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祥法 劉雪蘭 張燕 閻佩佩 伏春燕 董以雷 井慶川 石天虹 朱應波 劉瑞亭
中圖分類號:S831? ? 文獻標識碼:C? ? 文章編號:1673-1085(2021)4-0005-03
雞糞含有較高的可利用營養(yǎng)物質, 這是由于雞的生理特性決定的。雞的消化道較短,對飼料的利用率低,雞糞中含有大量的未完全消化吸收的營養(yǎng)成分,其中脫水雞糞中干物質含量占(89.05±7.7)%,粗蛋白占(28.0±3.2)%,真蛋白占(11.31±0.41)%,可消化蛋白占14.4%,粗纖維占(12.7±1.9)%,粗脂肪8%~10%,無氨浸出物22%~46%;同時還含有必需氨基酸,其中有0.51%的賴氨酸和1.27%的蛋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超過玉米、高粱以及大麥等谷物飼料。另外,雞糞中還含有鈣、磷和豐富的銅、鐵、鋅、錳等微量元素以及多種B族維生素,且以維生素B12較多。由此可見,雞糞具有很高的潛在營養(yǎng)價值,若能經(jīng)過恰當?shù)奶幚肀闶且环N很好的資源。
蚯蚓具有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耐熱抗寒、食性廣泛、飼養(yǎng)方便、營養(yǎng)價值高、飼養(yǎng)成本低等特點,將之與家禽糞便處理有機結合,一方面能對家禽糞便中的未被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進行再次利用;另一方面能獲得具有飼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的蚯蚓,副產(chǎn)品蚯蚓糞也可以作為飼料和肥料(見圖1),因此利用雞糞養(yǎng)殖蚯蚓和雞養(yǎng)殖融合是養(yǎng)殖業(yè)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F(xiàn)將本團隊在雞糞養(yǎng)殖蚯蚓方面的技術總結如下。
1? 蚯蚓品種的選擇
根據(jù)用途不同,蚯蚓大致可分為參環(huán)毛蚓(作中藥材)、白莖環(huán)毛蚓(產(chǎn)糞肥農(nóng)田)、湖北環(huán)毛蚓(水產(chǎn)餌料)、威廉環(huán)毛蚓(林業(yè)用蚯蚓)、赤子愛勝蚓(生產(chǎn)蚯蚓肉、蚯蚓糞)等。
而本試驗選用的大平二號蚯蚓(屬于赤子愛勝蚓類)是我國從日本引進的高產(chǎn)蚯蚓良種,多用于養(yǎng)殖糞污、生活垃圾、污泥等生物處理方面,在此次雞糞養(yǎng)殖蚯蚓試驗中,本品種能夠高效利用雞糞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雞糞生物轉化的理想蚯蚓品種。
2? 放養(yǎng)前的準備
2.1? 場地選擇? 蚯蚓養(yǎng)殖一般采用露天堆肥的方法,選擇地勢平坦、水源充足、雨季不積水的樹林下。
2.2? 基質處理? 將70%~80%雞糞、20%~30%粉碎秸稈、適量微生物菌劑,加水混合均勻,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含水量判斷方法:抓一把雞糞握緊,指縫間可見水但不滴水),然后堆成高1m、長和寬適宜的長條或圓形糞堆,蓋上一層塑料膜,進行發(fā)酵。前兩周每5 d左右翻拋1次,后兩周每3 d翻拋1次,期間可以根據(jù)堆垛的溫度變化改變翻拋次數(shù),如果堆垛溫度低于60℃或高于65℃時,應適當增加翻拋次數(shù),最終糞便混合物成品含水率為25%~30%左右,發(fā)酵周期約為25 d?;细焱庥^評價參數(shù)主要有顏色、氣味、水分等幾個指標。腐熟好的基料顏色較深,呈黑褐色或黑灰色,基質中偶見白色菌絲,略帶土腥味,粒度均勻,松散,用力攥緊不粘手,輔助檢測pH值為弱堿性;之后進行基質調制,使基料保持碎細狀態(tài),以保證蚯蚓快速生長;最后,把基料做成條堆狀,一般高0.2~0.3m,寬1~1.5m,長度不限,見圖2。
3? 蚯蚓放養(yǎng)和管理
3.1? 試養(yǎng)? 大量放養(yǎng)蚯蚓前先小范圍試養(yǎng),觀察蚯蚓采食和活動情況,處理不好的基料蚯蚓不往里鉆,只在表面爬動,8 h左右死亡。
3.2? 飼養(yǎng)密度? 種蚯蚓放養(yǎng)的數(shù)量應控制在每平方米500 g左右。
3.3? 基料投喂方法? 一般夏季每10 d左右投喂一次,厚度約3~4 cm;春秋季8 d左右投喂一次,厚度約5~6 cm。如果以培育大蚯蚓為主,則必須采用堆塊法投喂,厚度為10 cm左右,不要將床面蓋滿,不求平整,目的是將大蚯蚓集中,以便及時采收大蚯蚓。
3.4? 基料溫濕度管理? 春秋季和夏季以保濕為主,蚯蚓所用的基料濕度應保持在60%左右,一般采用噴水法調整。夏季早晚各噴一次;春秋兩季1~2 d噴水一次。冬季主要采取保溫措施,一般要覆蓋15 cm左右的基料,再覆蓋一層塑料膜,極寒天氣加蓋草苫。另外,夏秋季還要注意遮陽降溫,嚴禁暴曬。
4? 蚯蚓的繁殖和采收
4.1? 種蚓的管理? 料溫控制在20~27 ℃,首次引種蚯蚓要有15 d的適應期,適應期過后添加新基料以保證充足產(chǎn)卵, 20 d后卵繭孵出,孵出第15 天取走部分老基料,添加新基料,以后每10~15 d添加基料一次。
4.2? 擴大種蚓群? 蚯蚓規(guī)?;B(yǎng)殖,首先應擴大種蚓群,種蚓池與生產(chǎn)蚓池的面積比為1∶5。大平二號蚯蚓年產(chǎn)繭約為56~58個/條,一個蚓繭平均產(chǎn)健康幼蚓3~4條。在飼養(yǎng)過程中,種蚓不斷產(chǎn)出蚓繭和孵出幼蚓,其密度逐漸增大,必須適時收取成蚓。一般情況下每投三次餌料提取種蚯蚓一次,每次每平方可提種蚯蚓1 kg以上。種蚯蚓的管理要求,見表1。
4.3? 蚯蚓的采收? 蚯蚓每年的產(chǎn)量通常為每平方米10 kg左右,一般在6~8 kg。每消耗40 kg餌料,可產(chǎn)1 kg左右的蚯蚓,并可獲得30%的蚯蚓糞。收取成蚯蚓的方法有光照下驅法、甜食誘捕法、紅光夜捕法、機器法幾種,大規(guī)模養(yǎng)殖蚯蚓主要采用機器法,機器法采收效率高,節(jié)省人力,見圖3。
5? 蚯蚓疾病的防治
5.1? 基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氣時,會引起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癱瘓,背部排出黃色或草色體液,成堆死亡。建議:應盡快減薄料床,排除有毒基料。
5.2? 基料中含有大量淀粉和碳化水合物時,蚯蚓環(huán)帶出現(xiàn)紅腫,身體變粗變短,全身分泌物增多,最后全身變白死亡。建議:應及時掀開覆蓋物,噴蘇打水進行中和。
5.3? 蚓床濕度太大,基料酸堿度過低或過高,蚯蚓身體會水腫膨大,滯食而死。建議:應開溝瀝水降低濕度,在基料中加過磷酸鈣或醋酸,中和基料中的酸堿。
6? 預防捕食性天敵
6.1? 防蛙類、蛇侵害? 方法是不要讓養(yǎng)殖場(床)四周存水。
6.2? 防鼠類、蜈蚣、螞蟥、螻蛄等有害生物夜出捕食蚯蚓? 方法是在晚上9時后人工捕捉或在其出沒活動處噴灑高錳酸鉀液殺死。
6.3? 防螞蟻類? 方法是在放養(yǎng)蚯蚓前,在養(yǎng)殖床底或四周撒些石灰或含氯藥粉,但二者不能并用,以免引起氯氣揮發(fā),造成蚯蚓中毒。注意用藥后在上面覆蓋一層干料,防止粘連蚯蚓身體而引起中毒,一般撒藥后藥效期可保持15 d左右。
6.4? 防鳥類? 方法是基料發(fā)酵透徹,不能有基料,否則極易吸引來大量鳥類,或者在基料上面要覆蓋稻草苫,以防鳥類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