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欣,王 朗,周麗珊,陳 榕,何 煒,唐安戊(通訊作者)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金沙洲醫(yī)院核醫(yī)學部PET-CT中心 廣東 廣州 510168)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其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同時晚期甲狀腺癌的死亡率亦呈增高趨勢,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1]。甲狀腺癌臨床上主要類型為甲狀腺濾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 FTC)、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及嗜酸細胞腫瘤(Hürthle cell thyroid tumor),約占全部類型的90%,這三類癌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故稱為分化型甲狀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分化型甲狀腺癌中絕大多數患者經過規(guī)范化治療后癌細胞擴散程度減輕,預后良好,但仍有接近1/4患者出現遠處轉移,這部分患者的癌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都發(fā)生退化,甚至到達未分化狀態(tài),此時細胞攝碘能力喪失,臨床上I131療法療效甚微,發(fā)展為碘難治性DTC(radioiodine refractory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RAIR-DTC)[2],不僅如此,這部分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短、死亡率高,對于傳統(tǒng)療法如手術或內分泌治療也不太敏感,臨床預后很差,故對于RAIR-DTC攝碘能力丟失的發(fā)生機制進行深入探索有助于發(fā)現治療RAIR-DTC的新靶點,對于提高患者生存、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Na+/I轉運體(NIS)是一種糖蛋白,也被稱為碘泵,位于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的細胞膜上。NIS參與碘的吸收過程,并在碘的運輸中起到限速作用。在正常人體內,甲狀腺組織中NIS的表達水平高于其他組織[3]。然而,在部分難治性甲狀腺癌患者中由于NIS基因定位障礙和NIS蛋白表達水平降低,碘吸收能力減少甚至完全喪失,可能是導致I131治療效果差和預后不良的主要原因。通過改善NIS的功能定位和表達水平,可提高甲狀腺癌組織對碘的吸收能力[4]。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旨在探討RAIR-DTC患者甲狀腺癌細胞中NIS的表達水平。
選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就診于我院普通外科,確診為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共126例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碘治療有效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126例作為對照組。
(1)納入標準:行甲狀腺全切術且病理診斷明確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術后應用I131進行治療;臨床資料收集完善。(2)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臟、肝臟、腎臟疾病者;合并有其他部位腫瘤患者;基礎狀態(tài)差,不能配合完成相關資料收集者。(3)碘難治性甲狀腺癌診斷標準:根據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診治管理共識(2019年版)[5]:在無外源性碘負荷干擾的情況下,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刺激狀態(tài)(>30mIU/L)時,出現下列情形之一即可界定為RAIR-DTC:①轉移灶在清甲成功后的首次I131治療后全身顯像中即表現為不攝碘,致其無法從后續(xù)的I131治療中獲益;②原本攝碘的功能性轉移灶經I131治療后逐漸喪失攝碘能力;③部分轉移灶攝碘,而部分轉移灶不攝碘,且可被18F-FDG PET/CT、CT或MRI等其他影像學檢查手段所顯示;④攝碘轉移灶在經過多次I131治療后雖然保持攝碘能力但仍在1年內出現病情進展,包括病灶逐漸增長、出現新發(fā)病灶、血清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lin, Tg)持續(xù)上升等。
免疫組化檢測NIS的含量。取患者腫瘤組織制作石蠟切片,觀察腫瘤細胞形態(tài)(HE染色)。脫蠟,消除 H2O2活性,封閉,一抗孵育,二抗孵育,DAB顯色,復染,脫水,透明,封片。觀察結果。
NIS在細胞內表達。表達水平判斷:陽性細胞數:比例>75%為4分,51%~75%為3分,26%~50%為2分,10%~25%為1分,<10%為0分;染色:深棕或褐色3分,棕黃色2分,淺黃色1分;陽性判斷:陽性細胞數評分×染色深度評分,≥3分為陽性,<3分為陰性。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的陽性率和陽性積分。評估納入患者SPECT-CT碘131顯像情況,SPECT-CT所用設備為西門子Intevo Bold。
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值以百分數和平均值±標準差表示。數據分析使用校正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126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73例,年齡介于38~77歲之間,平均年齡(51.21±3.87)歲;對照組男性60例,女性66例,年齡介于42~76歲之間;平均年齡(52.01±3.7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進行研究。
NIS全部表達在甲狀腺濾泡胞漿內。如表1所示,研究組NIS陽性率為32.54%,對照組NIS陽性率為100%,顯著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NIS陽性積分顯著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NIS陽性率及陽性積分
研究組SPECT-CT碘131顯像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PECT-CT碘131顯像情況
將研究組進一步根據病理類型分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共88例,男46例,女42例)和甲狀腺濾泡癌(共38例,男21例,女17例),比較兩種病理類型的NIS陽性率及陽性積分,兩組NIS陽性率及陽性積分均明顯偏低,兩組間統(tǒng)計學無差異,見表3。
表3 不同病理類型甲狀腺癌NIS陽性率及陽性積分
NIS是一種糖蛋白,位于上皮細胞膜上,其基因位于19號染色體短臂上。NIS通過鈉-鉀泵將碘帶入細胞質,對維持甲狀腺對碘的吸收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參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此外,NIS也可能在其他部位表達,如乳腺和前列腺[6]。目前,甲狀腺癌的綜合治療方法包括手術輔助內分泌治療和放射性I131治療。放射性I131治療對未分化甲狀腺癌和轉移瘤的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7]。放射性I131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的前提是腫瘤細胞具有較高的碘吸收能力[8]。既往研究指出,PTEN/PI3K/AKT信號轉導途徑發(fā)揮作經常參與調節(jié)NIS蛋白質合成[9]。PTEN/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過活躍可能影響細胞中NIS蛋白的位置,NIS對TPC-1細胞具有明顯的抑制PI3K/AKT信號的作用,提示NIS對TPC-1細胞的抗癌作用[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碘難治組NIS陽性率低,而對照組NIS為100%,同時對照組NIS 陽性積分顯著高于研究組,那么我們有理由認為NIS發(fā)揮抗癌作用的機制很可能與NIS蛋白增加細胞對碘的攝取能力,從而提高I131治療的敏感性和療效密切相關,提高NIS的表達可能是增敏碘難治性甲狀腺癌I131治療的一個調控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