曾對毛澤東產生過怎樣的影響,而毛澤東又是如何把他人日記作為觀察世界的窗口,進而以此來影響整個時代的?對這一系列疑問,很少有人作過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
從毛澤東的老師黎錦熙、妻子楊開慧和關系密切的同學蕭三、蕭瑜等人留下的資料來看,寫日記是青年毛澤東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1913 年春,19 歲的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后來四師并入第一師范學校,毛澤東在這里度過了5 年多時間,直至1918 年暑期畢業(yè)。這個階段對他一生影響至關重要。他的政治觀念正是在這個階段開始形成的,最初的社會經驗也是在這里取得的。毛澤東這個時期平常都寫日記,記錄下自己為探尋真理砥礪前行的歷程。
毛澤東寫日記習慣的養(yǎng)成,與當時一師師生中流行寫日記的風尚有關,特別是受到楊昌濟、徐特立、黎錦熙等老師的影響。徐特立提倡不動筆墨不看書,楊昌濟、黎錦熙則身體力行寫日記。黎錦熙是一師的歷史教員,年齡只比毛澤東大四歲,又是湘潭同鄉(xiāng),兩人關系特別親近。僅在黎錦熙1915 年4 月至8 月的日記中,就有20 多處涉及毛澤東,如和他“久談改造社會事”“告以讀《繕性》一篇,以自試其思考力及學識程度”“談學政,以易導為佳”等。當時學校規(guī)定老師要閱看學生筆記和日記,毛澤東多次拿出日記向黎錦熙請教。在黎錦熙日記里,有好幾處提到毛澤東日記,如1915 年4 月4 日,“潤之來,閱其日記,告以讀書方法”,1915 年8月14 日,“覽潤之日記于昆甫處”。昆甫,即熊光楚,毛澤東的同窗好友。黎錦熙對毛澤東日記中展現(xiàn)的務實精神及優(yōu)美文筆大加贊許,在1915 年7 月31 日自己的日記中評點說:“在潤之處觀其日記,甚切實,文理優(yōu)于章甫,篤行兩人略同,皆可大造?!闭赂?,即陳昌,也是毛澤東的同學,毛澤東和陳昌常在一起探討學問,互閱日記。
毛澤東這個時期日記的內容,有不少是自己的學習心得和人生感悟。在為蕭瑜的讀書札記所作的序言中,毛澤東強調治學之道,“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積久而成學”,他自己也是堅持這樣做的。據(jù)蕭三回憶,這期間毛澤東在日記中寫道:“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成為影響毛澤東一生的標志性口號。在另一篇學習日記中,毛澤東說:“山河大地,一無可恃,而可恃惟我!”表現(xiàn)出他要改天換地的遠大抱負。
1918 年3 月,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為毛澤東
毛澤東的日記形象生動,甚至在日記中創(chuàng)作了富有哲理的寓言。1915 年8 月,毛澤東給蕭瑜寫信,暢談人生,介紹了自己用文言寫下的題為《自訟》的日記:“牡丹先盛而后衰,匏瓜先衰而后盛,一者無終,一者有卒,有卒是取,其匏瓜乎?”有的人像牡丹:“一伎粗伸。即欲獻于人也;一善未達,即欲號于眾也,招朋引類,聳袂軒眉,無靜澹之容,有浮囂之氣,姝姝自悅,曾不知恥,雖強其外,實干其中,名利不毀,耆欲日深,道聽途說,攪神喪日,而自以為欣。日學牡丹之所為,將無實之可望。”毛澤東以艷麗多姿、華而不實的牡丹,與質樸無華而碩果累累的匏瓜相對照,說明做人要力戒“聳袂軒眉”“姝姝自悅,曾不知恥”的“浮囂之氣”,以此反省自己。
毛澤東還積極走出校門,在日記里寫下對社會的觀察。1917年7 月中旬至8 月16 日,毛澤東和已畢業(yè)并在楚怡中學當教員的蕭瑜,以行乞的方式,身無分文而走了900 里,到達長沙、寧鄉(xiāng)、安化、益陽、沅江五個縣的不少鄉(xiāng)鎮(zhèn),一路上把見聞和感受隨時寫進日記。蕭瑜的回憶錄《毛澤東和我的游學經歷》,詳細記載了這次“游學”經過及其寫日記的細節(jié)。出發(fā)時,毛澤東只帶著雨傘和一個放有換洗衣服、筆墨和日記本的小包袱。游學途中,深夜趕到好友何叔衡家休息,次日早上起床后,“首先我們在日記上記錄了頭一天的經過”,路上“我們對溈山寺的僧人生活留下很多有趣的印象,行經路過的一家茶館之時,便決定停下來休息,寫我們的日記??墒侵粚懥藘扇校覀兙桶压P放下開始談論起來”。兩人在對儒釋道的傳播和影響等問題熱烈探討后,蕭瑜“認為我們現(xiàn)在應該停止討論,把這些都寫在我們的日記上”。毛澤東也說:“這是很重要的?!薄坝谑俏覀儽阃V褂懻?,開始寫日記,我們寫完之后,時間已近正午?!奔词乖跊]錢的情況下,兩人還分工,一個想辦法弄錢,另一人負責寫日記。他們通過給商家富戶寫對聯(lián),獲得資助。甚至當洪水淹沒沅江縣城,在返回長沙所搭乘的擁擠的河船上,他們也不忘寫日記?!懊珴蓶|和我上了船,但覺河水暴漲高與天齊,整個景色全然改觀,無數(shù)房屋、樹木給淹沒了,在洶涌的洪水中僅能見到樹梢和屋頂。船上擠滿了人,哭聲震天,母親呼叫兒女,兒女哭叫父母。因為我們要書寫日記,乃在一個角落找到座位?!敝敝劣螌W結束,毛澤東還不忘把日記記完,“我們返回楚怡中學,兩人在那兒洗了澡、吃過飯,然后坐下來,打開包袱,我們寫完日記?!彼麄兊挠螌W日記,在同學和好友中爭相傳閱,被譽為“身無半文,心憂天下”。
青年毛澤東熱心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并注意每日記錄和總結。1917 年冬,他主持一師學友會附設夜學工作,講授歷史課程,建立了由職員輪流寫《夜學日志》的制度。從11 月初到14 日,他每天寫日志,記載創(chuàng)辦夜學的意義、招生辦法、課程安排、教學方法等。據(jù)《夜學日志首卷》記錄:“十一月十四日,甲班上課?!瓪v史常識毛澤東出席,教歷朝大勢及上古事跡?!泵珴蓶|在《夜學日志》中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其講義宜用白話,簡單幾句標明。初,不發(fā)給,單用精神演講;將終,取講義略讀一遍足矣。本日歷史,即改用此法,覺活潑得多?!?/p>
毛澤東的日記,還成為他和楊開慧姻緣的重要媒介。楊開慧正是通過閱讀毛澤東的日記,對毛澤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漸愛上他的。1918 年8 月,毛澤東從一師畢業(yè)后,經楊昌濟推薦,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做了一名助理館員。當時,楊昌濟應蔡元培之聘,擔任北大倫理學教授。毛澤東經常去楊家看望老師,與楊開慧有了更多的接觸,把自己寫的日記、學習筆記等給她看。楊開慧在1929 年6 月所寫的自傳中深情地回憶:“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 我是十分的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見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上了他?!睅啄晗聛?,毛澤東寫下的日記和筆記有一大網籃。
1918 年夏從一師畢業(yè)到1938 年2 月,毛澤東稱自己有“二十年沒有寫過日記了”。事實也是如此,在這期間我們再也沒有發(fā)現(xiàn)有關他寫日記的歷史資料。毛澤東為了革命長年在外奔波,居無定所的生活和繁雜的工作,改變了學生時代養(yǎng)成的寫日記習慣。特別是后來在白色恐怖統(tǒng)治之下,險惡的環(huán)境及保守黨的秘密的紀律要求,使毛澤東中斷了寫日記。也可以說,是當時革命斗爭的需要,不允許毛澤東繼續(xù)寫日記。
延安時期成為毛澤東學習的又一個高峰期。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為毛澤東深入研究中國革命提供了條件,他又拿起筆寫讀書日記。李達把自己剛出版的850 多頁的《社會學大綱》寄給毛澤東,這是中國人寫的第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毛澤東很高興地拿起書來閱讀。從1938 年2 月1 日至4 月1 日,毛澤東在延安窯洞里,閱看李達《社會學大綱》、潘梓年《邏輯與邏輯學》和克勞塞維茨《戰(zhàn)爭論》,留下了記錄讀書進度和思考心得的日記。毛澤東在日記的開頭說:“二十年沒有寫過日記了,今天起再來開始,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點學問?!憋@然,毛澤東是以這樣的方式督促自己研究有關中國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在2 月1 日的日記上,毛澤東寫道:“看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一月十七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辯證法,從1-385 頁。今天開始看第二篇,當作科學看的歷史唯物論,387-416 頁。”此后的兩個月時間里,毛澤東幾乎一天不漏地記錄著讀書的頁碼,有幾頁、十幾頁、幾十頁不等,要是工作緊張沒有時間讀書,就寫上“沒有看書”。在閱讀過程中,毛澤東結合“西安事變時抓住兩黨合作,七七事變后抓住游擊戰(zhàn)爭”實際,對李達書中講到的“所選擇的一種實在的可能性應是事物發(fā)展過程的鏈條中的特殊一環(huán),是促進或延緩過程的發(fā)展的樞紐處”,作了批注。《邏輯與邏輯學》是《新華日報》社社長潘梓年所作,毛澤東從3 月25 日開始讀,并在日記中評價說“頗為新鮮”,26 日繼續(xù)閱讀,27 日讀完全書。
1938 年3 月18 日起,毛澤東開始研讀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一直持續(xù)到4 月1 日,讀書日記也記到這里為止。5 個月后,毛澤東才有時間繼續(xù)讀。1938 年9 月,他組織十多個人每周一次召開哲學座談會,邊讀邊議地研討這本《戰(zhàn)爭論》。
毛澤東為《夜學日志》題寫的封面
在這前后,毛澤東撰寫了《論持久戰(zhàn)》,對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進行了批判地汲取?!稇?zhàn)爭論》說“戰(zhàn)爭是政治的繼續(xù)”,毛澤東認為“戰(zhàn)爭是流血的政治”;《戰(zhàn)爭論》強調消滅敵人軍隊是戰(zhàn)爭的最高目的,毛澤東則把戰(zhàn)爭目的概括為“保存自己”和“消滅敵人”兩個方面,并進一步探討保存自己與消滅敵人的辯證關系。從讀書日記中可以發(fā)現(xiàn),毛澤東以異乎尋常的熱情和精力來讀書,以此倡導和帶動根據(jù)地的廣大干部群眾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推動建立起寫學習筆記等一系列的學習制度。在這個時期,毛澤東實現(xiàn)了從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從政治領袖到理論權威的兩大跨越。
關于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寫日記的情況,涉及到的這方面資料很少。作家葉永烈在1989 年9 月采訪毛澤東秘書田家英的夫人董邊時,董邊介紹曾見過毛澤東1958年前后寫的日記。這個階段毛澤東的日記很有特點。第一,日記本式樣和書寫工具特別,毛澤東的日記本不是從市場上買來的,而是用宣紙裝訂而成,十六開大小,看上去像線裝書。日記本每頁沒有橫條和方格,是一張白紙。毛澤東常用鉛筆有時也用毛筆寫日記,但從來不用鋼筆。工作人員平時總是削好一大把鉛筆,放在他的筆筒里備用??磥?,毛澤東用鉛筆寫日記,既是他的興趣和習慣使然,也說明他對自己的這些日記沒有長久保存的打算。第二,日記的內容也與眾不同,毛澤東的字通常寫得很大,所以一頁上寫不了幾個字。日記內容也很簡單,主要記述上山、游泳之類生活方面的事。他的日記不涉及政治,從沒有“今天開什么會、作什么發(fā)言”等記載。第三,毛澤東的日記交由身邊工作人員保管,說明日記里并沒有不宜為他人知曉的內容及隱私。負責掌管毛澤東私印和存折的田家英,也曾經保管過毛澤東日記。第四,毛澤東除自己記日記外,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負責記錄值班日記和他的家庭開支方面的日記。工作人員每天要填寫值班日記,在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印好的表格上,記下毛澤東每日的活動。這些值班日記,由中辦秘書局保存。另外,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還珍藏著毛澤東一家的生活日記賬薄,時間從上世紀50 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1977 年元月,包括日常雜費開支賬、生活費收支報表、物品分類賬和單據(jù)票證等,是毛澤東家庭財務和生活收支情況的記錄。
從上述披露出來的情況看,這個階段毛澤東日記的特點,既與在湖南一師期間記錄學習感悟、人生信念、社會見聞等內容的日記,有很大的不同,也與延安時期他寫下的讀書日記的風格迥異。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和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的工作方式和所處環(huán)境有關。作為新中國的主要領導人,他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包括學習討論和開會講話,都有專門的工作班子負責。如從1959 年12 月10 日到次年2 月9 日,毛澤東曾用兩個月時間集中學習蘇聯(lián)《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下冊,即社會主義部分。他每天看書都很認真,一邊聽秘書輪流朗讀,一邊在書本上作記號,并不時發(fā)表意見,他的談話要點則由身邊秘書人員記錄下來,這樣也就無需毛澤東親自動筆寫讀書筆記。
毛澤東這個階段日記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不涉及政治,也無關乎國事,僅僅是日常生活中一些瑣事的簡單記錄。據(jù)楊尚昆等人回憶,毛澤東講話不喜歡別人做記錄,這在1956 年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作關于斯大林問題的秘密報告事件發(fā)生以后,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1956 年被毛澤東稱為“多事之秋”,他認為對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一則以喜”,即“揭了蓋子”,破除了對蘇聯(lián)的迷信;“一則以憂”,即“捅了婁子”。他說:“蘇聯(lián)過去把斯大林捧得一萬丈高的人,現(xiàn)在一下子把他貶到地下九千丈?!焙蒸敃苑虻拿孛軋蟾鎸γ珴蓶|的心理沖擊很大。在一個小型會議上,他看見楊尚昆和胡喬木在寫什么,就把兩人手里的小本子要過去看,說你們記這些干什么,以后不要記了。曾在毛澤東身邊工作過的胡繩晚年提到,毛澤東在跟人談話時,非常不高興人家當面記他的話。如果幾個人在一起,他談話,大家都埋頭記,那非被罵不可。毛澤東既然不喜歡別人記錄他的講話,當然也就不愿意留下內容更為私密、更為敏感的日記。
1961 年春,毛澤東為在他的專列上安裝錄音線路的事大發(fā)脾氣,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政治風暴,這就是震驚中央高層的“秘密錄音事件”。后來,中央書記處專門制定了《關于錄音、記錄問題的決定》。在1961 年6 月24 日,楊尚昆召集有關人員,“交代洗掉過去的錄音帶問題”,后又“約汪東興談取消各首長處的日記問題”。這里提到的“取消各首長處的日記”中的日記,顯然是指包括毛澤東在內的中央領導每天都要由工作人員填寫的有關領導人活動的值班日記。聯(lián)系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內外這些大的環(huán)境和復雜背景,再結合毛澤東當年的心態(tài),對他這個時期日記的上述風格特點,我們應該就不難理解了!
1982 年發(fā)現(xiàn)的楊開慧手稿《偶感》
毛澤東的課堂筆記《講堂錄》
日記對青年毛澤東的成長和進步影響很大。第一,他從先賢日記里汲取精神滋養(yǎng)。毛澤東在一封信中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薄拔恼笔窃鴩闹u號。毛澤東推崇曾國藩,與楊昌濟有很大的關系。楊昌濟在日記中說毛澤東“資質俊秀若此,殊為難得。余因以農家多出異材,引曾滌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滌生是曾國藩的號。毛澤東在《講堂錄》中寫道:“滌生日記,言士要轉移世風,當重兩義:日厚日實。厚者勿忌人,實則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痹鴩娜沼?,以及治學方法、倫理思想和軍事學說,給毛澤東很大的啟迪。第二,他用日記來感悟人生和激勵自身。毛澤東提倡多讀、多寫、多想、多問的讀書方法,并博覽群書,學生時代除在課堂聽講寫講堂錄,課后自修寫讀書錄,選抄全篇文章有選抄本,摘錄文章有摘錄本,還勤寫日記?!拔煨缌印敝坏淖T嗣同以心力挽劫運的思想和行為,對青年毛澤東震動很大。他經常與同學們討論心力問題,并認為“人之心力與體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難成者”。在毛澤東的日記和筆記中,留下了“譚瀏陽英靈充塞于宇宙之間,不復可以死滅”的感嘆。他寫的《心之力》的作文,被楊昌濟評為滿分。重視“心之力”,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思想,貫穿著毛澤東的一生。第三,毛澤東以日記與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毛澤東在湖南四師、一師學習時,老師和同學中間盛行寫日記,在黎錦熙及毛澤東當年同學和好友的回憶中,經常提到毛澤東拿日記向老師請教,并與同學交換日記看,以此溝通思想,相互評鑒和勉勵,共同提高進步。
作為黨和國家領袖的毛澤東善于見微知著,注意從別人的日記里來觀察周圍世界,發(fā)現(xiàn)新生事物,引領社會新風。1957 年暑假,北京實驗中學的學生王桂芹,回到河北阜平老家參加合作社勞動,寫下了13 篇日記。毛澤東從與王桂芹同班的女兒李訥那里,看到這些日記后認真批閱,修改錯別字,有27 處用鉛筆圈點,并在日記上寫下批語,“此文可以在報刊上發(fā)表。每年暑假回鄉(xiāng)一次,極為有益。此文寫得很好。住半個月不夠,最好住一個月。”還要求李訥、李敏也要看兩遍日記。這些洋溢著時代精神和青春氣息的日記,連同毛澤東的批示,刊發(fā)在1958 年第四期《中國青年》雜志上,在當時全國教育界和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反響。1963 年5 月,毛澤東在杭州會議上重點談調查研究,同時也講到了哲學。他說,我看過雷鋒日記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點哲學、懂得辯證法的。他由此得出結論說,日記還能作為從生活中學哲學、悟哲理的工具。由于毛澤東的大力倡導,學雷鋒的熱潮迅速在全國興起。
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日記,主要為在湖南一師求學時所寫。這些日記的內容,只有部分散見于當年他的同窗好友的回憶,以及其他一些渠道的零碎發(fā)現(xiàn)。按常理推斷,這個時期毛澤東所寫的日記,最有可能存放的地方有兩處,一個是其家鄉(xiāng)韶山故居,另一個為他的夫人楊開慧處。上世紀20 年代初,毛澤東因投身革命四處奔走,曾將自己在一師讀書時寫的日記、讀書筆記、信札及一些書籍,裝滿一大網籃,送回韶山家中保存。1927 年馬日事變后,韶山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毛澤東的族人為了防止這些日記、書籍等落入敵人手中,便把它們偷偷搬到后山燒掉。當時毛澤東幼年的塾師毛宇居知道后趕去,從火中搶出了毛澤東的聽課筆記《講堂錄》和寫有一萬余字批語的《倫理學原理》,藏在自家墻壁夾縫里,新中國成立后才上交國家檔案部門。
1927 年8 月底,楊開慧與去安源發(fā)動秋收起義的毛澤東分開,攜兒子岸英、岸青和岸龍回到自己的老家長沙鄉(xiāng)下板倉居住,從此兩人永別。楊開慧的板倉老家毛澤東曾去過八九次,他的一些重要資料如1927 年1 月在湖南五縣的調研材料也由楊開慧保管,楊開慧犧牲后這些材料下落不明。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多次寫信和接見與楊開慧一起坐牢的保姆陳玉英,頻頻打聽楊開慧自1927 年分別后至就義時的具體情況。在楊開慧故居的修繕中,多次發(fā)現(xiàn)她的手稿等遺物。1950 年初,佃居在楊開慧家的農民用鋤頭整理故居前院菜地時,挖到一個青花“喜”字瓷壇,里面有楊開慧的手稿等。遺憾的是誰也不知道這批遺物的下落。有人說,里面的紙張當時已化為醬紅色的紙漿。也有人推測,1950 年5 月毛岸英奉父命回板倉時,在這里住了幾天,有可能是毛岸英把這批遺物帶回了北京。1982 年3 月和1990 年8月,人們兩次在楊開慧臥室后墻壁和臥室門右上角磚縫中,發(fā)現(xiàn)她的手稿。除去被焚毀的毛澤東青年時代的一部分日記外,但愿還有其它部分日記尚存,也許正靜靜地藏在某個角落,等待著人們去發(fā)現(xiàn)。毛澤東的日記,目前只有延安時期的讀書日記正式發(fā)表,被收于《毛澤東哲學批注集》。隨著時光的推移,人們有朝一日興許能看到更為詳細和完整的毛澤東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