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培增,劉明娟,羅貞貴,曾雅靜,蔡 偉,2,3
(1.湖南醫(yī)藥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2.湖南醫(yī)藥學院新型抗體藥物及其智能運輸系統(tǒng)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懷化 418000;3.湖南醫(yī)藥學院侗醫(yī)藥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懷化 418000)
羊耳菊(Inula cappa)屬菊科羊耳菊屬植物,廣泛分布于湖南、廣西、貴州、廣東、印度、越南和泰國[1],是一種重要的民族藥,民間以其全草或根入藥,其味辛,微苦,性平,具有祛痰定喘、活血調經(jīng)及治跌打損傷等作用,可用于治療感冒發(fā)熱[2]、咽喉腫痛[3]、風濕腫痛[4]、瘧疾、痢疾和肝炎[5]。羊耳菊的主要化學成分有三萜類、甾體類、黃酮類和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6-9]。目前,關于羊耳菊根和地上部分的揮發(fā)性成分研究報道較少[10,11],未見國內外文獻中有利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法結合氣質聯(lián)用技術對羊耳菊花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分析的報道。因此,本研究首次采用了頂空固相微萃取氣質聯(lián)用法對羊耳菊花中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鑒定,為其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和質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礎。
羊耳菊于2018年10月采摘自湖南省懷化市,由湖南醫(yī)藥學院蔡偉副教授鑒定為羊耳菊。
75μm CAR-PDMS微萃取纖維頭(美國SUPELCO公司),容積為4 mL的頂空瓶,毛細管柱(5%苯基二甲基聚硅氧烷,30 m×0.25 mm,0.25μm,Thermo Scientific,USA),Thermo ISQLT低溫質譜儀(Thermo Scientific,Bremen,Germany),Thermo trace 1300氣相色譜(Thermo Scientific,Bremen,Germany),質譜檢索數(shù)據(jù)庫NIST 17。
1.3.1 揮發(fā)性成分的提取 揮發(fā)性成分通過SUPELCO公司(美國)提供的配4 mL頂空瓶和75μm CAR∕PDMS纖維的手動固相微萃?。⊿PME)支架提取。
1.3.2 固相微萃取條件 固體微萃取手柄首次使用前,萃取頭插入至進樣口中,在65℃預活化5 min后方可使用。然后,將羊耳菊花粉末(約20 mg)放入裝有SPME纖維的小瓶中,在65℃下將纖維暴露在密封小瓶的上部空間30 min以吸收揮發(fā)物。最后,取出SPME纖維并直接注入氣相色譜-質譜入口,用于解吸揮發(fā)性成分5 min。
1.3.3 GC-MS分析
1)色譜條件。采用TG-5MS毛細管柱(30 m×0.25 mm,0.25μm)。升溫程序:50℃保持3 min,以2℃∕min升至100℃,保持5 min,然后以2℃∕min升至160℃,保持3 min,最后以10℃∕min升至280℃,保持5 min;載氣為(純度為99.999%)He氣,柱流量1 mL∕min,分流模式下前進樣口溫度為300℃,分流比50∶1。
2)質譜條件。離子源:EI源;離子化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80℃;全掃描范圍40~620m∕z;無溶劑延遲。
通過保留指數(shù)(RI,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計算C7-C30正構烷烴的保留時間)和MS庫檢索(NIST 17)對化合物進行了鑒定。羊耳菊花的揮發(fā)性成分及其含量見表1,總離子流如圖1所示。
圖1 高分辨提取總離子流
表1 羊耳菊的揮發(fā)性成分
由表1可知,共檢測鑒定出50種化合物,占揮發(fā)性成分的86.74%。主要成分為百里酚(19.70%)、(-)-β-石竹烯(12.19%)、香芹酚(8.13%)和異丁酸百里香酯(8.13%)。百里酚又名麝香草酚,是一種單萜酚類植物源化合物,因其抗菌、抗氧化、抗炎、低毒性、安全性高等特點在食品防腐保鮮中廣泛應用[12,13]。(-)-β-石竹烯有抗炎、鎮(zhèn)痛、神經(jīng)保護、抗腫瘤、防治肝損傷等生物活性,具有抗腫瘤、抗糖尿病、保護肝、防治骨質疏松、調節(jié)血脂等作用,還可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4,15];香芹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抑菌等生物活性[16]。所以推測羊耳菊花中起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百里酚、(-)-β-石竹烯和香芹酚,起鎮(zhèn)痛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β-石竹烯。
羊耳菊的全草或根可供藥用,有除痰定喘、活血調經(jīng)及治跌打損傷等作用。對羊耳菊花的化學成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為三萜類、甾體類、黃酮類和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根據(jù)頂空固相微萃取氣質聯(lián)用法共鑒定出羊耳菊花50種化合物,該方法能快速獲得其組成成分,有利于提取易揮發(fā)性化合物,可用于羊耳菊的藥效物質基礎和質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