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蕾
7 月里的一天,我們讀者群的指導老師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曹海峰在群里曬收獲——蟬蛻。
曹老師散步路上撿了很多蟬蛻,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稍微注意下就有。蟬蛻是中藥名,就是知了殼。我們小時候暑假里粘知了、撿知了殼,那是最平常不過的,現(xiàn)在還會到處都有?曹老師那是專家法眼,才能輕易找到的吧。
那天回家隨口和孩子說起這事,閑得發(fā)慌的小東西立刻躥出門去,不到半小時竟然真的撿回來一堆,說真的遍地都是!
最神奇的是,還撿到一個蛻了一半的蟬。
好玩好玩。擺造型、排隊、打仗,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還揚言要晚上去蹲守知了出殼,當然后來也沒真去。本編輯又職業(yè)病發(fā)作,趁機科普宣教:這玩意兒能治風疹塊!我們《家庭真驗方》叢書收錄過。
女兒聽完,提出核心問題:那以前弟弟發(fā)風疹塊,你怎么不給他吃知了殼?咦,對哦。兒子是過敏體質(zhì),小時候哮喘、鼻炎、濕疹、風疹塊輪番來,怎么沒請過蟬蛻上場?一是沒想到自己可以撿知了殼,二是不知道現(xiàn)在藥店里還賣不賣蟬蛻,但關鍵是兒子的風疹塊屬于速戰(zhàn)速決型,不吃藥也一天內(nèi)就消失,長大后好多年不發(fā)了,用不上呀!我現(xiàn)在想起來,兒子發(fā)的風疹塊都不紅,和皮膚一個顏色,癢得也不厲害,不屬于風熱型,即使用蟬蛻恐怕也不對證。
有風熱型癮疹煩惱的,尤其是反復發(fā)作的頑固型,倒是可以試試這個驗方。風疹塊來勢迅猛,等發(fā)起來再去找蟬蛻肯定來不及了,平時留意收集下吧。根據(jù)我女兒的經(jīng)驗,要去河邊的樹林里找,尤其是長在水邊的樹,特別注意樹根附近,那里知了殼特別多。但也有可能是孩子人小,只看得到樹干的下半部,說不定樹的高處更多呢!
由好玩的知了殼,女兒又開始動念頭撿真正的知了,第二天果然撿了不同品種的知了(當然不是活的)回來??上倚r候捉知了技術不精,現(xiàn)在更不行了,不然一定捉個活的知了回來給他們開眼。
那個暑假,孩子學校有一項《自然筆記》的作業(yè),女兒就記錄了她撿知了殼和知了的經(jīng)歷,量啊畫啊查啊,交出了一份令人驚艷的《自然筆記之蟬》。
有人也許會說,多臟??!好可怕??!呵呵,在我們眼里,大自然是個天然的大藥庫,百草野花蛇蟲鳥獸都是寶。從小有這種認知并和自然有親密接觸的孩子,不會害怕、討厭動植物的,長大了,也會對生命有更深的敬畏之心。
當然,對認知還不健全的孩子,要教育他們有安全防范意識,要告訴他們趨利避害。不然去捉條蜈蚣回來,那可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