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海玲,周婷婷,呂桂蘭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以其有效保護殘余腎功能、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等特點被廣泛用于治療終末期腎病。過去不鼓勵PD患者進行體力活動,主要由于運動可能會導致PD患者腹內壓增高,進而引起疝氣、漏液、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因而大多數(shù)PD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較低。指南中明確指出醫(yī)護人員應當鼓勵PD患者增加體力活動水平[2],近年來越來越多關于PD患者運動的研究表明,適度增加PD患者的體力活動能夠改善患者的體能與軀體功能、增強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質量,如何提高PD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成為研究熱點。本文就144例PD患者進行調查,了解PD患者的體力活動現(xiàn)狀和生活質量,分析其相關性,為制定PD運動方案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1月-2020年3月在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PD治療的患者144例,納入標準:①接受PD治療≥3個月;②病情穩(wěn)定,規(guī)律隨訪,意識清楚;③獲取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并能配合填寫問卷。排除標準:①失明、耳聾、認知障礙或存在精神疾??;②患有腹膜炎、腹腔感染、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嚴重并發(fā)癥。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2019NZZDZX-013)。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①一般情況調查表:自行設計,由2名醫(yī)師和3名護理專家指導修訂,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工作狀況、收入水平、透析齡等。②鍛煉行為階段分布調查表:該調查表采用文獻[3]的設計,該表將鍛煉行為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維持階段;以每周鍛煉3次以上,每次>20 min為標準分為規(guī)律運動組和不規(guī)律運動組。③國際體力活動短問卷(IPAQ-S):該量表主要用于體力活動監(jiān)測。本研究采用屈寧寧[4]修訂的中文版問卷,內容包括4個維度(高強度體力活動、中等強度體力活動、步行、靜坐),共計7個條目。其中步行的MET賦值為3.3,中等強度活動的賦值為4.0,高強度活動的賦值為8,參照樊萌語等[5]的計算方法計算得分。④SF-36量表: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8個維度,此之,還包含一項用于評價過去1年內健康狀況的總體變化情況的指標:健康變化。各維度的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健康狀況越好。
1.2.2 調查方法采用橫斷面調查,調查前說明此次調查的內容和目的,獲取患者知情同意后,研究者指導患者填寫問卷,現(xiàn)場回收。共發(fā)放問卷146份,回收有效問卷144份,有效回收率為98.63%。
2.1 一般資料144例PD患者中,男63例(43.8%),女81例(56.2%);平均年齡(46.79±12.22)歲;透析齡:≤12個月12例(8.3%),12~24個月51例(35.4%),>24個月81例(56.3%)。
2.2 運動鍛煉行為階段分布根據(jù)運動鍛煉行為階段對144例PD患者進行劃分,25例(17.4%)為前意向階段,18例(12.5%)為意向階段,56例(38.9%)為準備階段,8例(5.5%)為行動階段,37例(25.7%)為維持階段。不規(guī)律運動(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的患者達到了99例(68.8%),規(guī)律運動(行動階段、維持階段)的患者為45例(31.2%)。
2.3 體力活動水平分布現(xiàn)狀本研究144例患者中,高體力活動水平26例(18.0%)、中體力活動水平60例(41.7%)、低體力活動水平58例(40.3%)。
2.4 SF-36量表得分情況不規(guī)律運動組與規(guī)律運動組患者在生理機能和精力維度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SF-36量表得分情況
2.5 體力活動水平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生理機能、精力與PD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呈正相關(r=0.305、0.272,P=0.000、0.001),見表2。
表2 體力活動水平與生活質量相關性
3.1 PD患者的體力活動情況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參加1次體力活動的透析患者死亡風險較低[6],中等強度運動鍛煉的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低,且PD患者的受益高于血液透析患者[7]。本研究結果顯示,144例患者中,82%的患者體力活動處于中、低水平,但高體力活動水平的患者有18%,高于國內外相關研究[8-9]。盡管患者會進行適當?shù)捏w力活動,但仍有大部分時間處于靜坐狀態(tài),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同[10]。不規(guī)律運動的患者達到了99例,占68.6%,規(guī)律運動的患者為45例,占31.2%,表明PD患者的體力活動狀況不容樂觀。在本研究中,盡管多數(shù)患者還處于鍛煉行為的早期階段,但大部分患者已經(jīng)處于準備階段,且規(guī)律運動的患者占比高于其他研究[11],與我中心針對PD患者的運動實施專病一體化全程管理密切相關[12]。根據(jù)跨理論模型,個體的行為改變是一個動態(tài)且連續(xù)的過程,而患者的主觀認知是不易改變的。據(jù)此,我中心針對PD患者制定了個性化運動干預措施,同時在透析前教育把有關PD運動的健康教育融入到患者自我管理知識體系中,增強了患者的運動意識,并通過定期隨訪提高了患者的運動依從性。
3.2 遠程隨訪對PD患者運動依從性的影響有研究顯示,PD患者體力活動影響因素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疾病與治療情況、心理狀態(tài)等[13]。本研究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影響患者體力活動的原因主要為:①認知不足:3%的患者認為運動是非必要的,步行成為其主要的運動方式,導致其體力活動不足,間接影響其生活質量。②缺乏監(jiān)督:同伴教育對于PD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影響[14]。27%的患者由于獨居、缺乏同伴等原因,不愿外出或無法堅持運動。每周一次的電話督促教育能夠提高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我中心的分級隨訪模式效果顯著[15]。③天氣原因:43%的患者表示受天氣和新冠肺炎疫情限制,其運動執(zhí)行力大大下降,提示我們要從多角度制定較為全面的PD運動指導方案。④身體不適:隨著PD時間增加,患者出現(xiàn)腎性骨病、不寧腿綜合征等合并癥,阻礙了其運動積極性。此外,94.5%的患者表現(xiàn)出運動意愿,但缺乏科學的指導。因此,構建一個科學、有效、易行、個性化的PD運動方案十分必要。由于PD是一種居家治療方式,患者的運動依從性是運動方案能否成功實施的難點。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療的快速發(fā)展,醫(yī)護人員作為PD運動方案的構建者和監(jiān)督者,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進行遠程隨訪將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3.3 規(guī)律運動與生活質量的關系PD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評判透析效果的指標之一,運動通過改善PD患者的微炎癥狀態(tài)、容量狀態(tài)、透析充分性等間接改善其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規(guī)律運動組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均高于不規(guī)律運動組,與以往研究結果相同[11]。由此可見,規(guī)律的運動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起到積極影響。PD患者的生理機能、精力與其體力活動水平顯著相關,這提示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和疲乏狀況能夠影響體力活動水平,因此構建個性化PD運動方案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PD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不容樂觀,提高體力活動水平對PD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影響,PD專病一體化全程管理將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缺乏PD運動方案,故仍要進行相關的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為構建科學合理的PD運動方案提供依據(jù)。同時,隨著智慧醫(yī)療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遠程隨訪或可提高PD患者的運動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