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敏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十月文學獎等國內外數(shù)十種文學獎項的著名詩人陳先發(fā)在兒子16歲要去美國讀書時,寫過一段告誡之語,勸兒子在生活中要積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無限而你唯一,你須積累起一種強悍的辨別能力,剔除蕪雜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應堅持的。
(二)思力:習得一種方法,形成一種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為他人的判斷與觀點所擺布,不為世界的復雜而亂了方寸之心。
(四)抗壓之力:不因挫敗而放棄,不因重負而失去對生命的激情。
請結合你的生活經(jīng)歷或感悟,從以上“四力”中任選兩種,談談兩者之間的關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試題分析】
本題很好地將核心詞理解與關系型作文結合在一起。對核心詞的理解,尤其是“定力”和“思力”,能有效考查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辯證思維能力?,F(xiàn)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多變、豐富的,反映在文字上就是所描繪的世間萬象;本質是事物的內在方面,是相對穩(wěn)定、比較深刻的,反映在文字上就是想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或普遍規(guī)律。對關系的理解要明確概念之間的基本關系,如現(xiàn)象與實質、原因與結果、偶然與必然、質變與量變等。關系頗具開放性,可以任意組合。
【課堂研討】
師:這道作文題中的“四力”是陳先發(fā)先生對兒子的告誡之語,展現(xiàn)了陳先生對兒子的期待和他的人生智慧。這是怎樣的期待和智慧呢?我們先來看兩位同學的作文的開頭部分,思考他們對“定力”的理解。
①定力,從字面上看,顯露著“沉著、冷靜”的意味。定力對于我們來說如定海神針之于大海,不論外界風浪如何繁雜多變,我們如水下的內心卻可以保持“風雨不動安如山”。
②之前有句話在網(wǎng)絡上很火,“首先定個小目標,先賺他一個億”。不用多說,豪邁的話語肯定是出自某位商業(yè)巨頭。然而被這個“豪”字震懾到之外,成功人士的目標意識值得細究?!岸繕恕?,這是唯一一件無論你處于何種階段,都被建議要去做的事。只有目標確定了的人才不會如浮萍般惶惶不可終日。不會受他人三言兩語撩撥便隨波逐流。你知道你想要什么,這就是定力。
師:請同學們各抒己見。
生:第一位同學將“定力”理解為“沉著冷靜”,而材料表述為“不為他人的判斷與觀點所擺布,不為世界的復雜而亂了方寸之心”。指的是不為他人的思想所動,不為外界的紛繁復雜而亂,堅定自我和思想。
生:第二位同學完全脫離材料,把“定力”理解為“定目標”。
師:是的,這兩位同學在寫作時忽略了材料對寫作的提示、限制,沒有結合材料并正確理解材料中陳先發(fā)的話的內涵會導致我們寫作方向出現(xiàn)錯誤,根源在于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不夠。面對題目,我們應仔細閱讀材料,正確理解“四力”的內涵。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材料”討論其內涵。
生:從“辨別能力”“剔除蕪雜”等詞可看出“眼力”指向辨別是非、去蕪存真。
生:“定力”指向堅定思想,堅守初心,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生:“抗壓之力”指向不畏不懼,堅強樂觀。
生:“思力”……不明白?!傲暤靡环N方法”中的“方法”指什么?范圍很廣泛,不清楚。
生:確實讓人迷惑。我想,既然是“思力”,應該跟“思”有關系,我覺得這方法應該是思考。
師:說得好,“思力”指向思考,我們可將“四力”的內涵解釋歸納如下:
眼力——指向辨別是非,去蕪存真;
思力——指向思考,明確認知;
定力——指向堅定思想,堅守初心,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抗壓之力——指向不畏不懼,堅強樂觀。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正確理解“四力”內涵的基礎上,修改自己的作文。這里選擇兩位同學的片段示例:
①何謂眼力?它是一種看透本質、明辨是非的辨別能力,是孫悟空看穿白骨精的明辨,是包拯公正判斷案件的分辨是非的能力。無眼力便無從判斷,我們的行為會失去指引,變得盲目。
②“抗壓之力”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偏執(zhí),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孤勇,“抗壓之力”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臉酚^,是“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的韌性,“抗壓之力”是一種明確了自己的追求之后,縱使前方荊棘密布、愁云慘淡,仍拼盡全力的表現(xiàn)。
生:第一位同學用下定義的方法寫出“眼力”是“看透本質、明辨是非的辨別能力”,鮮明地指出眼力的內涵。但用語較貧乏,可以用些明辨的同義詞,如“甄別”“鑒別”等。
生:第二位同學用排比列舉的方法指出“抗壓之力”的內涵是“堅強”“樂觀”“韌性”“明確自己的追求后的拼盡全力”。當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本來是用來比喻不畏艱險,這里用來形容“偏執(zhí)”不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用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這里用來形容“孤勇”也不對。
師:很好。一分為二地看待,體現(xiàn)了思辨色彩。下面我們繼續(xù)分析材料。
情景材料詳讀:
第1句:這句話告訴我們,本次作文的話題的引發(fā)點是“青年成長”,可討論點是積蓄人生“四力”。
第2~4句:是對“四力”內涵的闡釋。
第5句:提出寫作要求——“從以上‘四力中任選兩種,談談兩者之間的關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备嬖V我們還要提煉寫作話題:青年成長中某二力的關系及作用。
師:同學們是怎樣理解任意“兩力”的關系的呢?我們來看看:
①重點段落一:人之定力,不可或缺之一也。重點段落二:人之抗壓之力,不可或缺之二也!重點段落三:定力與抗壓之力,二者本就聯(lián)系緊密。
②有眼力,方有定力。
③擁有思力才能抵抗壓力。只有產生對生活的抗壓之力,方能獲得思力。
④擁有眼力是獲得抗壓之力的前提條件。同樣,許多抗壓之力往往是眼力賦予的。
⑤擁有眼力是保持定力的前提,只有剔除蕪雜后,才能知道何可為何不可為。保持定力是擁有眼力的基礎,只有始終堅持本心,不為萬物所擾,才能……
⑥定力是抗壓之力的前提與基礎。
⑦眼力是定力的基礎(條件與必要準備)。
⑧擁有眼力是獲得抗壓之力的前提條件。
⑨抗壓之力是定力的重要前提。
⑩定力是思力的前提。
生:①定力與抗壓之力二者不可或缺,這兩者幾乎扯不上關系。
生:②③“只有……才……”,這樣的關系太絕對,不嚴密。
生:④的關系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眼力是抗壓之力的前提條件,不是相互為關系。
生:⑤兩者的關系是互為前提、基礎,沒有指出關系的區(qū)別性。
生:⑥⑦⑧⑨⑩都寫到“基礎”“前提”,我也是這樣寫的,看來好多同學都是這么寫的,這就少了點新意。
師:是的,⑥⑦⑧⑨⑩是同學們寫得最多的,不僅沒有新意,而且還不嚴密,也不生動。不過,我們可以思考如何讓⑥⑦⑧⑨⑩變得嚴密、生動、有新意。先看“嚴密”,大家能通過修改一些詞語使句子變“嚴密”嗎?同學們前后左右議一議。
生:⑥定力催生抗壓之力。有好的定力會堅定抗壓之力。
生:⑦眼力為定力提供存在基礎。
生:⑧眼力,為發(fā)揮“抗壓之力”指明方向,為其續(xù)上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生:⑨有足夠強大的抗壓之力,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定力。
生:⑩定力之堅決定了眼力之深。
師:太好了。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們來總結下相關方法。
“嚴密”的方法:
①將判斷詞改為相關動詞,如“催生”“發(fā)揮”。
②增加修飾詞,縮小核心詞范圍,如“存在”“更容易”“……之堅……之深”。
師:關于“關系”,給大家提供點參考。
可參照復句的類型:并列、承接、遞進、轉折、因果、條件、目的、對立統(tǒng)一、包含……如: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并列)
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遞進);
要消除偏見,勇于關愛(選擇);
衣食能彰顯修養(yǎng),也可以是提升修養(yǎng)的途徑(因果、條件);
沒有紀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紀律約束(對立統(tǒng)一)。
師:“四力”中任意“二力”的關系還有哪些?大家再想想,討論討論。
生:定力是抗壓之力的基礎,是抗壓之力產生的源泉。能夠堅持自己的判斷和觀點,堅定自己的內心,才能不因失敗而氣餒,不因壓力而喪失激情。
生:拿出眼力,更要恒持定力,才能“守腦如玉”?!扒уN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辈环艞墸锌箟毫?,更能堅守初心,一路高歌向天涯。
生:有定力者,須持抗壓之力,負重于此生而無悔。有抗壓之力者,須守定力,而自定于乾坤。
生:真正的眼力,包含了一種定力,是在與自身各種微妙隱蔽的心理做斗爭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所以,離開了定力,就沒有靠得住的眼力。
師:對比較復雜的關系型話題,從不同層面解讀,其關系類型就會發(fā)生變化,比如“定力”與“眼力”。那如何把任意“二力”的關系寫得生動呢?我們來看看部分同學的表達。
①思考于定力,是辯證的眼光,在茫茫海霧中撥云見日照亮自我。/定力于思力,是捍衛(wèi)者,用獨處的力量捍衛(wèi)思想的篇章而立定于人海。
②眼力是定力的支架,/而定力又是眼力積累的助推器。
③靜守己心,才可能會因心中堅定而不畏前路坎坷。源自心中的力量是自身的根本動力,即使是困境屏障,發(fā)自內心的渴望與堅持,會支撐我們越過千山萬水以赴桃源。/不向壓力低頭,不被重負壓垮,亦能使自己的內心堅定。壓力與阻礙往往逼著我們回頭,而每一次的不屈服都可能使自己更加不服輸,與困境抗爭的決心也會步步增強。
④思而后篤。思力越深厚,隨之而生的定力就越堅定。
⑤眼力之于抗壓之力是指向標,好比是在黑夜航行的船只,始終有燈塔的微光指引,不至于失去希望也不至于誤入歧途。/而抗壓之力好比是眼力的盾與矛,是在眼力的指導下對抗困難、實現(xiàn)價值的根本保證,是眼力在行動上的延伸。
⑥為人者,應先以定力立身,不為世界之復雜亂了方寸之心。堅定自我,再以抗壓之力力行,不因重負挫敗擾了前進之步伐,堅強自我。
師:寫得怎樣?是不是很生動?他們是怎樣達到“生動”效果的?這是我們下堂課的學習內容。我們來將這節(jié)課的內容回顧一下。
①應明確點出核心詞的內涵,其內涵不能脫離材料。
②“關系”要注重新意,表達要嚴密、生動。
溫馨提示:新意應符合邏輯,不違背生活常識。
【任教者言】
作文中語言不夠嚴謹、“關系”單一,體現(xiàn)了論證不周密,根本原因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欠缺。思維能力跟不上,再好的文筆、再完美的章法結構,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本課的教學“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引導,注意發(fā)展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提升思維品質”(新課標語)。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注重提升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是一種“反映和符合客觀事物辯證發(fā)展過程及其規(guī)律性的思維”,往往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的手段,以聯(lián)系、發(fā)展及全面的觀點去看問題?!案拍睢⑴袛?、推理”是辯證思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三者密切聯(lián)系、互相依賴但地位與作用并非等同。具體概念是辯證思維的基本形式:首先是科學發(fā)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是把握具體真理的思維形式;其次是對客觀對象本質和規(guī)律性認識的凝結成果。在如何正確理解核心詞“定力”這個概念時,著重指導學生仔細思考閱讀材料,盡可能分析題目的隱含信息,然后分析比較,選出最合適的核心詞的內涵?!安粸樗说呐袛嗯c觀點所擺布,不為世界的復雜而亂了方寸之心。”這些形象的言語,找出“他人的判斷和觀點”對應的反面內容是“自己的思想和初心”,從而判斷推理出“定力”本質上是指“堅定思想,堅守初心”,撥開形象表達的迷霧,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認識到客觀對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性。這是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的手段進行辯證思維。討論時也有人指出表達的貧乏,這體現(xiàn)了同學們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再如分析“關系”時,將不同表達但同類的觀點放在一起,引導學生思考“關系”的嚴密性,去感受概念、判斷、推理的辯證思維。有些同學立意時不能多角度看待問題,只看到前提、基礎,看不到更豐富的“關系”,筆者就及時補充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用全面的觀點去看問題的能力。
二、注意提升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的運作過程包含三個環(huán)節(jié):懷疑——合理論證——反思,展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批判性思維的特質與精神。
首先是懷疑。“批判”不是為了批評、反駁或否定他人,而是為了增加知識和合理決策?!芭小币蟠竽懙刭|疑,即面對一個觀念或知識,不可以未經(jīng)審查或思考便直接接受或拒絕。懷疑的思維行動與過程也是批判性思維的生動體現(xiàn);只有敢于懷疑、不盲目接受現(xiàn)成的觀點并善于問“為什么”,才會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觀念。文中對任意“兩力”的關系的理解,同學們提出疑問,指出關系不嚴密、單向、沒有新意、不夠生動等,表現(xiàn)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邁出了第一步。人類的理性思維具有能動的自發(fā)性,處于運作中的懷疑行動只有進行時,只有在不斷的懷疑中,思維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其次是合理論證。合理論證既是一個不斷建構、完善的運作過程,也是一種應該追求的精神氣質。對問題或觀念提出質疑后,理應對自身的觀點進行有效論證。如何有理有據(jù)地把正確和錯誤、合理與不合理區(qū)別開來,凸顯出真實的問題與矛盾,并就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整個過程都需要論證。而合理論證,就是做出有效論證以說服他人或自己。同學們在評論“關系”不足時,運用了合乎邏輯的理由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如,“這樣的關系幾乎算不上關系”“‘只有……才……這樣的關系,太絕對,不嚴密”“兩者的關系是互為前提、基礎,沒有指出關系的區(qū)別性”等??傊侠碚撟C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精神,也是批判性思維運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最后是反思。反思就是對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產生的提議進行的批判性思考。正如杜威在《我們如何思考》中所說“根據(jù)信仰或假定知識背后的依據(jù)及可能的推論來對它們進行的主動、連續(xù)和縝密的思考”。這堂評講課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總結出讓思維縝密、語言嚴密的種種方法:或運用比喻等手法,或多用整句,或適當借用文言詞語,或用語生動鮮活……這些是對假定知識背后的依據(jù)及可能的推論來對它們進行的主動、連續(xù)和縝密的思考,用更好的言辭表達,從而避免進入議論欠嚴密的誤區(qū)。
三、指導二次寫作,提升邏輯思維
學生的思維是不斷發(fā)展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也在不斷增強;而寫作并不是一次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提倡二次寫作,就是吸取首次寫作的經(jīng)驗和教訓,充分理解指出的問題和修改建議,使思考的方式方法更優(yōu)化,從而有效地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這節(jié)評講課因勢利導,將二次寫作需要注意的要點一一向同學們說明,避免再犯重復的錯誤。如講述如何理解核心詞的概念時,通過對核心詞表述的討論得出結論,進而鼓勵同學自改與互評互改,通過借鑒他人思維來提升自我寫作思維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二次寫作時一定要注意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給予學生更多思考和討論的機會。譬如介紹“關系”的類別后,對同學優(yōu)美表達的分析,讓同學們迅速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找出了思維方面的差距,修改后的文章就更加具有質感。
陳黎明老師認為“高中生議論文水平難以提高原因在于教師沒有花心思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我深表認同。這堂評講課引導學生從辨識、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基本現(xiàn)象到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目的在于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真正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前黃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