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芳林,曾勁松,閔志華,曹湘輝,陳桂華
(1新化縣種子技術推廣服務站,湖南新化4 176002;2湖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128)
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湖南水稻常年種植面積400萬hm2以上[1]。新化縣地處湘中丘陵與湘西山地結合部,是典型的半山半丘陵地區(qū);常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3 khm2,是全國糧食主產縣[2]。近年來,大量水稻新品種進入市場,因這些品種在不同的生態(tài)區(qū)域種植,其產量和穩(wěn)產性存在較大差異[3,4]。為了解近3年選育的部分水稻新品種在新化縣的大田種植表現,新化縣種子技術推廣服務站于2020年在維山鄉(xiāng)碧水村開展15個雜交水稻新品種的展示試驗;并對2019年中稻展示試驗中篩選出的5個優(yōu)良品種進行示范,以期篩選出適應新化縣種植的高產水稻品種,保障全縣水稻生產安全。
新品種示范基地位于維山鄉(xiāng)碧水村中稻種植面積較大的鄉(xiāng)道旁,交通便利,面積集中,灌溉條件良好。試驗田為沙性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均勻,前作為油菜。
展示品種由新化縣種子技術推廣服務站選定的經銷商提供,共15個品種,以Y兩優(yōu)1號為對照。品種分別為:萬象優(yōu)111、創(chuàng)兩優(yōu)豐占、桃湘優(yōu)莉晶、信優(yōu)糯721、大兩優(yōu)968、荃晶占(荃優(yōu)822)、Y兩優(yōu)1577、晶兩優(yōu)1988、諾兩優(yōu)6號、荃優(yōu)523、Q兩優(yōu)851、Q兩優(yōu)絲苗、徽兩優(yōu)粵農絲苗、農香優(yōu)華占、泰優(yōu)新華粘。都系近3年內通過審定或引種備案的新品種。
5個示范品種分別為:黔豐優(yōu)877、旌3優(yōu)808、韻兩優(yōu)332、隆兩優(yōu)1212、興安香占(常規(guī)稻),均為新化縣2019年中稻展示試驗中篩選出的優(yōu)良品種。
1.3.1 展示試驗
展示試驗在同一丘大田內進行,田四周設置4行保護行。每品種為一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33.33 m2,小區(qū)間間隔40 cm工作行,不設重復。育苗移栽,株行距20 cm×26.7 cm,每穴插2~3根苗。
1.3.2 示范試驗
示范試驗設在展示試驗相鄰區(qū)域,每個示范品種連片種植0.66 hm2,育苗移栽,株行距20 cm×26.7 cm,每穴插2~3根苗。
示范品種田間管理實行五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時間育秧、播種、移栽、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實時記載不同品種的田間表現。
1.4.1 播種及秧田管理
所有示范品種均采用水育秧,于2020年5月8日播種,分塊育秧,播種后做好標記,防止混雜。
1.4.2 移栽及大田管理
所有示范品種均于2020年6月3日移栽完成。試驗田人工翻地、平整后每公頃施45%的復合肥(N15、P15、K15)450 kg作基肥。6月13日,返青后每公頃施尿素(N46.7%)、鉀肥(60%的氯化鉀)各225 kg,促進大田壯苗;6月29日,每公頃施尿素(N46.7%)75 kg和氮肥(17%的碳酸氫銨)45 kg促苗分蘗;7月25日,每公頃施尿素和鉀肥各75 kg壯籽。6月12日,大田人工除草;6月13日噴施40%氧樂果、25%多殺菊酯、90%殺蟲單粉劑,防治稻飛虱、卷葉螟;6月25日,噴施35%氯蟲苯甲酰+24%甲氧蟲酰肼+80%烯啶吡蚜酮,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7月25日施10%四氯蟲酰胺、18%殺蟲雙水劑、80%烯啶吡蚜酮、15%井崗霉素粉劑,防治二化螟、縱卷葉螟、稻飛虱兼治紋枯病。幼苗期雨水充足,采取勤排勤灌,保持淺水2~3 cm,促進秧苗扎根;分蘗后期適當曬田;拔節(jié)孕穗期保持深水6~10 cm,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3~5 cm,直到乳熟后期;臘熟期開始脫水管理,保證活稈成熟。
記載各品種播種期、移栽期、始穗期、齊穗期和成熟期,計算全生育期;觀察各品種的抗倒性和病害發(fā)生情況。成熟期每個品種取中間位置10穴考種。所有品種單收、單曬、單貯;考查株高、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質量等性狀,計算單位面積理論產量。
由表1可知,15個展示雜交水稻新組合的全生育期為118~128 d,除Y兩優(yōu)1577的全生育期比對照Y兩優(yōu)1號長1 d外,其余14個組合的生育期均比對照短,適合在新化縣作中稻種植。供試的15個雜交水稻組合的抗倒性較好,田間未發(fā)生倒伏現象。水稻常見病害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在新品種展示試驗中均無發(fā)生,說明展示的15個雜交水稻組合有較好的抗病性。
表1 15個展示品種的生育期及抗病性Table 1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15 demonstration varieties
從表2可以看出,5個示范水稻新品種的全生育期為118~131 d,其中旌3優(yōu)808和隆兩優(yōu)1212的全生育期與對照Y兩優(yōu)1號相當,韻兩優(yōu)332的全生育期比對照長4 d,黔豐優(yōu)877的全生育期比對照短1 d,常規(guī)稻品種興安香占的全生育期比對照短9 d。田間無倒伏,無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等病害發(fā)生。
表2 5個示范品種的生育期及抗病性Table 2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5 demonstration varieties
2.2.1 15個展示品種的農藝性狀和產量表現
由表3可知,15個展示雜交水稻新組合的株高為112.3~127.0 cm,創(chuàng)兩優(yōu)豐占的株高最矮,桃湘優(yōu)莉晶的株高最高。農香優(yōu)華占有效穗數最多,達294.0萬穗/hm2;荃優(yōu)523的有效穗數最少,只有216.0萬穗/hm2。晶兩優(yōu)1988的穗總粒數最多,達238.1粒,是大穗型品種;農香優(yōu)華占的穗總粒數最少,只有168.3粒。結實率最高的是徽兩優(yōu)粵農絲苗,達86.0%;最低的是Q兩優(yōu)絲苗。千粒質量最大的是荃優(yōu)523,為27.8 g;最小的是大兩優(yōu)968,只有22.6 g。
供試的15個品種中除Q兩優(yōu)絲苗、荃優(yōu)523和創(chuàng)兩優(yōu)豐占3個品種外,其余12個品種均表現比對照Y兩優(yōu)1號增產,其中Y兩優(yōu)1577產量達10 798.05 kg/hm2,比Y兩優(yōu)1號增產9.2%;諾兩優(yōu)6號產量達10 543.05 kg/hm2,比Y兩優(yōu)1號增產6.6%;晶兩優(yōu)1988產量達到10 420.20 kg/hm2,比Y兩優(yōu)1號增產5.4%(表3)。
表3 15個展示品種的農藝性狀和產量Table 3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15 demonstration varieties
2.2.2 5個示范品種的農藝性狀和產量表現
從表4可以看出,5個示范品種的株高為115.0~123.6 cm,株高適中;生長勢較強,后期落色較好。示范品種旌3優(yōu)808產量達到10 557.00 kg/hm2,比對照Y兩優(yōu)1號增產6.7%;隆兩優(yōu)1212產量達10 139.10 kg/hm2,比對照Y兩優(yōu)1號增產2.5%;黔豐優(yōu)877產量9 989.55 kg/hm2,比對照Y兩優(yōu)1號增產1.0%;韻兩優(yōu)332產量9 981.00 kg/hm2,比對照Y兩優(yōu)1號增產0.9%;常規(guī)稻品種興安香占的產量為8 890.35 kg/hm2,比對照Y兩優(yōu)1號減產10.1%。
表4 5個示范品種的農藝性狀和產量Table 4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5 demonstration varieties
我國60%左右的人口以水稻為主食,水稻的高產穩(wěn)產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5]。不同地區(qū)土壤、氣候條件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適宜推廣種植的品種不同。為減少種植風險,近年來很多地方均開展試驗,篩選適合本地栽培的高產、穩(wěn)產水稻品種。如王興銀[6]在壽縣對審定通過的42個水稻新品種進行了比較試驗,結果表明,深兩優(yōu)534、深兩優(yōu)3206、深兩優(yōu)136、深兩優(yōu)1177、兩優(yōu)713和巧兩優(yōu)絲苗綜合性狀優(yōu)良,可作為壽縣2020年主要推廣種植品種。吳新軍等[7]在桃源陬市鎮(zhèn)對7個早稻新品種進行展示試驗,顯示五豐優(yōu)317、株兩優(yōu)39和株兩優(yōu)15產量在6 600 kg/hm2以上,高于其他品種,可在桃源試種推廣。周才斌等[8]在長沙縣開展了優(yōu)質雜交中稻新品種引進、篩選試驗,表明荃優(yōu)華占、煌兩優(yōu)粵禾絲苗、輝兩優(yōu)黃絲占、煌兩優(yōu)綠油占、煌兩優(yōu)黃絲占、煌兩優(yōu)五山絲苗、隆兩優(yōu)華占和輝兩優(yōu)粵禾絲苗等8個雜交稻品種(組合)綜合表現較好。
目前,大多數的品種篩選試驗只在一個地點開展,但每個縣的地域較大,且同一縣的不同鄉(xiāng)鎮(zhèn)的土壤、氣候條件仍有較大差異,因此品種的代表性有限[9],推廣時需考慮品種的區(qū)域局限性;且目前大多數的品種田間篩選試驗未設置重復,試驗誤差較大。此外,由于2020年8、9月新化縣遭遇持續(xù)陰雨,導致試驗品種出現穗發(fā)芽現象,其中韻兩優(yōu)332穗發(fā)芽較嚴重,因此在主推品種選擇時除考察生育期、抗病性、產量外,還需考慮穗發(fā)芽、稻米品質等,需進一步完善品種的綜合評價體系[10]。
Y兩優(yōu)1577、諾兩優(yōu)6號、晶兩優(yōu)1988、泰優(yōu)新華粘、徽兩優(yōu)粵農絲苗、萬象優(yōu)111、農香優(yōu)華占、桃湘優(yōu)莉晶、大兩優(yōu)968、Q兩優(yōu)851、信優(yōu)糯721、荃晶占等12個組合的生育期適宜,且抗病性、整齊度、分蘗能力、生長勢、后期落色、產量性狀等表現較突出,建議作為新化縣2021年的中稻示范試驗品種;其中Y兩優(yōu)1577、諾兩優(yōu)6號、晶兩優(yōu)1988等3個品種表現特別突出,產量分別比對照Y兩優(yōu)1號增產9.2%、6.6%、5.4%,建議加大推廣和示范。
示范品種旌3優(yōu)808、隆兩優(yōu)1212、黔豐優(yōu)877、韻兩優(yōu)332、興安香占生育期適宜,且抗病性、整齊度、分蘗能力、生長勢、后期落色、結實率表現較好;其中常規(guī)稻品種興安香占產量8 890.35 kg/hm2,達到了常規(guī)稻的高產水平;旌3優(yōu)808、隆兩優(yōu)1212、黔豐優(yōu)877、韻兩優(yōu)332的產量均比對照Y兩優(yōu)1號增產,可作為2021年的主推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