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莉
人活著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心臟處于跳動的狀態(tài),那是否一節(jié)好的科學課,其課堂氛圍也應該是讓學生體驗到一種“心跳”感?在聽了一節(jié)公開課后,確信學生是需要“心跳式”的科學課堂的。這個“心跳式”科學課堂應該是什么樣子?怎樣才能實現(xiàn)這樣的課堂?學生為什么會喜歡這樣的課堂?
筆者認為“心跳式”課堂指的是學生能在一節(jié)課中既有上升性的課堂專注力的集中,又有情緒沉思下的思考,要有一種心電圖式的課堂情緒波動。
一、有趣的導入——“心跳”的起搏器
小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是小學生課上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tài),上課時是否認真聽講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效率。一個有趣的課堂導入能很快抓住學生眼球,能把學生的課外無意識的注意力轉(zhuǎn)換成課堂內(nèi)有意識的注意力,為學生專注力產(chǎn)生提供可能。
有趣的導入因?qū)W生所處的年段不同其選擇性也應該是不同的,在低段可能是一個謎語或一個有趣的圖片就能夠很快地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比如在“今天天氣怎么樣”一課中,就以雨與風的謎語來進行導入,學生覺得很新奇,會去思考到底是什么謎底,會去調(diào)動自己原有的一些謎語知識進行對比,這就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度;但在高段用謎語來導入則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時就需要一些情境式或任務式的問題來進行導入,比如在“分類”一課中,就是以一個超市的失竊情境來進行導入,讓學生作為警察來分析案情,這種任務式情境導入會使學生自身就有一種積極參與的沖動,學生自然能很快進入課堂教學中。
二、有結(jié)構的材料——“心跳”的動力源
“有結(jié)構的材料”是指精心設計、選擇的,有著豐富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材料,通過相互作用、聯(lián)系,蘊含著某些關系或規(guī)律。教師在任教“黑暗與明亮”這一課時,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簡單給學生一個手電筒,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手電筒的光斑與手電筒的位置關系是非常難的。學生在玩手電筒的過程中,只是會把目光聚焦在如何讓自己的手電筒光斑變大變小,而不去分析其產(chǎn)生光斑大小的原因。通過交流會發(fā)現(xiàn),教師自己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想法過于成人化,以成人的思維來考慮問題,而忽略了學生的直觀性思維能力,學生需要有一定材料提醒才能明確自己研究問題的方向。簡單無結(jié)構的材料只會任由學生無序地開展實驗活動,這就很難達到我們課堂設計所預期想要達到的效果。
后來教師改變給學生的實驗材料,把手電筒用橡皮筋綁在一根木棒上,手電筒是可以在木棒上來回移動的,同時給學生準備了畫有三個大小不一的同心圓,學生移動手電筒在木棒上的位置讓光斑照滿大小不同的圓,學生在實驗中就會思考光斑的大小和手電筒離桌面的遠近是否有關系?
通過學生不斷的自主探究,他們自己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認識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的材料才能使學生開心地做,不斷地消除挫敗感,樹立自信,真正實現(xiàn)了“心跳”。
三、有指向性的語言——“心跳”的潤滑劑
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保持一定的高興趣點,并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點,除了給學生提供有結(jié)構性的材料外,教師有指向性的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心跳式”的課堂上指向性的語言,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促進“心跳式”課堂的循序性。
在任教一年級下冊“這里面有空氣嗎”一課時就深有感受,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后,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哪些物品放入水中后是有氣泡產(chǎn)生的,能夠?qū)ξ锲防锩媸欠裼锌諝庾龀雠袛?,但是當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時,因為是一年級的學生,很難用恰當?shù)恼Z言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描述,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他們一個科學回答的模式,“我把(? )放入水里,看到了有(? ?)產(chǎn)生,說明了(? )有空氣?!边@樣的有指向性的語言,學生能夠一下子抓住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能夠清楚地知道是通過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
這種科學性的指向語言讓我們的學生在維持“心跳”課堂的同時又明確自己所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科學表達的素養(yǎng),為他們的“心跳”點上了潤滑劑。
四、有個性的記錄單——“心跳”的展示圖
“心跳式”課堂中力求通過學生提問或教師提出一個源于生活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摸、嘗、嗅、聽”,去感受生活、探究問題,并在探究中逐步構架起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
那么在“心跳式”課堂中,學生的實驗過程中要不要進行實驗記錄呢,答案是肯定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心跳”不是簡單的一跳而過就可以了,更需要他們在“心跳”過后的沉淀,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上留下點痕跡,而有個性的記錄單則是很好的一項活動,學生在完善記錄單的過程中會去思考相應的問題,針對課堂實驗完成相應的記錄,每個人的記錄方式可以是不同的,這樣就能夠形成不同的“心跳”展示圖。
在科學課堂里,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僅是知識的獲得,更多的是讓學生去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而我們“心跳式”的科學課堂則是教師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上我們的課堂,積極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在一次次的“心跳”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才是我們該為學生提供的。學生在課堂上收獲的是幸福與快樂,是一次自我肯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