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香
(桂林市中醫(yī)醫(yī)院超聲診斷科 廣西 桂林 541000)
糖尿病臨床發(fā)病率高,多飲、多食、多尿以及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為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1]。當機體長時間血糖含量偏高時,極易導致腎臟、心臟以及血管等組織慢性損害的發(fā)生。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變、下肢動脈病變等均為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另外還可能會導致心肌梗死、腦中風、腎病以及糖尿病足等疾病的發(fā)生[2]。發(fā)生下肢動脈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截肢治療,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chǎn)生了嚴重威脅,由于下肢血管病變早期臨床表現(xiàn)并不顯著,多表現(xiàn)為觸覺、痛覺等輕微減弱,因此需要盡早發(fā)現(xiàn)并展開治療[3]。有研究指出,盡早發(fā)現(xiàn)、診斷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并及時給予患者相關干預措施,可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4]。本研究圍繞彩色多普勒超聲展開,分析其在下肢動脈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將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設為研究組,并選擇同時期健康體檢患者中136名作為對照,設為對照組。納入標準:研究組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研究對象均知曉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精神與認知障礙者。研究組:男76例,女60例;年齡為42~77歲,平均(55.34±13.01)歲;病程時間為3~14年,平均(8.56±1.41)年;75例患者合并原發(fā)性高血壓,61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癥。對照組:男75例,女61例;年齡為44~76歲,平均(55.35±12.8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方案已獲得了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批準文號:(2019)倫審第(11)號]。
兩組均展開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合血管實際情況進行取樣容積的設定,從而為取樣容積的合理性提供保障,將血管中央血流速度快的部分作為放置部位;血管較為狹窄的位置應適當減小取樣容積,緩慢移動,促進狹窄部位監(jiān)測高速血流敏感性的提升。指導研究對象采取平臥位,將研究對象肢體適當外旋,協(xié)助患者進行膝關節(jié)的彎曲,彎曲角度不宜過大,需進行位置的明確以保證動脈血管檢查條件相同,并稍彎曲膝關節(jié),以界定位置于相同條件下間隙展開動脈血管的檢查,并對研究對象的雙下肢總動脈、股淺動脈、股深動脈、脛前動脈展開具體檢查;指導研究對象采取側臥位或俯臥位,對研究對象脛后動脈、腘動脈展開檢查,并沿著動脈走向逐漸向足動脈延伸,對患者不同位置下肢動脈血管的橫切面展開觀察,并進行動脈血管內(nèi)徑、內(nèi)中膜厚度的測量,根據(jù)縱切面進行內(nèi)中膜回聲改變情況的判斷,明確管腔內(nèi)有無斑塊,并對動脈閉塞、狹窄部位血流情況和血流頻譜形態(tài)進行分析。
(1)下肢動脈檢查結果:分為管腔內(nèi)膜光滑、不光滑無斑塊、不光滑有斑塊;(2)不同動脈血管的IMT厚度:正常厚度不超過1 mm;(3)統(tǒng)計分析研究組患者下肢動脈病變分布情況。
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應用SPSS 25.0系統(tǒng),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方式分別為(±s)與[n(%)],分別實施t檢驗與χ2檢驗。當P<0.05時評價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管腔內(nèi)膜光滑比例更低、不光滑無斑塊與不光滑有斑塊比例更高,與對照組相比均存在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下肢檢查結果對比[n(%)]
研究組各個血管IMT厚度與對照組之間對比,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動脈血管的IMT厚度對比(±s,mm)
表2 不同動脈血管的IMT厚度對比(±s,mm)
組別 例數(shù) 股動脈 腘動脈 足背動脈 脛前動脈 脛后動脈研究組136 1.52±0.58 1.35±0.51 0.75±0.37 0.85±0.38 0.81±0.29對照組136 0.76±0.24 0.43±0.17 0.39±0.18 0.38±0.13 0.37±0.14 t 14.1200 19.9576 10.2034 13.6474 15.934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有80例患者存在下肢動脈斑塊,多分布于患者的脛前動脈、脛后動脈以及足背動脈,見表3。
表3 研究組患者下肢動脈病變分布情況[n(%)]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導致的機體代謝障礙直接關系著下肢動脈病變情況的發(fā)生,一旦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導致患者下肢動脈病變情況進一步加重,使截肢風險進一步增加,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嚴重危害[5]。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應用于人體全身各個部位臟器的檢查過程中,當前在心臟、肢體血管以及婦科等方面的檢查應用較為廣泛[6]。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管腔內(nèi)膜光滑比例更低、不光滑無斑塊與不光滑有斑塊比例更高,各個血管的IMT厚度更高,組間對比均具有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隨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升高,患者代謝功能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出現(xiàn)代謝功能障礙,繼而會導致血管內(nèi)膜異常增厚、平滑肌增生、纖維化等一系列下肢動脈病變的發(fā)生。并且存在下肢動脈病變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會同時存在機體血小板聚集功能異??哼M情況,另外患者體內(nèi)纖維蛋白原濃度也會明顯上升。由于患者體內(nèi)抗纖維蛋白酶濃度相對降低,因此多會損傷患者血管內(nèi)皮細胞,導致膽固醇沉積情況的發(fā)生,繼而導致下肢動脈出現(xiàn)硬化斑塊情況[7]。與健康體檢人員的內(nèi)膜光滑情況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更低,說明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將血管病變情況正確顯示出來。2型糖尿病患者不光滑無斑塊與不光滑有斑塊的比例明顯均高于健康體檢者,表明健康體檢人員也存在下肢動脈病變的可能性,但明顯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了這一并發(fā)癥,表明年齡、病程等因素均與下肢動脈病變的出現(xiàn)具有一定關聯(lián)性。
有研究指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應用,可清晰顯示受檢者的下肢動脈血流表現(xiàn)情況,若血流信號有充盈缺損的表現(xiàn),證明這一部位存在較大尺寸的斑塊,同時存在數(shù)量多的特點;若血管直徑減小,可出現(xiàn)色彩鑲嵌的血流信號;內(nèi)壁出現(xiàn)顯著增厚部位以及管腔消失部位,均很難進行血流信號的顯示,多表現(xiàn)為色彩暗淡、流速緩慢的血流信號[8]。由本次研究可知,80例患者存在下肢動脈斑塊,多位于患者的脛前動脈、脛后動脈以及足背動脈。究其原因,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將下肢動脈情況明確顯示出來,為醫(yī)護人員觀察病變位置、嚴重程度提供便利條件,同時也有助于下肢動脈斑塊情況的判斷與檢查。
綜上所述,在實際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情況時,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能夠有效進行血管病變部位以及情況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