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嬌柳
摘要: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將其用于日常交際,因此能夠讓學生開口說英語至關(guān)重要。然而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部分家長和老師一味片面追求卷面分數(shù),對學生的認讀能力不夠重視,因此導致很多學生學習的是“啞巴英語”的局面。當前正處于數(shù)據(jù)化時代,一切資源都經(jīng)過不斷地優(yōu)化整合,出現(xiàn)各種專業(yè)化的APP和網(wǎng)站,找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資源非常方便。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應該利用手機APP等輔助工具來幫助實現(xiàn)以“輸入為基礎,輸出為驅(qū)動”的教學模式,以幫助學生開口將英語,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的輸入和輸出英語知識。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輸入為基礎,輸出為驅(qū)動”;教學模式;手機APP;口語能力
根據(j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的要求,英語課程需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發(fā)展聽、說、讀、寫技能??谡Z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基本內(nèi)容和基本目的。然而,我國整體的口語表達能力低下,部分老師和家長知識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把書面成績當作是英語學習好的唯一標準,卻忽視了學生的口語能力,不顧及學生“聽、說、讀、寫”的全面發(fā)展,而這就導致了“啞巴英語”的出現(xiàn)。而輸入和輸出是英語學習的兩個重要方面,對“聽、說、讀、寫”的各個方面的培養(yǎng)都起著重要作用。英語學習者主要通過輸入來掌握英語中的語言形式和功能,如在口語中,學生需要先了解單詞所對應的讀音,以及在哪些情境中使用哪些話語,而當學習者掌握了這些讀音和基本的使用規(guī)則后,就需要大量的練習來將知識內(nèi)化,最后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來讓學生完成輸出?!拜斎氪龠M輸出,輸出對輸入進行檢驗,從而使英語學習者的語言和能力同步發(fā)展”。
一、輸入與輸出假設的提出
輸入假說是美國語言學界Krashen(1985)提出來的,他認為學生在學習外語時應該先進行大量的簡單語言輸入,然后再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來理解上下文的意思。輸出假說是Swain(1986)提出的,他認為在一定的條件下,語言輸出可以促進二語習得。
二、手機APP在輸入階段的運用
目前我國的初中課堂教學主要是以“灌輸”為主,主要是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學習一些語言知識,目的在于讓學生會做題,而除課堂上會帶著學生讀一兩遍單詞或者課文之外,幾乎忽視了口語的教學。因此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時可以在這方面進行改革,多為學生留出讀和說的時間。可以在單元學習之前,將該單元單詞錄音發(fā)在班級群中(如微信、QQ、釘釘?shù)華PP),讓學生在上課之前自己先聽幾遍,起到預習的作用。課堂初期主要是帶著學生讀,讓學生學習拼單詞的讀音,并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練習,讀熟該單元的單詞,再帶著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將單詞運用到課文中去認讀,進一步檢測單詞讀音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單詞在課文中的使用情景。這一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輸入該單元單詞的讀音,逐步達到會認會讀的水平。
三、手機APP在輸出階段的運用
有了前期的輸入基礎,教師可以在課堂末尾讓學生分組起來進行讀單詞和讀課文的展示。課后,教師可以再次發(fā)課文和單詞的錄音到班級群中,或在一些APP中上傳錄音,如每日英語聽力FIF口語等,讓學生自己課后多聽多練習,并錄音發(fā)到群中或直接在APP中錄音。既能讓還不熟的學生練熟,也能讓讀熟的學生進一步鞏固。單元末還可從“英語趣配音”等配音APP中找到與本單元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視頻內(nèi)容,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跟讀并且配音,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一上第二單元 “This is my sister”之后,教師就可以在“英語趣配音”app中搜索關(guān)鍵詞“我的家人”就能夠找到很多介紹家人的視頻,選擇有具體情境的視頻讓學生來進行配音,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為配音好的學生準備獎品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下次課之前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上臺進行對話表演,進一步加上口語訓練。配音的結(jié)果能夠讓老師進一步了解學生到底是哪些讀音有問題、哪些單詞不會讀,哪些句子讀不好等問題,并在后面的教學中不斷加強對這些讀音和單詞的教授,進一步優(yōu)化口語教學。
四、結(jié)語
這些過程既能夠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口語的輸入,也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輸出情景,在具體情境中去不斷輸出。教室內(nèi)主要是線下的學習,APP主要是線上的練習與鞏固,達到輸入與輸出相結(jié)合,線上與線下相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同時由于過程中有很多聽的過程,也能夠幫助學生練習聽力。因此,在以“輸入為基礎,輸出為驅(qū)動”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些手機APP來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能力,具有很強的輔助作用,可以進一步彌補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聽、說、讀、寫”四個中“說”和“讀”方面的不足。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許敏.以“輸入為基礎,輸出為驅(qū)動”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析.教育教學論壇,2018(3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