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莼,黃群,龔艷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貴州 興義 562400)
肺癌的高發(fā)病率及高死亡率,至今仍是醫(yī)學領域的難題,目前尚無治愈的方式,晚期肺癌的生存率極低,治療以提高患者舒適感,改善其生活質量,盡可能延長其生存期為主要目的。肺癌的發(fā)生對組織細胞的損傷大,使得患者出現明顯的神經疼痛,化療治療是患者常用的治療方案,能抑制病灶的發(fā)展進程,使得患者生存質量得以提升[1]。但化療藥物帶來的不利影響有目共睹,癌痛更成為晚期肺癌患者的常見癥狀,疼痛作為人體的第五大生命體征,逐漸受到臨床的重視,其不僅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還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促使患者的疼痛現象得以好轉,對疾病的預后而言有著積極意義[2]。為進一步探討晚期肺癌的疼痛現象采取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本次研究選取100例該院收治的晚期肺癌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以100例本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就診時間段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間,患者符合《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1年版)》[3]中的診斷標準,知情并自愿參與研究,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精神類疾病史及中途退出研究的人員。實施雙色球抽簽的方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實施研究。對照組:男39例,女11例,年齡49~80歲,平均(62.62±4.46)歲;觀察組:男40例,女10例,年齡50~82歲,平均(63.12±4.51)歲,患者選取的以上資料經過全面對比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n=50)常規(guī)護理模式,采取適宜的治療方式,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關注生命體征的變化趨勢,提供患者安靜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加強藥物指導及營養(yǎng)干預,對于疼痛嚴重的患者,加強看護,積極采取干預措施。首先展開交流,掌握患者心態(tài),了解患者病情,建立起患者的信任及依賴感,然后向患者講解理想案例,提高患者信心,同時通過家屬干預給予患者鼓勵、陪伴,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其外,結合患者綜合情況,包括機體狀態(tài)、飲食喜好等,調整患者飲食結構,鼓勵患者參與戶外有氧運動以及濕適度的體育鍛煉,在家屬參與下,將病房按照患者喜好進行布置。
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給予觀察組(n=50)優(yōu)質護理模式,內容為:①加強癌痛的健康知識宣教:晚期肺癌患者常見癌性疼痛,劇烈的疼痛使其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對其睡眠及飲食不利。因此,加強癌痛的健康教育十分有關,將癌痛出現的原因、治療措施、服藥時間及服藥次數告知患者及家屬,使其正確認識到疼痛。同時,告知患者及家屬鎮(zhèn)痛類藥物可緩解疼痛,但患者易產生依賴,使其認識到藥物的成癮性,如阿片類藥物,告知患者給藥劑量及方式,遵醫(yī)囑服藥,不隨意減少或增加劑量,則不易發(fā)生成癮;叮囑患者按時按量服藥,避免患者及家屬對藥物的錯誤認知拒絕服藥。②評估疼痛程度:患者疼痛情況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自身生活經歷、疼痛體驗、疼痛閾值及環(huán)境因素等,因此,需要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評估,告知護理人員其疼痛位置、時間、程度及頻率,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報告內容及行為,對其疼痛進行評估,結合患者的睡眠、飲食、表情、活動、呼吸等行為,進行全面評估,掌握其疼痛規(guī)律,以便后續(xù)采取有效的干預方式。③正確的疼痛干預方式:首先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指導患者通過看電視、看報、聽故事及聽音樂等方式,使其注意力得以分散;采用音樂療法,指導患者全身放松,取舒適體位,閉上眼睛,欣賞舒緩情緒的輕音樂,控制音量至患者滿意,每日2次,每次半小時。其外,在診室內,護理人員可放置香薰,選擇合適的精油點燃,例如:薰衣草精油的揮發(fā),有著解痙、鎮(zhèn)靜、催眠的效果,進而可在生理上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受;還可選擇患者感興趣的話題與之交談,分散患者觸覺、視覺、聽覺,緩解患者的疼痛以及緊張的情緒。對于疼痛劇烈的患者,采用阿片類藥物緩解疼痛,提高其生活質量,鎮(zhèn)痛藥物的應用應遵循由弱到強的原則,選擇規(guī)范性階梯式用藥,即疼痛輕度者,選擇鎮(zhèn)痛效果較低、依賴性低的藥物,疼痛明顯、難忍受的患者,選擇嗎啡等藥物。在給予患者鎮(zhèn)痛藥物的同時,可加強查房,針對依從性低、出現不良情緒的患者,以支持、共情的干預手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除此之外,還可指導患者開展適量的運動,以緩解患者肌肉和精神的緊張,借助冰片、薄荷油等手段緩解患者疼痛;若患者出現了骨轉移的情況,則可適當對患者進行肌肉按摩,并且叮囑患者按時翻身,避免長時間壓迫同一部位。④睡眠護理。醫(yī)護人員在夜間查房時,需做到“四輕”,即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開關門窗輕。在病房內照明選用5W的照明燈,調整病房內光線,降低光線刺激,其外,還需做好夜間的護理,睡前以熱水協助患者泡腳放松,指導患者選擇舒適體位入睡,避免疼痛影響患者睡眠質量。
1.3 觀察指標。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0~10分制,0分表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現象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納入到SPSS 20.0的Excel表中,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VAS評分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經過SPSS 20.0軟件系統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的VAS評分經過SPSS 20.0軟件系統分析顯著低于護理后,且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結果比較
近年我國空氣質量明顯下降,加之吸煙人群的增加,使得肺癌在我國的臨床發(fā)生率越來越高,肺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臨床上主要分為原發(fā)性肺癌和繼發(fā)性肺癌兩大類,其中更為常見的為原發(fā)性肺癌。肺癌作為臨床高發(fā)的惡性腫瘤,遺傳、環(huán)境等均是致病因素,患者常出現癌痛及疲乏等現象,對疾病治療效果的焦慮及對死亡的恐懼,使其生存質量處于較低水平,如何對患者的疼痛進行干預才能取得更顯著的治療效果,一直是專家學者們關注的焦點。
由于肺癌患者早期以咳嗽、咳痰等癥狀為主,與感冒、普通肺炎等疾病的癥狀類似,因此難以引起患者重視,直到病情發(fā)展至晚期,患者出現典型性臨床癥狀才引起重視就診,此時患者機體會出現明顯疼痛。加之此時患者已錯過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期,僅可通過化療、放療的手段進行治療,這些治療手段均會增加患者身體的疼痛。疼痛情況的出現不僅影響患者身心的舒適度,也會使患者對治療工作產生恐懼、抗拒等心理,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下降,影響治療工作的正常開展,導致療效下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須通過及時有效的護理手段,從生理、心理兩個方面降低患者的痛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疼痛情況均得以改善,但觀察組的疼痛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與吳琪等[4]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為: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注重患者的感受,其認識到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通過健康宣教的方式,讓患者及家屬正視癌痛,使其認識到按時服藥對控制癌痛的影響,促使患者依從性得以提高,積極配合后續(xù)治療;同時,優(yōu)質護理模式通過加強護患交流,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通過全方位的癌痛評估,采取有效的癌痛干預方式,針對不同程度的癌痛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防止患者對止痛藥物過于依賴,出現成癮性,使得藥物在關鍵時候發(fā)揮效果,改善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質量[5-6]。
綜上所述,晚期肺癌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現象,采取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于改善其疼痛起到顯著的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