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朵
(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放射科 江蘇 揚州 225000)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兒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屬于典型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當受到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就會引起間質性肺炎與毛細支氣管炎改變,在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占有比較高的比重[1]。經臨床調查表明,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癥狀主要有發(fā)熱、咳嗽、頭痛、畏寒等,如果未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就非常容易引發(fā)氣管炎、鼻炎、扁桃體炎等病癥,對患兒生命健康有著極大的威脅[2]。在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中,可通過CT檢查予以進一步確診,給予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療,從而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诖?,本文現以2018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80例)為研究對象,對CT診斷價值予以探討。報道如下。
以在我院治療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80例)為研究對象,選取時段范圍2018年1月—2021年2月,納入標準:(1)符合《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3]中關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2)經病原學檢查顯示肺炎支原體抗體呈陽性;(3)伴有不同程度發(fā)熱、咳嗽、胸悶等癥狀;(4)患兒及其家屬自愿參加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異常;(2)伴有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3)伴有嚴重感染性疾?。唬?)未能配合完成研究。80例患兒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8歲,平均為(5.12±0.57)歲;病程:最短3 d,最長21 d,平均為(11.86±2.13)d;性別:女患兒45例,男患兒35例。
所有患兒均給予胸部CT檢查,采用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設備(brilliance)對患兒進行胸部掃描,掃描范圍包括整個肺部,從肺尖到橫膈,重點觀察病灶位置、外觀形態(tài)、體積大小、分布情況等。掃描參數設計如下:電壓120 kV,電流80~160 mA,層厚5 mm,層距5 mm,螺距1.5 mm,掃描時間1 s。
總結分析患兒胸部CT診斷結果及影像學特征。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以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以χ2值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例患兒胸部CT診斷的準確率為91.25%(73/80),其中左肺上葉12例,左肺下葉15例,右肺上葉19例,右肺中葉12例,右肺下葉15例,詳見表1所示。
表1 患兒胸部CT診斷結果
患兒胸部CT影像學特征如下:大面積斑片狀影71例,占有比率為88.75%(71/80);肺部紋理增多54例,占有比率為67.50%(54/80);斑點狀影49例,占有比率為61.25%(49/80);條索狀影25例,占有比率為31.25%(25/80);磨玻璃樣影20例,占有比率為25.00%(20/80)。
近些年來,隨著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環(huán)境問題的不斷惡化,使得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發(fā)病率日益提高。經臨床研究表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機制與免疫系統(tǒng)有著一定的關系,非常容易導致肺部病理改變,累及肺外臟器,從而引發(fā)一系列不良癥狀,對患兒生長發(fā)育與生命健康產生極大的威脅。相關研究表明,因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經由飛沫傳播,進入患兒呼吸系統(tǒng),減少肺泡組織數量,加之彈性纖維發(fā)育尚不成熟,如果毒性物質或者肺炎支原體進入支氣管中,就會釋放代謝物質,引起炎癥反應[4]。所以,應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予以及時確診,從而制定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確保患兒健康成長。
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中,X線檢查應用十分普遍,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然而,很難發(fā)現比較隱秘的病灶,非常容易出現漏診、誤診等情況。相較于X線檢查而言,CT診斷優(yōu)勢更加明顯,具體表現如下[5]:(1)CT檢查的密度分辨率比較高,能夠對較為隱秘的病灶予以清晰顯示;(2)CT檢查具有操作便捷、快速、安全性高等特點,必要時可進行增強掃描,以此提高診斷準確性;(3)CT檢查能夠取得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的相關系數,進而對各部位影像密度予以調控,更好的觀察肺部組織變化,確定病灶情況;(4)CT檢查能夠彌補X線檢查中影像重疊的不足,進一步提高影像清晰度,準確判斷病變的具體情況。
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CT檢查中,不僅可以呈現X線檢查的影像,還可以得到病變早期支氣管走向,如“樹芽征”“樹霧征”等情況,從而確定因氣道損傷引起的支氣管壁增厚與充氣狀況,同時還可以精準確定病變位置、范圍及程度,能夠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參考。本研究表明:80例患兒經胸部CT診斷出左肺上葉12例,左肺下葉15例,右肺上葉19例,右肺中葉12例,右肺下葉15例,符合率分別為92.31%、88.24%、95.00%、85.71%、93.75%;患兒胸部CT影像學特征如下:大面積斑片狀影71例,占有比率為88.75%;肺部紋理增多54例,占有比率為67.50%;斑點狀影49例,占有比率為61.25%;條索狀影25例,占有比率為31.25%;磨玻璃樣影20例,占有比率為25.00%。此結果與相關報道[6]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數據如下:CT檢查結果為左肺上葉18例,左肺下葉21例,右肺上葉28例,右肺中葉17例,右肺下葉24例,符合率分別為90.00%、84.00%、96.55%、85.00%、92.31%;影像學特征如下:大面積斑片狀影105例,占有比率為87.50%;肺部紋理增多80例,占有比率為66.67%;斑點狀影75例,占有比率為62.50%;條索狀影38例,占有比率為31.67%;磨玻璃樣影30例,占有比率為25.00%。
除此之外,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CT檢查中,如果放射輻射劑量比較高,就會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X線檢查成為了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的重要方法[7]。然而,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中,影像學特征缺乏特異性,表現形式多樣,癥狀與病毒性感染十分相似,所以,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中,可充分結合臨床癥狀、影像學特征、實驗室指標予以確定,以此提高診斷準確性,最大限度的確?;純荷】礫8]。
綜上所述,通過胸部CT診斷的應用,能夠清晰顯示患兒病灶情況,對診治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有助于臨床制定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加快患兒康復,是一種值得臨床推薦應用的診斷方式。當然,本文研究選取的病例數量比較少,研究時段范圍比較小,使得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完全代表CT診斷的臨床價值,所以,可適當增加研究病例數量,延長研究時段范圍,以此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