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維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物理學家,生于德國。1900年畢業(yè)于蘇黎世工業(yè)大學,并入瑞士籍。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蘇黎世大學、布拉格德意志大學及蘇黎世工業(yè)大學教授。1913年返回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并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移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籍。在物理學多個領域均有重大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狹義相對論(1905年),并在此基礎上推廣為廣義相對論(1916年)。后期致力于相對論“統(tǒng)一場論”的建立,企圖把電磁場和引力場統(tǒng)一起來。相對論的觀念和方法對理論物理學的發(fā)展有極為深刻的影響。因理論物理學方面的貢獻,特別是發(fā)現(xiàn)光電效應定律,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誕生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古城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里。父親是經(jīng)營一家電器作坊的小業(yè)主。父母性格開朗,喜歡文學和音樂。
2 愛因斯坦出生后不久,全家遷居慕尼黑,愛因斯坦在這座城市里度過了他的童年。直到晚年,他回憶起來仍然不喜歡這座城市,因為這個地方的人特別歧視猶太人。
3 他小的時候,有一天,父親拿一個指南針給他玩。他看到,不管盒子怎么轉動,指南針永遠指向一個方向。他又驚奇又激動,簡直把它當作一件神奇的寶貝,他對那影響針尖指向的神秘的力量想得出神。
4 愛因斯坦6歲到14歲時,學小提琴,但是卻沒有碰上好老師。他說:“音樂對于教師來說,只是機械地練習,我真正學習音樂只是在我愛上莫扎特的奏鳴曲以后,我渴望能把異常優(yōu)美的事物表達出來,就逼著自己提高技巧。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5 從很小的時候起,愛因斯坦就時常思索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人跟著光線跑,并且努力趕上它,那么將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后來他自己認為,相對論的發(fā)現(xiàn),就是受到了這個問題的啟發(fā)。但是這個孩子,卻曾被認為是一個笨孩子,老師不喜歡他,說他智力遲鈍。校長甚至斷言“他將永遠一事無成”。
6 愛因斯坦15歲時,全家離開德國,來到意大利米蘭。他很喜歡這個國家。他告訴父親,自己不愿再做德國公民了,希望誰也別管他,他寧可當一個無國籍的世界公民。
7 1895年秋,愛因斯坦決定在瑞士求學,他的數(shù)學成績特別出色,但由于外語和生物成績太差,報考大學沒有被錄取,他只好再念一年中學,第二年又去報考,終于考進了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即蘇黎世工業(yè)大學。
8 1900年,愛因斯坦大學畢業(yè),由于他是猶太人,找不到工作。他只好去當物理教師,以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生活。同年12月,他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xiàn)象得到的推論》,1901年發(fā)表在德國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并正式加入瑞士國籍。
9 1902年,愛因斯坦依靠一個朋友父親的幫助,才在瑞士伯爾尼的聯(lián)邦專利局得到了一個“三級技術員”的工作,即助理鑒定員,主要是為提交的專利申請書準備鑒定意見和草擬專利文書。
10 愛因斯坦每天只用三四個小時就做完了規(guī)定的工作,余下的時間他就學習。他在辦公桌面擺上賬冊以掩護,然后把紙裁成小紙條進行計算,聽到上司的腳步聲就馬上塞進抽屜縫里。
11 1905年3月到9月,愛因斯坦在光電效應理論、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三個不同領域中,同時獲得了重大突破。他的所有研究工作都是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的,而且沒有名師指導,竟然能在短短半年內分別在三個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在科學史上是沒有先例的。他在論文中提出的觀點,后來震驚了全世界,成為近代物理學的寶貴財富。這一年因此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
12 1900年至1913年,他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量子論、光量子假說等論文,提出光化當量定律,由此聲名大振,成了當代有名的物理學家。德國開始給予他一個又一個的榮譽,他被聘為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他又成了一個德國公民。
13 1914年爆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愛因斯坦主張民主和平,發(fā)表了反戰(zhàn)宣言。當時他在柏林整日把自己關在一間閣樓上,思考和研究問題。
14 有一次他爬上一架梯子,去換一幅掛在墻上的畫,突然之間,他陷入沉思,忘記自己在干什么,一下子從梯子上摔了下來,他顧不得疼痛,卻馬上想“人為什么會筆直地掉下來”的問題。發(fā)現(xiàn)物體總是沿阻力最小的路程運動的。從這件偶然發(fā)生的小事中,使他在相對論的研究上得到了啟發(fā)。
15 他想要為科學事業(yè)擠出更多的時間,從不注意生活小節(jié)。一次,有人問愛因斯坦,為什么洗澡與洗衣服用同一塊肥皂,而不分別用兩塊。愛因斯坦聳聳肩說:“喲,那太復雜了?!碑敃r,有這么一首打油詩般的兒歌,歌中唱到“……吃罷午飯,我們的愛因斯坦連步也不散。我們要請?zhí)焐显煳镏?,把這位好漢的頭發(fā)剪短……”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勾畫出一個幾十年如一日埋頭苦干的科學家形象。1916年,他在《物理學年鑒》上發(fā)表了著名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后來天文學家通過天文觀測證實了其相對論的科學性。
16 不懈的努力和耕耘,使愛因斯坦受到了世界各國科學界的熱烈歡迎,先后被各國學術界邀請講學,委任榮譽職務,被一些有名的大學聘為教授。在他演講時,大廳里總是擠滿了聽眾。他的高超見解,深深吸引著人們,給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17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臺,瘋狂地迫害猶太人。愛因斯坦當時在國外,公開譴責納粹暴行,成了納粹分子追捕的對象。愛因斯坦后來到了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授予他終身教授職位。1940 年,愛因斯坦加入美國國籍。
18 1955年,他年逾古稀,體質衰弱,加上長期工作勞累,愛因斯坦病倒了。一天,波蘭物理學家利奧波德·英費爾德來探望他,問他想要些什么東西,愛因斯坦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能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病情稍有好轉,他就拼命工作,臨終前幾個小時,他讓陪伴他的親人去休息,他說:“我還要在這里做我的事。”
19 1955年4月18日,被譽為哥白尼、牛頓之后最杰出的科學家,現(xiàn)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與世長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