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其實到最后,都會到達哲學的階段。
比如李小龍,他在武技達到一定頂峰之后。以中國古典哲學為基點,融合西洋思想和技戰(zhàn)術,最終創(chuàng)立了截拳道,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武術家、哲學家。
試想,如果沒有理論認知層面的突破,或許他連山本岡夫都很難打贏。這是因為認知層面的進步,不僅意味著技戰(zhàn)術進步,同時也意味著訓練理念、方式和效率的進步。這是指數級的成長!
乒乓球也是一樣,我始終認為球類運動中,乒乓球是最像武術的!
世界上打乒乓球的人何止千千萬,知道自己為什么打,為什么喜歡打乒乓球的人有幾何。我們之所以喜歡乒乓,原因無外乎: 過去的美好記憶、當下的全情投入、未來的輝煌藍圖。
01 過去的美好記憶
每個資深球迷都有自己的乒乓故事!對于乒談來說,這個故事源于并不美好甚至有點無聊的童年。
直到從奧運會上看到乒乓球,塵封的心靈才逐漸打開。喜歡老瓦的臨危不懼,佩爾森的中遠相持,劉國梁的發(fā)球絕技,孔令輝的清靈飄逸,王皓的橫打帥氣,馬琳拼命三郎北京終于圓夢(您知道我多大年齡了吧)。
記得小時候買的第一支球拍是紅雙喜的顆粒拍,售價9.9,省了兩個月的零花錢,剛開始打3毛錢的小球,后來打5毛錢的紅雙喜。
球被踩扁了沒有關系,放到開水里泡泡即可。小時候雖然已經遠去,但是乒乓球留給我們的美好回憶始終銘記。
或許我們已經忘記了大多數同學的名字,但是我絕對還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同學們的注目下我打出了漂亮的得分。
02 當下的全情投入
問大家一個問題:怎么樣才能學會打乒乓球,打高級的乒乓球?
其實古代哲人已經替我們想好了。道家講“發(fā)心”,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發(fā)心很重要;儒家經典《大學》中也講到:“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首先,從發(fā)心上來說,你為什么想要打好乒乓球?
從私人的角度來說,也許是培養(yǎng)一門愛好,也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等等。
但是如果將這個發(fā)心放大,我們真正的熱愛乒乓球,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技術和認知,為不理解和尚未喜歡乒乓球的人感受到這項運動的魅力,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個發(fā)心是不是更好?
再說正心誠意。所謂正心就是要端正,不能有雜念;誠意,就是意必誠而不自欺。
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你是真的喜歡乒乓球嗎?為了學好乒乓球,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價(時間、精力、金錢等等)。
03 未來的輝煌規(guī)劃
人之所以快樂或者不快樂,不是因為過去,就是因為未來,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往者不可諫,來者尤可追。
乒乓球亦是如此,其實我們能抓住的,就是準備好當下的每一板擊球。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乒乓球領域有所為,那么一定要想明白每一板出球。
具體來說,每一天每一個階段的訓練任務要足夠明確,自己的基本功要打的足夠全面,在比賽中要為自己的每一板球負責。只有“摳”才能富。
碼了這么多字,自己也不知道說了什么,非常感謝您讀到了這里,如果我的分享讓您有所思有所獲,那我就非常開心了,我們都是愛乒乓的人。
打乒乓,修身亦是修心。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帶發(fā)場修行,其實乒乓何嘗不是如此,是謂乒乓人生。
來源:搜狐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