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勘
2021年4月14日,佳能公布了EOS R3全畫幅專業(yè)微單的研發(fā)計劃,同時正式發(fā)布了RF100mm F2.8L MACRO IS USM、RF400mm F2.8L IS USM、RF600mm F4L IS USM三枚鏡頭。2021年的微單市場,旗艦級產(chǎn)品的搏殺進入白熱化。從公布的內(nèi)容來看,佳能EOS R3是一臺性能強大,擁有高速度、高感光度、高穩(wěn)定性的“三高機型”,將會在未來的體育賽事、動物攝影等領(lǐng)域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老攝友都知道,佳能相機的編號數(shù)字越小意味著定位越高,比如1D系列。佳能EOS R3在編號上,并沒有以“1”為編號,但是全尺寸機身、1D級別的防護性能,以及優(yōu)秀的網(wǎng)絡傳輸性能,意味著這臺相機雖然并不是佳能R系統(tǒng)真正的旗艦大哥,但在市面上,依然是旗艦級的扛鼎之作。不論面對索尼A9、A1系列,還是尼康Z9,佳能EOS R3都被寄予厚望。
對于佳能來說,1、3、5、7這四個數(shù)字,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998年發(fā)布EOS 3膠片相機,這臺相機集當年光學技術(shù)與芯片技術(shù)于大成,可謂一代經(jīng)典之作。而當年EOS 3最著名的,正是當時相機中覆蓋面積最大的45點對焦系統(tǒng),以及靈敏的眼控對焦技術(shù)。
自1998年EOS-3 35毫米SLR推出以來,佳能就沒有使用過“3”的名稱,佳能稱贊EOS R3的制造符合三個標準:高速、高靈敏度、高可靠性,你可以把EOS R3視為1D X Mark III的無反光鏡機型
EOS 5(美國型號為EOS A2和A2e)眼控對焦功能使用戶可以通過取景器對其進行對焦,從而從五個對焦點中進行選擇,還可以通過查看位于相機左上角的第六點來激活景深預覽。當時,此功能是佳能獨有的,最后一款具有眼控對焦功能的相機是EOS 3。目前尚不清楚眼控對焦技術(shù)在EOS R3中的工作方式,但在數(shù)字時代這無疑是一項創(chuàng)新
這一次佳能EOS R3不僅是佳能“3”系的延續(xù),將上世紀的牙膏——眼控對焦技術(shù)擠出,意欲何為呢?和1998年相比,如今相機的芯片運算能力,早已有了質(zhì)的飛躍,在結(jié)構(gòu)和運算上肯定不會是照搬,畢竟要適應數(shù)字時代的變化。
對于眼控對焦來說,很多朋友會和眼部對焦相混淆。眼部對焦指的是對焦時,相機自動識別人物、動物或者鳥類眼部,優(yōu)先進行對焦。而眼控對焦,則是一項名副其實的“黑科技”,眼控對焦技術(shù),是通過傳感器識別使用者的眼球運動,使用者看向哪里對焦點就選擇哪里,但具體表現(xiàn),還有待真機測試。
先來看眼部對焦識別這些年的發(fā)展,首先第一個問題是,相機要做到臉部或是人眼對焦算是相對容易的,目前已有不少品牌的相機已有支持眼部對焦或是人臉對焦、生物面孔、眼球?qū)?,智能手機也早已具備臉部辨識對焦功能(只是手機并沒有像相機一般需要那么精確的對焦點精準度),目前只有索尼有推出動物眼對焦,從技術(shù)上來看動物眼對焦無疑比人類眼對焦要困難。
眼部對焦是在人像攝影時,對被攝對象的眼部進行精確對焦,和眼控是兩個概念
人臉都差不多,但動物臉有千百種,相機是怎么辨識的呢?
要讓相機做到深度學習,并且應用在對焦系統(tǒng)上,這必須要先有一定數(shù)量的數(shù)據(jù)庫資料才行,這方面索尼很早就著手進行眼控對焦方面的研發(fā)(畢竟索尼是收購美能達后才發(fā)力的,技術(shù)沒有傳統(tǒng)影像廠商這么雄厚)。要做到動物眼控對焦,首先要建立全球資料庫,這些資料并不完全是由攝影師所提供的,工程師也占了一定的比重。
雖然動物眼對焦與眼控對焦同樣都是針對眼部對焦,但兩者的運作方式可能并不如我們所想象的那樣簡單,因為相機要辨識出一個人可能很容易,人類的臉部通常是對稱的、有明顯的輪廓與特征,例如眼、嘴、鼻、下巴、發(fā)際線、耳朵等特征,但動物的臉部會受到毛色與斑紋等生物特征的影響,在相機看來可能不一定是左右對稱的,更何況動物的定義何其之廣,即便同樣都是哺乳類動物,光是貓、狗與馬、牛,它們的生理形態(tài)就完全不同。
影像器材的工程師曾解釋過眼控對焦的邏輯:相機第一步要做到的是在整個畫面中辨識出人,記者再辨識出他的眼睛,動物眼控對焦也是同理,相機先在畫面中大致辨識出動物的形態(tài),再進一步進行眼部追蹤對焦。動物眼控與人類眼控兩者在后端的處理程序應該是比較接近的,但兩者深度學習的資料庫、辨識人類和動物的方式則有所差異。
那么一臺相機宣傳具有了“動物眼控對焦”,是不是代表任何動物都可以實現(xiàn)?
并不是,實際測試表明,目前動物眼控對焦最擅長處理的動物是貓與狗,更精確地說,應該是貓科與犬科動物,貓科動物包含了獅子、豹、虎等,犬科則包含了狼等動物。由于貓狗與人類較親近的緣故,加上人們最常拍攝的動物就是貓狗,因此這方面的資料庫是最齊全的。另一方面,這也等同于讓動物眼控對焦可以完全勝任貓狗寵物攝影的用途。
除了哺乳類如牛、馬之外,事實上像是爬蟲類例如蛇或是鳥類等等其實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準確度可能要差很多。
理論上來說,有了眼控對焦,我們不需要手動選擇對焦點或者對焦區(qū)域,我們視線聚焦的位置,相機會自動選擇為對焦區(qū)域,在爭分奪秒的體育賽場上,這種對焦技術(shù),無疑可以大大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效率。
在EOS R3面市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佳能EOS 3這臺機器,它是由佳能公司在1998年所發(fā)布的準專業(yè)級35mm底片單反相機,于2007年停產(chǎn)。EOS 3配備了新的45點自動對焦系統(tǒng),各式配件可與EOS 1系列通用(如電池手把或增壓馬達等)。
EOS 3被視為底片旗艦──EOS 1V的“敲門磚”,可聯(lián)動點測光的45點自動對焦系統(tǒng)首見于EOS 3上,以此基礎(chǔ)衍生了4代,皆為EOS 1D專業(yè)機種系列所使用,直到2012年新旗艦EOS 1D X所使用的61點對焦點才正式取代。在2012年的EOS 5D Mark III之前,EOS 3是佳能唯一和當代旗艦1系列使用同一對焦系統(tǒng)的相機。
EOS 3改善了首見于EOS 5上的眼控對焦功能,除了增加反應速度外(從EOS 5的220ms改進到65ms),可讓攝影師快速選擇畫面中的對焦點。此功能并未被延續(xù)至EOS 1V上。EOS 3的測光系統(tǒng)可與其中11個對焦點聯(lián)動點測光,如此攝影時就不必鎖定測光后再平移改變構(gòu)圖。多達八個點測光數(shù)值可在相機內(nèi)平均后給出適當?shù)钠毓庵?,在使用寬容度較低的正片時特別有用,而這個點測光平均的功能除EOS 3外,僅見于后續(xù)的EO 1V和EOS 1D系列上,至今未曾下放到其他產(chǎn)品上。
為了配合眼控對焦的感應器,EOS 3的觀景窗視野率僅為97%(EOS 1N和EOS 1V為100%),此外并無視度調(diào)節(jié)的功能,在戴眼鏡或隱形眼鏡時可能導致眼控判斷失準。
R3眼控對焦專利申請圖
攝友王安(筆名)這樣描述他使用眼控對焦的經(jīng)驗:在使用EOS 50E的時候,眼控對焦尚為好用,雖經(jīng)多次校準,但會誤判,有時需看向更外側(cè)使機身判讀為自己想要的對焦點。
對比多臺眼控對焦機型,測定眼控對焦啟動時間差的數(shù)據(jù)為:EOS 3,67ms;EOS 50E,120ms;EOS 5,220ms。王安的感覺是半按快門到對焦點亮紅燈的time lag的確是“很迅捷”。所以就啟動眼控而言,EOS 3的反應確實對用戶有吸引力,并愿意去嘗試。
再來談談關(guān)于判讀準確度,采用45點對焦模式時,一些用戶反映大多數(shù)能準確對應到所看的物體,誤差不超過相鄰一點。王安戴著眼鏡,反復校準多次后,對焦點平均誤差為一點,但有時誤判仍達到2~3點,使得對焦信心受到影響。將45點減少為11點對焦點后,有8成以上能準確對焦,佳能官方聲稱不論三豎幅或橫幅構(gòu)圖皆能精準判斷,其實王安發(fā)現(xiàn)即使將相機斜持,眼控對焦的判斷也不受影響。對于眼控對焦的結(jié)論是,已經(jīng)很實用了,但尚有改良(改善)的空間??梢灶A見,無論眼控對焦技術(shù)未來裝載在哪款數(shù)字機身上應用,必將會引發(fā)影像廠商之間新一輪的技術(shù)競技,也確實是對消費者有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