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新
武漢市光谷實驗中學校長,湖北省校長協(xié)會初中分會秘書長,湖北省第二批“荊楚教育名家”成員,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研究生兼職導師,國內“幫教育”的倡導者,著有《為何而教》《教育是幫的藝術》《幫教育:一位校長對教育的理解》等書。
當我們強調“一個教師就是一本教科書”時,意味著校園中的教師都是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者。
一名學科教師,體現(xiàn)在課程開發(fā)方面的行動有三: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學科知識的科普;結合學生的成長需求和自己的興趣特長開發(fā)課程。
我們可以將學科教師的教案理解為一種校本課程,實際上是一種國家課程的校本化。而學科知識的科普,有利于教師弄清學科的發(fā)展史,弄清知識的源頭及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和其對人類社會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從而有助于理解和發(fā)現(xiàn)學科知識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價值和意義是一種哲學思維,這便將學科知識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
一個學科教師,倘若沒有本學科的哲學思維和視野,其學科教學就可能會失去人文性,從而失去學科教學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作用,僅僅成了一種單一的訓練。教師將學科知識的科普作為一種校本課程來開發(fā),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強化了學科知識的人文性,讓學科教學走向了教育、走向了育人。
關于“校本”,華東師范大學的鄭金洲教授強調:“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于學校?!彼?,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一定是基于學校的需要和學生的需求,基于自己動手而不是依靠他人和專家,其目的在于促進教師發(fā)展和學生成長,從而推動學校發(fā)展。
在此,我想以生物學科為例,探討如何規(guī)劃和啟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倘若學校需要完成一本有關校園植物的校本教材,教師可能會做出這樣的規(guī)劃:學校樹木的種類及特性;校園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種類及特性;適合學生在校園種植的植物;教室及廁所等室內植物的種植與養(yǎng)護;班級小花園的搭建與布置技巧;校園農作物的種植與管理;學生家校種植圖片展等。教師還可以從“空中牧場”及動物出發(fā),甚至可以結合平時飛進校園中的各種鳥兒,開發(fā)出校園的動物養(yǎng)殖課程。
當然,我們強調從校園出發(fā),并不是將視野僅僅局限于校園,我們還需要考慮樟樹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山羊在自然界中如何生存等。我們需要建立與世界的聯(lián)系,需要從校園出發(fā),走向世界和自我。
上述只是一種探討和假設。生物學科和其他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師都可以結合專業(yè)和生活的實際,選擇性地、有計劃地開發(fā)學生需要的各類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不僅是每一位學科教師的事,更是學校各處室及干部的事?!懊吭乱皇隆薄瓣柟獯笳n間”“畢業(yè)活動”“職業(yè)體驗”“小升初銜接”“路隊放學”“文明就餐”等,這些校園活動課程的開發(fā),涉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及人格成長,涉及一所學校的辦學品質和品位,決定了一所學校能夠走多遠。這些課程,都是學校干部需要考慮和行動的。
光谷實驗中學用“幫教育”理念逐步回答了教育是什么、教育為什么以及教育應當如何展開等教育的基本問題,建立了“生命本幫”和“幫能再生”的教育目標論和“教育是幫的藝術”的教育方法論,并用“互助德育”“幫學課堂”“自救教師”和“弘幫課程”構建了“幫教育”的基本框架和體系,從而找到了踐行“幫教育”的基本路徑和方法,并且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套“幫教育”叢書。這套叢書,我們可以將其定性為一所學校關于教育的校本課程,也是學校校本課程的頂層設計。
我認為,一所學校的特色和品質,是通過校本課程體現(xiàn)出來的,校本課程是學校核心競爭力之所在。當我們強調“教師發(fā)展學校”時,開發(fā)校本課程,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