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士文
[摘? 要:兒童和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人類的未來、世界的未來,全社會都極其重視他們的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發(fā)展。在他們生活、身體、性格、習慣,學習知識、撐握技能等各個方面,都給予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培養(yǎng)教育,希望他們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發(fā)展。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艱苦努力工作,才能夠取得顯著的成果,達到理想的目標。
關鍵詞:兒童青少年教育]
一、家庭教育
兒童和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特別重要。希望家長們能夠重視起來,為孩子負責任、為自己擔負的職責負責任。家庭是兒童和青少年,生活與受教育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活動場所。是引導兒童和青少年,走向社會的搖籃和基地。是兒童和青少年,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的主要橋梁和中介。
家庭成員的思想行為和生活方式等,都以各種途徑或方式直接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意識與行為。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是造成兒童和青少年思想行為、道德品質不良的主要原因。
如果家長言行不檢點,口出臟話、行為粗魯、不講公德、不恪守社會規(guī)范。甚至家庭成員本身有各種惡習、行為不軌,干些偷竊、賭博、酗酒、生活腐化放蕩墮落等類行為,必然會嚴重影響和毒害孩子的心靈。因此家長要注意家庭美德修養(yǎng),用自身的模范行動感染和影響下一代,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孩子思想行為、道德人格形成的良好家庭環(huán)境。
家庭教育方法也要正確,不能采取自然放任或者是敷衍應付的態(tài)度,要徹底改變樹大自然直的錯誤觀念。對孩子的培養(yǎng)教育,不能只注意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忽略對他們的思想行為、道德品質的教育。也不能將教育方法簡單化,用粗暴的教育代替思想品德教育。結果會使他們不擇手段地逃避懲罰,以致誤入歧途。
家長一定要在關心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同時,關心他們的良好思想道德觀念、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經常對他們進行正面的、向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防止溺愛、嬌縱、袒護。特別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無原則黙許、包庇和縱容,這些做法都會導致他們發(fā)展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自尊、自強、自愛、自信和自律的心理品格。堅定他們心理自強、自信和自律的型態(tài)。家庭教育踏實認真,才能夠正確地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兒童和青少年,堅定的、先進的、向上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行為。
二、學校教育
學校是兒童和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是孩子們的第二父母。他們從家庭里走出來,到幼兒園、到學校。由家長的手里交到教師的手里,教師和學校就要對他們各方面負完全的責任。
學校尊照國家的教育方針,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培養(yǎng)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做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教育要把傳授學生知識與陶冶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豐富道德情感,激發(fā)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習慣。
學校教育要把學生個人成才,同國家前途、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形成學生愛國愛民、關心集體、尊老愛幼,勤奮好學、團結互助、遵紀守法的強盛氛圍。
學校教育要采用多種教育形式,不僅要做好課堂教育,還要通過社會實踐調查、勞動鍛煉等多種活動,幫助學生體驗生活、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他們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史命感。在集體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和群體意識,養(yǎng)成團結互助、關心他人的集體主義精神。
學校、教師是兒童和青少年,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行為規(guī)范,文化知識、各類技能的教育者和傳授人。教師本身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有較高的社會綜合素質。成為學生們的效仿者,實踐活動中的榜樣。引導學生向先進學習、向模范學習,爭當模范、做先進榜樣。
讓兒童和青少年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發(fā)展,學校、教師擔負的責任重大。要為孩子們的未來,社會的未來,人類的未來,世界的未來承擔責任。
三、社會教育
社會是個大課堂,各種思想意識、道德行為、文化藝術、歷史傳承、五花八門都普遍存在。有很多是科學先進、高尚進步的,還有些是陳舊落后、腐朽反動的意識行為。
社會教育,要汲取歷史傳承和近代的優(yōu)良精粹,消除其中的垃圾糟粕。凈化社會的環(huán)境,形成科學向上、先進健康的社會氛圍。社會教育,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啟發(fā)、影響極其重要。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摒棄個人、拜金、享樂主義,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成為具有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助人為樂,有理想、有道德、勇于奉獻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
社會教育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兒童和青少年,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增強遵守社會道德的自覺性,提高對是非、美羞、榮辱的辨別能力,培養(yǎng)堅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仁愛心、同情心、羞恥心。懂得社會文明禮貌、幫助他人、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
社會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是長期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逐漸形成、鞏固、提高的。由對事物的認識到認可,沉淀成思想意識,轉化為自覺的道德行為習慣。加強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社會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對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是違法的行為,給予制約和懲罰。警示他們遵紀守法,不違反規(guī)定要求,避勉犯錯誤,走歪路。
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健康氛圍的影響引導,離不開社會正確的啟發(fā)、培養(yǎng)和教育。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是人類社會的百年大計,必須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家庭、學校、社會共同艱苦努力奮斗,使他們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發(fā)展,達到前輩們理想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蹇亞平.留守兒童與青少年教育及其方式探討[J].現(xiàn)代婦女(理論版),2013,000(012):272.
[2]朱智賢.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M].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
[3]楊麗珠.中國兒童青少年人格發(fā)展與培養(yǎng)研究三十年[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V31(1):9-14.
哈爾濱鐵路局?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