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艷
摘 要:思維導圖是根據人腦特征所設計出來的,將主干知識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和方式排列,這些主干知識當中延伸出各種各樣的細小知識點,這些細小知識點用關鍵字或者是少量圖片來進行表述。這種思維導圖的構建,有助于人腦快速記憶某些方面的知識。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科,在小學階段的教育當中顯得尤為重要,這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第二語言學習。通過故事學習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英語知識,并且如果學生具備一定的故事復述能力,也將對學生的英語學科學習產生直接的積極影響。如何讓學生提高復述能力,是教師在進行故事性英語教學活動當中必須思考的問題。文章對利用思維導圖來提升學生復述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小學中年級
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很多教師也開始注重故事性英語教學,就是在英語教學活動當中,通過一個個簡短的英文小故事,向學生灌輸需要教給學生的英文知識點。然后讓學生用英語口語表達,復述這些英文小故事,將英語這門學科教學的價值和意義進行進一步升華。下面將立足于小學中年級英語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探究應該如何借助思維導圖的幫助,增強學生的英語口語復述能力。
一、 傳統(tǒng)小學英語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重理論而輕實踐
英語教師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這些學生還沒有具備一定的英語詞匯和語法積累。所以英語教師要想讓學生能夠讀懂故事,首先必須要讓學生有一定的詞匯儲備,而且學生也一定要對一些語法知識有一個準確清晰的把握。所以說英語教師基于這類現實情況,不得不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英語詞匯積累以及語法教學等方面。但是,教師如果在英語教學活動當中,長期受到一種教學思維的影響,就會導致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著英語詞匯和語法知識教學,而忽視學生的英語口語訓練。長期在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下,學生的英語學習就呈現不平衡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學生的英文學習更加傾向于知識性學習,在口語表達能力方面的鍛煉就沒有得到提升。學生學習英語本來就是為了學會運用英語來進行表達,但是在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之下,學生反而不會用英語口語來進行表達,這也充分說明教師需要迅速轉變自己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在學生英語口語訓練方面加大工作量。
(二)部分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活動當中,不難發(fā)現英語教師永遠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完全掌控著課堂的進程,學生的一切學習行為和學習活動,都是在教師的安排和指示之下進行的。教師的這種獨斷管理方式,造成了學生在英語學科學習的時候,沒有自我意識和自我觀念,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并且部分教師在進行英語授課的時候,很少給學生機會進行分享和展示,總是自顧自地為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這種以英語教師為最高權威的英語教學課堂,不僅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信心的樹立,而且也常常導致學生沒有辦法進行英語口語鍛煉,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英語的時候,也就習慣于聽從教師的各種指令,對自己個人的學習行為都很容易產生懷疑心理。
(三)學生的總體口語表達能力較弱
英語學科不僅僅是一門需要掌握語法知識和單詞的學科,還需要學生能夠運用英語來進行表達和交流。歸根結底,學生學習英語這門學科的時候,是把它作為一門語言來進行學習。學習語言最離不開的就是反復的口語鍛煉,可是從現階段的小學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情況來看,部分小學生的英語單詞和句子發(fā)音都不夠標準,有的小學生甚至不能獨立朗讀單詞或者英文句子,更不用說讓學生用英文來復述故事。也就是說,目前中國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工作的時候,把英語這門語言學科,硬生生地變成了一門理論性學科,學生可能在做英語練習或者進行英語測試的時候,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一旦讓學生開口說英語,不論是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還是發(fā)音,都會完全陷入尷尬境地。因此對于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不得不注重的問題。英語教師必須要首先明白,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開口說英語,而不是為了完成試卷上的英語題目。
二、 如何借助思維導圖,提高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英語復述能力
(一)實現5個方面的互動
筆者認為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英語口語鍛煉,主要需要結合5個方面,即:interactive, interesting, immediate, intimate以及individualised,也就是說,學生日常的英語口語訓練,必須要具有即時性、趣味性、互動性、親密性以及個性化特點。教師在英語故事教學活動當中,如何把這5個方面進行融會貫通,是增強學生英語故事復述能力的關鍵。再讓學生進行英文故事復述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繪制故事思維導圖,大致梳理出這個英文故事的脈絡,并將這些故事脈絡所延伸出來的細節(jié)知識,以樹形圖向外發(fā)散,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梗概導圖。當然,由于小學中年級階段的學生在英語知識積累方面還較為薄弱,所以教師在為他們梳理故事復述的思維導圖時,可以將學生在復述故事情節(jié)的時候,可以將可能會用到的各類英語語法知識做出明確的標注,然后學生再按照教師所畫的思維導圖,并結合教師提供的各類語法知識幫助,就能夠比較輕易地進行故事復述了,這也就是所謂故事復述的即時性。另外還要讓學生在思維導圖構建以及英語故事復述的過程當中充滿趣味性,那么教師就可以考慮競爭式復述,或者是小組分工合作制復述,讓學生在進行英文復述的時候,感受到一定的競爭壓力,更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這當中包含了人們所說的趣味性以及親密性。然后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身邊的教學資源,嘗試使用英語課堂直播的方法,通過直播的形式實時反饋學生在英語課上的表現。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通過觀看學生在英語課上的表現,都能夠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表現情況,總結自己在教學活動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整改;學生回到家以后,如果家長具備一定的用口語表達能力和條件,也能夠用簡單的英語口語和學生開展英語交流,幫助學生鍛煉英語口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