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尚龍
4月中旬,上海的咖啡周要寫“周記”了?!缎旅裢韴蟆酚浾咝旒押鸵覍憣懣Х群蜕虾5年P系,但是只需寫一句,是金句?!敖鹁洹笔恰敖鹑恕睂懙模冶救馍碇|,怎能“口吐黃金”?更何況咖啡和上海,一本書也寫不完。徐佳和還是鼓勵,我也聽懂了,“金句”是客氣話,“一句”才是她布置的作業(yè)要求。
我想了想,倒也真只寫了一句。
第二天在《新民晚報》刊登出來了,這大概也是我在報紙上發(fā)表的最短的署名文字吧:咖啡是一瓶用來書寫上海街頭文化歷史的墨水;或者倒過來,有一瓶用來書寫上海街頭文化歷史的棕色墨水,叫做咖啡。
這一句當然不是“金句”,大約可以叫做“咖啡句”。后來電臺主持人葉柳采訪我的時候,我就是以這一句作為結束語的。她也說這一句很精彩,很有“上??Х取钡奈兜?。
這一句,我有些嘚瑟。不過我心里知道,在寫這一句之前,我正好在為新一期的《漫步淮?!穼懢硎渍Z,那一期雜志的主題,恰恰也是咖啡與上海,當然,是更加濃縮一點:咖啡與淮海路。卷首語寫得也不無得意,都寫到了棕色液體了,卻沒有形象化到墨水。大約是墨水還沒有吸到鋼筆中去吧!
于是就想著把這一句咖啡句,重新注入進去。
百年以前,在淮海路還不叫“淮海路”的時候,有一種豆類碾碎后沖泡的液體,將法蘭西的建筑風格和俄羅斯的生活風黏合在一起;在黏合過程中,又將法國和俄國的文化發(fā)酵為淮海路特有的文化。
這種液體,像是從灑水車灑在了這條聞名遠東的馬路上,并且還灑向上海的千家萬戶,從未歇息。
這種液體呈棕色,卻有其獨立的色標——咖啡色。
這種“豆類碾碎后沖泡的液體”,恰是咖啡。
淮海路,乃至上海的咖啡文化,是將城市建筑和城市生活態(tài)度融合于一體的文化。
咖啡,既可以是很簡單的消閑,也可以是很浮想的思考。不禁想起了李白的名句:“古人不見今人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卑俣嗄昵?,上海喝咖啡的男女,何曾想得到當下喝咖啡的情致,但是咖啡也在那時候給予了當時男女咖啡樂趣。咖啡色是色標,咖啡之色,何嘗不是風向和風潮?
同樣是咖啡,在不同的年代,咖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尤其是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咖啡在淮海路、在上海,乃至在中國,見證了不同的年代,受到了不同的禮待?;厥讜r不免莞爾一笑,但是咖啡色上海,咖啡色淮海路,就是如此。
當咖啡成為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時,一定是生活本身發(fā)生了變化,須是發(fā)生在高度城市化的地方——
因為有了風景化的視界??Х扰c咖啡館的情景,與咖啡館視線所及,以及咖啡館作為互為風景的角色,總是有動人之處。
因為有了休閑化的生活。以往只有休息,休息是孵在家里;現在有了休閑,一字之差,卻是質的變化,休閑是發(fā)生在公眾場合的。
因為有了約會化的見面。工作、交流、談事、閑聊……咖啡館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有了節(jié)奏化的歇息。節(jié)奏越來越快,腳步越來越匆忙,反倒是更加需要在兩個行程之間,有小小的歇息,一杯咖啡是歇息的理由。
因為有了普羅大眾化的存在。誰都不會覺得咖啡是奢侈,誰都可以想喝就喝一杯。
將王勃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借用過來,那就是:落霞予行者一杯,咖啡共淮海一色。
終于可以將那一句“咖啡句”寫進來了:有一瓶可以用來書寫上海街頭文化歷史的棕色墨水,叫做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