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江,吳華生,黃雪良
(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南聯(lián)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廣東 深圳 518116)
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改善讓家長育兒理念發(fā)生了較大變化,當今社會的家長更為注重從吃飯、穿衣、學習等多方面入手科學養(yǎng)育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的膳食,家長尤為關注,可是很多學齡前兒童依舊出現(xiàn)了缺鐵性貧血癥狀,這意味著學齡前兒童體內的血紅蛋白合成數(shù)量不夠。該病癥不但能夠導致患兒血液學方面出現(xiàn)變化,特別是血紅蛋白(Hb)與血清鐵蛋白(SF)的變化,缺鐵性貧血患兒重度、中度、輕度的劃分標準依次是90~120 g/L、60~90 g/L、Hb<60 g/L[1]。而且缺鐵性貧血會直接影響到患兒血液系統(tǒng)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鐵性貧血對患兒行為、正常生長、免疫力、智力發(fā)展等皆有較大負面影響,缺鐵性貧血嚴重的患兒出現(xiàn)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炎癥等機體感染病癥的幾率更大[2]。因此,重視并采取有效策略應對患兒缺鐵性貧血癥狀對患兒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發(fā)育至關重要。對于缺鐵性貧血患兒,目前臨床上大多使用飲食干預、藥物干預、飲食聯(lián)合藥物的干預治療方法,其治療目的在于增加患兒機體鐵元素,所以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等含有鐵劑的藥物是治療的首要選擇藥物。我社康中心采取琥珀酸亞鐵與飲食干預聯(lián)合的治療方案,經(jīng)臨床觀察研究顯示,該聯(lián)合治療方案具有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具體調查分析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我社康中心就診的58例學齡前缺鐵性貧血患兒。研究對象年齡在6個月至6歲,平均(4.26±0.95)歲,男30例,女28例;輕度、中度、重度貧血患兒分別為18例、27例、13例。
1.2 方法。29例參照組患兒接受飲食干預,在制定飲食干預方案前,應先對患兒家屬進行調查,了解患兒輔食添加、飲食習慣與搭配、體格發(fā)育狀況等,保證飲食干預方案和患兒飲食習慣、病情、體格發(fā)育等相符合,體現(xiàn)干預方案針對性的一面。根據(jù)患兒年齡,逐步增加富含鐵元素的食物,例如紅肉、豆制品、動物肝臟等,同時可多進食橙子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水果,幫助患兒更好吸收鐵劑。29例研究組患兒在飲食干預治療的基礎上,接受琥珀酸亞鐵(國藥準字號H20083003,成都奧邦藥業(yè)生產(chǎn))治療,重度貧血患兒每天三次,1片/1次;中度和輕度貧血每天兩次,1片/1次;當患兒貧血癥狀顯著改善后,可將服藥量將為每天兩次,0.5片/1次。藥物皆為餐后口服,42天為一個療程,患兒持續(xù)服藥一個療程后,需要進入醫(yī)院檢查血清指標,由醫(yī)生根據(jù)患兒的血清指標以及貧血情況對飲食和用藥方案作出調整?;純杭覍傩枰芮嘘P注患兒每日的用藥狀況與用藥后的反應,如果患兒用藥后發(fā)生副作用,應及時帶患兒就醫(yī),在用藥期間不要私自服用其他藥物,倘若患兒身體出現(xiàn)其他問題,需要使用或口服其他藥物治療,則應將患兒琥珀酸亞鐵的用藥情況如實告知醫(yī)生,由醫(yī)生判斷是否可繼續(xù)用藥。
1.3 觀察指標。由專業(yè)人士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療效判定指標:倘若患兒貧血癥狀消失,Hb與SF等血常規(guī)指標在正常范圍內,則視為顯效;倘若貧血癥狀改善,血常規(guī)指標有所提升,則視為有效;反之,如果貧血癥狀、血常規(guī)指標無任何改善,并且存在加重趨勢,則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29×100%。由專業(yè)人士對兩組Hb與SF進行觀察。由專業(yè)人士對兩組藥物過敏、惡心嘔吐、上腹不適、口腔異味進行觀察,不良反應率=藥物過敏+惡心嘔吐+上腹不適+口腔異味/29×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SPSS 20.0作數(shù)據(jù)分析,t、χ2和P值分別用于計量檢驗、計數(shù)資料檢驗、數(shù)據(jù)差異,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情況。表1表明,研究組患兒治療顯著率、有效率和無效率分別是62.07%、31.03%和6.90%,參照組患兒治療顯著率、有效率和無效率分別是20.69%、62.07%和17.24%,研究組治療有效率(93.10%)顯著大于參照組(82.76%),P<0.05。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Hb、SF情況。表2表明,治療前兩組患兒的Hb、SF并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兒的Hb、SF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患兒Hb、SF,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b、SF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b、SF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Hb(g/L) SF(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29 88.56±6.23 125.96±8.74 9.63±2.62 35.26±5.84參照組 29 89.63±5.92 102.23±7.12 9.57±3.02 19.84±4.15 t - 0.93 11.62 0.97 10.23 P - 0.06 0.00 0.06 0.00
2.3 不良反應情況。29例研究組患兒藥物過敏0例(0.00%)、惡心嘔吐0例(0.00%)、上腹不適0例(0.00%)、輕度口腔異味1例(3.45%),29例參照組患兒因為是單純飲食干預治療,所以藥物過敏、惡心嘔吐、上腹不適、口腔異味均為0例(0.00%),不良反應率方面,研究組(3.45%)和參照組(0.00%)無顯著差異,P>0.05。
學齡前兒童是缺鐵性貧血的主要發(fā)病人群,4個月前的幼兒從母體獲取的鐵足夠其生長,之后其鐵會不斷被消耗[3],母乳或奶粉中的鐵含量較為有限,倘若不及時從膳食中獲取鐵,則就會發(fā)展為缺鐵性貧血,所以提倡幼兒半歲后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逐漸增加輔食,鐵含量較高的米粉被當做幼兒的第一口輔食,輔食的添加規(guī)律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補充幼兒正常生長需要的鐵元素。偏食、飲食搭配不科學、胃腸道慢性疾病、鐵吸收不充分等都可能導致患兒發(fā)生營養(yǎng)狀況不夠良好,進而發(fā)展成為缺鐵性貧血。缺鐵兒童體內血紅素以及血紅蛋白含量皆不夠[4],縱然是兒童體內重新生出紅細胞,其所含有的血紅蛋白數(shù)量依然不充足,細胞漿也比較缺乏,機體內鐵元素不夠體現(xiàn)在血紅細胞顯著減少,但紅細胞數(shù)量降低并不顯著。缺鐵對兒童機體內肌血紅蛋白合成具有較大影響意義,能夠降低某部分酶的活性,導致其細胞功能不能正常發(fā)揮作用,所以容易發(fā)生部分非血液系統(tǒng)問題。缺鐵性貧血對兒童智力、體格等發(fā)育皆有重大影響,因此,兒童成長過程中要高度關注其體內鐵含量是否正常,做好缺鐵性貧血的正確預防,當兒童發(fā)生缺鐵性貧血后,要給予正確治療和及時干預,防止缺鐵性貧血對兒童造成較大傷害,國際衛(wèi)生組織也在一直致力于兒童缺鐵性貧血問題的探究。
飲食不當是造成兒童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飲食干預是臨床上缺鐵性貧血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食物含有的鐵元素通常為二價鐵,兒童進食含鐵量高食物后,在腸黏膜細胞中鐵元素和銅藍蛋白發(fā)生反應,變?yōu)槿齼r鐵[5],一些以鐵蛋白形成滯留在腸黏膜中,一些和血漿中鐵蛋白緊密結合,成為供患兒機體使用的鐵元素。但對于缺鐵性貧血嚴重的患兒,飲食干預治療方案所能發(fā)揮的作用較為有限,所以臨床上更傾向于采用藥物治療。20世紀30年代,硫酸亞鐵等逐漸被應用在缺鐵性貧血的臨床治療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兒童的缺鐵性貧血癥狀,這讓無數(shù)的缺鐵性貧血兒童及其家庭看到了治療的希望,可是這種作用較為有限,患兒服藥后還可能發(fā)生諸多副作用,尤其是胃腸道反應比較明顯,給患兒身體造成了較大不適,讓其對繼續(xù)用藥產(chǎn)生了一定恐懼感和抵觸,所以尋求缺鐵性貧血治療效果更好的鐵劑藥物勢在必行。當前很多醫(yī)院開始提倡應用琥珀酸亞鐵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學者劉玲(2020)的研究表明患兒應用硫酸亞鐵的治療有效率(87.50%)低于琥珀酸亞鐵(100.00%)[6];學者鄭夏的研究提出對于缺鐵性貧血患兒而言,目前臨床上的治療藥物更為多元化,醫(yī)生和患兒的用藥選擇都更為多樣化,例如琥珀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硫酸亞鐵等,其中琥珀酸亞鐵療效最顯著[7],而且有著較高安全性、較低副作用?;純簩︾晁醽嗚F的吸收度更高,不會對胃腸道造成較大刺激,所以腹瀉、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并不多。
本研究有關學齡前兒童缺鐵性貧血治療的調查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不良反應率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93.10%)、Hb(125.96±8.74)g/L、SF(35.26±5.84)μg/L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82.76%)、Hb(102.23±7.12)g/L、SF(19.84±4.15)μg/L,P<0.05。
綜上所述,對于學前兒童缺鐵性貧血患兒來說,單純采取飲食干預所達到的效果較為有限,而琥珀酸亞鐵聯(lián)合飲食干預的治療方案所取得的效果較為明顯,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實現(xiàn)患兒營養(yǎng)狀況改善目的,患兒的血紅蛋白與血清鐵蛋白等血常規(guī)指標都有了較大提升,并且不良反應幾率不大,所以屬于一種可行高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