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兵華
日照充足,菜地里的各種時令蔬菜粉墨登場:長長的豇豆,尖尖的朝天椒,圓圓的西紅柿,還有白亮亮的茄子、黃燦燦的南瓜和綠茸茸的絲瓜。我們最喜歡喝絲瓜湯,甜絲絲的,滋潤滑爽。
我家人多,菜地也零散,田頭地角東一壟、西一塊。南瓜、絲瓜爬藤時占地兒大,母親就把南瓜苗和絲瓜苗栽在了渠道邊的三塊花生地的田埂上。南瓜、絲瓜爬藤占據(jù)了田埂,絲瓜的藤蔓像彈簧似的勾在堤埂下灌木叢的枝丫上,毛茸茸的葉子如綠色的帳篷。野生的灌木被絲瓜寬大的葉子遮住了陽光和雨露,枝丫掙扎著伸長脖子,把幾片薄薄的葉子舉過頭頂,想甩掉絲瓜如毒蛇信子一樣的藤蔓。在南風的挑唆下,葉子們發(fā)出沙沙的爭吵聲。最后絲瓜的葉子占了上風,手舞足蹈地吹起勝利的號角。鳴金收兵后,絲瓜將號角掛在藤葉間,一個個黃色的喇叭狀花朵悄然盛開。
絲瓜的花蒂下生出毛茸茸的絲瓜,一天一個樣兒。沒幾天,絲瓜就長到了手掌長。它們吊在藤蔓上,躲在綠葉下,避開火熱的太陽。等絲瓜的黃花收攏花瓣、將蔫未蔫的時候,就可以采摘了。
去堤埂摘絲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堤埂坡陡,上下落差有一米多。絲瓜躲藏在綠葉下,高的掛在樹梢上,低的躲在下邊的廂溝中,得仔細尋找。遺漏的絲瓜長老了,只能用來洗碗。摘一次,可以做幾碗菜,能吃兩三天。堤埂草深,南瓜、絲瓜葉子茂盛,中間經(jīng)常有蛇躲藏。我們那里毒蛇少,但能看到竹葉青、土聾子等,去菜地就怕遇到蛇。有一次,大妹早晨踩著露水去那里摘菜,還沒走到田埂,就聽到沙沙的聲音,葉子沖起了浪。接著,大妹就看到一條黑色的大蛇。她講給別人聽,別人說,那是烏梢蛇。后來我們再去那里,手中就總是拿根樹枝,先敲一敲—打草驚蛇嘛。
夏天天氣熱,人出汗多,吃飯時喝點湯水,既解渴,又祛暑氣,而喝絲瓜湯最好不過了。中午,母親拿鍋鏟剮凈絲瓜的皮,用清水洗一下,切成條狀。先炒一盤白花菜,煎一碗茄子,接下來做絲瓜湯。我家的絲瓜湯里也放朝天椒。先將切碎的青朝天椒放進鍋里用油爆一下,接著倒入絲瓜,翻炒柔軟后,摻水煮沸,然后將攪散的雞蛋倒入鍋中。大火煮片刻,撒上鹽和胡椒粉即可裝碗。不是過年過節(jié)時,我家很少買蔥、蒜、生姜之類,但即使沒有放什么佐料,黃白相間的絲瓜蛋湯也讓我們垂涎欲滴。盛一碗飯,搛幾箸白花菜,夾幾塊茄子,再泡上絲瓜蛋湯,端著碗去巷口。坐在石頭上,吹著悠悠的南風,一口酸爽的白花菜刺激味蕾,扒一口飯,飯香在兩腮環(huán)繞;再咬一口油煎茄子,油香四溢;緊接著喝一口絲瓜蛋湯,甜絲絲、香噴噴的,滋潤,舒服。
夏季,每天能喝上絲瓜蛋湯,對于我們就像過年一樣。后來我外出謀生,雖說打工的地方也有絲瓜賣,但吃起來硬硬的,總覺得沒有家鄉(xiāng)的絲瓜爽口。家鄉(xiāng)的絲瓜蛋湯留在舌尖上的那絲香甜,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