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平攤海峽公鐵大橋
福建海壇海峽,風高浪急,每年超過300天都在刮6級以上的大風,海浪最大高度接近10米,平均每年還會遭遇3至4個臺風的正面襲擊。但就在這樣一片號稱造橋禁區(qū)的地方,2020年12月26日,平潭海峽公路鐵路兩用大橋全面通車,在狂野的自然面前再次展現(xiàn)了中國人不畏艱險、勇于奮斗的偉大力量。
石頭上種樹
大橋建造者在一開始就遭到大自然展開的海陸空全方位“物理打擊”。除了驚濤駭浪外,就連水下都存在隱藏的“敵人”。海壇海峽水流速度極快,相當于長江中下游洪峰;長期的海峽大風帶動海涌,淘走了海底的松散巖層,留下的都是硬度堪比鋼鐵的光板巖,在此建立大橋基礎(chǔ),如同在石頭上“種樹”。為此,工程師們充分發(fā)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專門研發(fā)出一套海上平臺建造技術(shù),用鋼管在崎嶇不平的海底巖面上先支起一個臨時“板凳”,再擴展為施工平臺,使得橋墩施工有了落腳之處。
超級起重機
建造超級大橋必備超級起重機。平潭大橋也是先在岸上分節(jié)段制造好鋼桁梁,再經(jīng)過海上運輸,在海上吊裝建造,為此我們專門造了“大橋海鷗號”起重船。其起重能力達3600噸,起升高度達110米—相當于39層樓高,堪稱海上橋梁施工的巨無霸和超級大力士。2018年1月22日,它將吊重3400噸、相當于2260輛小汽車重量的鋼桁梁穩(wěn)穩(wěn)架設(shè)到墩頂,刷新了世界橋梁整孔鋼桁梁架設(shè)的最重紀錄。
天氣監(jiān)測的重要性
上面這些高難度作業(yè),還得在天公作美的時候才能展開。海上風力過大就得停工,全年有效工期還不到一年的三分之一。而且海峽天氣狀況多變,又沒有精確到大橋施工點的天氣和海洋預報,常常是大橋的這端暴雨傾盆,另一端卻只是陰天,給施工調(diào)度帶來很大困難。這又怎么解決呢?我們只好自己給自己做天氣預報,在橋梁沿線布置了5臺風速儀、2臺波浪儀、1臺海流計,對橋址處環(huán)境實時監(jiān)測。幾年下來,積累的經(jīng)驗還可以應(yīng)用到山區(qū)峽谷地帶橋梁施工的風速預報。
經(jīng)過7年的攻堅克難,一座鋼鐵巨龍飛越驚濤駭浪,這是非常偉大的成就。按照大橋建造者的話來說:“我們每天不是在建橋,而是在不停地發(fā)現(xiàn)新問題,然后盡快把它們解決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