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姨
教育焦慮令人痛苦,但教育有什么錯呢?人類正是因為擁有了更完善的教育體系,才讓更多人擁有了豐富的知識,世界才能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前飛奔,人類文明才會一代比一代燦爛輝煌。
教育焦慮,是因為我們走著走著,就忘記了教育的初心。
教育的初心,是讓我們成長,頭腦豐富、心智成熟、姿態(tài)從容,明白堅持與奮斗的意義,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社會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教育的過程和結(jié)果也會因人而異。
前陣子因為一篇博士論文致謝部分引發(fā)大眾關(guān)注的中科院博士黃國平,他的經(jīng)歷,代表了寒門學子的種種不易和不懈努力,以及他的感悟與感激,令人淚目。
黃博士12歲母親離家出走,17歲父親車禍身亡,同年,唯一的親人婆婆病故。他說,有很多次,因為現(xiàn)實的壓力而覺得自己快扛不下去。能走到今天,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咽下了很多羞恥,也接受過很多人的善意。他這樣堅持,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币辉俚貓猿?,才使他終有所成,成為自己希望的那種人。
《小舍得》中的米桃,也是來自大山里的孩子,智商高達140的天才少女。在城里打工的父母為了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她接到城里讀書。一開始,米桃是非常令人驚艷的,初來乍到就考了第一。然而漸漸地,米桃開始感到自卑,因為她沒有特長、旅不起游、上不起各種素質(zhì)教育班。
另一方面,父母對她又寄予了極高的期待,說她是全家的希望。原著中,承受了巨大心理壓力的米桃最后患上抑郁癥,被媽媽帶回老家種茶。
舉這兩個例子不是想說米桃不夠堅強,而是想說,哪怕在無限接近的條件下,孩子跟孩子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紀錄片《零零后》里,有個叫錫坤的小男孩,從小便表現(xiàn)出了對世界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個小天才。但媽媽卻焦慮于他性格內(nèi)向、不擅交際。為此,媽媽做了很多努力,甚至把錫坤逼得崩潰痛哭。
你看,就算孩子成績優(yōu)秀,父母還會焦慮別的。焦慮的原因,是擔心孩子不完美,將來會因為某塊短板而遭遇失敗,或者過得不幸福。但,就像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大人,也根本不可能有完美的小孩。我們讓孩子接受教育,不要抱著讓他擁有完美人生的期待,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yōu)槭裁醋x書?《小舍得》中有位校長,既能保證升學率,又能讓學生感到快樂。他提倡“七分學習”,其他三分是愛好,因為:“熱愛生活才能熱愛學習,而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他們一生都熱愛生活?!?/p>
孩子們必須讀書,因為那是他們?nèi)タ词澜绲穆贰?/p>
這條路很苦,這是必然的,因為世界上沒有幾個天才,絕大部分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停地揮灑汗水和淚水。但也不全是苦,不然當他們走完這條路,眼里卻是一個灰色的世界,讀書又有什么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