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嵐
對于一心一意在未來升級一塊中高性能游戲獨顯的用戶,我們的選擇其實非常簡單,在之前的裝機報價欄目中也多次提到過,就是直接按照需要的游戲平臺選搭。配置中唯一的不同就是將處理器從不合核顯的酷睿F型變成合核顯的型號,價格貴100元~200元,代價并不算大。
對于追求游戲效率、希望配置能和未來的高端顯卡完美配合的玩家,筆者最推薦的處理器是酷睿i7-11700K。資金不足的話,其實酷睿i7-10700K也是可以考慮的對象,它在大多數(shù)游戲中的幀速與酷睿i7-11700K差距不大,而自身價格低了20%,配套的Z490或B460主板同樣價格更便宜一些。這里要說明的是,酷睿i9-11900K其實也曾經(jīng)是值得考慮的型號,但目前其價格被炒至6399元左右,性價比實在太低(圖1)。
但是對中端玩家來說,目前出現(xiàn)了很尷尬的情況,高頻率、游戲表現(xiàn)出色的i5處理器只有不合核顯的F型在供貨,即酷睿i5-11600IKF和酷睿i5-10600KF。而無論10代還是11代酷睿,其他的i5型號都更偏向于中等頻率和中庸的性能,其實都不適合未來與新一代顯卡搭配。筆者建議大家考慮將選擇提升至i7或等待i5-11600K供貨。
如果同時也需要進行一些科學計算、影像處理等工作,對核心數(shù)量要求較高,目前最好的目標是酷睿i9-10850K,這是目前唯一穩(wěn)定供貨的10核高頻率酷睿處理器,而且價格比較合理(圖2)。
②
在主板和固態(tài)硬盤等方面,大家可以考慮直接根據(jù)游戲平臺的需求以及目前的價格選擇。這里要特別提示一下,從一些測試來看,11代高端酷睿搭配DDR4 3600內(nèi)存,使用1:1分頻可以發(fā)揮出最強的游戲性能(圖3)。同時在價格調(diào)整后,一些品牌的DDR43600/3200內(nèi)存間差價相比價格低谷時反而縮小了(圖4,圖5),可以考慮入手。
③
偶爾有貨的酷睿i9-10900雖然也是10核心、最高睿頻5.2GHz,但因為基礎(chǔ)頻率過低、最高全核頻率也過低,因此在專業(yè)影像、設(shè)計、辦公軟件特別需要的多核心性能上,與i9-10850K相差較大??紤]到它們的差價并不大,筆者還是建議高端辦公用戶選擇性價比更高、供貨也更穩(wěn)定的i9-10850K。
對于家用、學習、辦公電腦來說,目前的處理器集成顯卡基本已經(jīng)能應(yīng)對需求。其中高端辦公用戶對處理器性能要求較高,而且可能已經(jīng)開始使用4K大屏,那么高效率的酷睿i7、i9處理器,以及為高分辨率進行了優(yōu)化的新一代核顯當然是最好的選擇,如前文中提到的酷睿i7—11700K。至于大量處理表格、數(shù)據(jù)的用戶,而且可以適當降低分辨率或刷新率的話,也可以選擇酷睿i9-10850K。
組裝中端家用、辦公電腦的話,酷睿i5-11400/11500乃至i5-10400都是可以考慮的,它們的頻率相對較低,性能并不驚艷,不過勝在低功耗、低發(fā)熱量、高穩(wěn)定性,而且6核12線程也完全可以滿足一些主流乃至高端應(yīng)用的需求(圖6)。
至于入門級學習電腦,偶爾供貨的酷睿i3-10100以及已經(jīng)紙面發(fā)布,但截至5月中旬仍未正式上市的11代酷睿i3都完全可以滿足要求,而且對價格非常敏感,對性能沒有太高要求的用戶,還可以選擇較新的奔騰處理器。這里要注意,筆者不建議一般的電腦用戶選擇雙核雙線程的賽揚處理器,對于目前的主流Windows應(yīng)用,它真的已經(jīng)太落伍了,更適合用于自組NAS等非Windows平臺或者用途極為單一的電腦(圖7)。
對于這些用戶,主板選擇就要有講究了,筆者建議盡量避開游戲型主板,除了提升性價比外,也可以獲得一個很重要的加成——更多更方便的視頻輸出接口。其中辦公電腦可以選擇偏向商用的B560、B460主板,而中端、入門級電腦甚至可以考慮H510、H410主板。
具體來說,考慮到核顯應(yīng)用的主流B560、B460主板一般會配置DisplayPort(以下簡稱DP)和HDMI接口,而不像游戲型或很多高端主板那樣,只提供HDMI接口。如微星MAG B560M MORTAR、華擎B560M Pro4等,適合較新型、較高端顯示器,可連接雙顯示器甚至多顯示器(需要DP接口支持分頻)(圖8)。
⑥
⑦
⑧
而H510、H410主板中,有一部分會配置較老式的DVI、VGA接口,更適合擁有較老顯示器的用戶。而且考慮到入門級用戶的需求,有不少H510、H410主板還同時提供HDMI,有些甚至擁有3種接口。例如華碩PRIME H410M-A、華擎H510M-HDV(圖9)等,可以兼容新老顯示器,兼容性非常出色。
除此之外,核顯使用的是系統(tǒng)內(nèi)存,如果想讓這些虛擬“顯存”性能更強,就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應(yīng)盡量選擇雙通道、高頻率的內(nèi)存。
之所以將AMD用戶單獨提出,是因為目前的零售市場中,合顯卡的AMD銳龍?zhí)幚砥鲗嶋H上處于斷貨狀態(tài),不想去小店鋪購買不明來歷的產(chǎn)品,恐怕目前唯一的選擇就是等待銳龍5000G了。我們這里先假定AMD不會食言,銳龍5000G將不再是OEM專供,來為它選擇一套適合搭配的平臺吧。
其實在具體的配件型號選擇上,除了芯片組不同外,我們的選擇方式與前文中的兩類用戶差別不大,不過AMD各代主板的AM4接口看似兼容,實際上要使用Zen3架構(gòu)的銳龍5000G還是有一定限制的,最好選擇B450/X470及500系列芯片組主板。之后我們一樣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考慮主板檔次、定位,以及是否需要多視頻輸出接口等問題。例如對高端功能要求不高、價格敏感型用戶就可選擇擁有DP與HDMI雙視頻接口的微星B550M BAZOOKA(圖10)等主板;而華碩TUF GAMlNG B560-PLUS WIFI則配置更高更豐富(圖11),未來升級到中端游戲平臺完全沒問題,同時它也有雙視頻輸出。
另外一點要特別注意,AMD的集成顯卡基于Vega核心,對顯存(系統(tǒng)內(nèi)存)的要求更高,要想充分發(fā)揮其接近入門獨顯的性能,雙通道DDR4 3200或更高頻率的內(nèi)存是必選項。相反,在固態(tài)硬盤的選擇上,由于合Vega顯示核心的銳龍?zhí)幚砥鲿⒁徊糠諴CIe通道拿來連接內(nèi)置核顯,而且目前公布的PCIe版本為3.0(圖12),所以我們暫時并不需要追求高端型號。PCIe版本較低和通道數(shù)量較少,使得銳龍7 5700G從性能上看雖然完全值得搭配高端主板、高端顯卡,但多少會讓人覺得有點“虧”,所以這里并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