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嘉
(廣東省重工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700)
廣州地鐵7 號線大沙東站支護結(jié)構(gòu)采用鉆孔灌注樁+鋼管支護,支護結(jié)構(gòu)采用鉆孔灌注樁,模型φ1000mm@1500mm,埋深為基坑底部以下6m。三根立柱豎向安裝在基坑內(nèi)。采用直徑609mm 的直型鋼支架,鋼壁厚度16mm。第一直支架的水平間距為6m,第二、第三直支架的水平間距為3m。直支撐段和對角支撐段均采用鋼檁條。
場地地層以人工第四紀填方為主,場地從上到下分為8 層,為平原填方、類黃土、硅質(zhì)粘土、中砂、礫石、硅質(zhì)粘土、中砂。上更新世沖積粉質(zhì)粘土和砂土中無明顯的隔水現(xiàn)象。研究區(qū)地下水位-15.58~18.40m,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層主要為全新世沖積層和礫石沖積土層。研究無承壓地下水的深度。
在建模過程中,根據(jù)以下假設處理土層的支撐結(jié)構(gòu)和特性:
(1)假設基坑開挖區(qū)域土體為均質(zhì)各向同性彈塑性體,且土體的應力應變對應庫侖摩爾模型,鉆孔灌注樁、鋼直撐和鋼圍檁均達到理想彈性。樁孔樁對應于600mm 厚的理想地下彈性墻。
(2)均消除了土的位移場并保持了應力場,不必考慮混凝土樁的結(jié)構(gòu)對土體應力和性質(zhì)的影響。
(3)沒有考慮基坑開挖動態(tài)施工過程對土體力學性質(zhì)的影響。
(4)基坑開挖前的降水效果滿足設計要求,與土壤中水分的滲入無關。
在本文中,地鐵車站基坑的有限元模型為20m 寬、18.2m 深、東西向膨脹兩端長14.6m、標準斷面225m?;拥男Ч秶鸀殚_挖深度的3~4 倍,模型的水平尺寸為180m×180m,垂直尺寸設置為60m。所選工作面滿足基坑手冊的要求[1]。結(jié)合場地地質(zhì)垂直剖面,固定土層從上到下的厚度分別為1m、1.2m、7m、4.8m、1.2m、5m、10.2m、29.6m。采用一維梁單元模擬鋼支撐。總材料為C35 混凝土,坑墊材料為C20 混凝土。鋼模為Q235B,板件模擬鉆孔灌注樁等效壁厚,該模型由145532 個部分和453828 個元素組成。尺寸變形單元主要是六面體單元,見圖1。
圖1 有限元模型
根據(jù)“分區(qū),分類,定性和定量”的原則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仿真計算分析了基坑施工過程對土壤應力和變形的影響[2]。
第一階段(CS1 條件):初始地應力分析,檢查位移補償?shù)钠椒綖榱悖M土體固結(jié)過程。
第二階段(CS2 條件):支樁施工。
第三階段(CS3 條件):開挖至地表以下2.1m,第一條鋼支撐線在地表以下1.4m 處施工。
第4 階段(CS4 條件):開挖至地表以下9.2m,并在地表以下8.4m 處建造第二根鋼支撐線。
第5 階段(CS5 條件):在地下14.0m 開挖,第三條鋼支撐線在地下13.2m。直支座預應力為400kN,對角支座預應力為450kN。
第六階段(CS6 條件):開挖至地平面以下18.2m 處,18.0m 處C20 混凝土層厚200mm。
圖2 為不同操作條件下基坑的水平運動與基坑的深度之間的關系曲線圖。18.2m 深度的基坑最大水平位移為10.9mm,基坑東西向-16.7m 有最大水平位移為9.3mm??觾?nèi)土壤層深度為10~21.3m,圓形礫石層厚度,內(nèi)聚力等于0,抗剪力與相鄰土體差值大,施加力時產(chǎn)生側(cè)向位移較大,這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圖3 為工況CS6 基坑水平位移云圖。
圖2 不同工況下基坑水平位移與基坑深度關系曲線
圖3 工況CS6 基坑水平位移云圖(單位:mm)
(1)圖4 為基坑開挖過程中豎向位移曲線。由圖4 可知,在CS6 工況為47mm 時,基坑底部的豎向位移最大,最小豎向位移為-6.9mm(下沉),同時出現(xiàn)基底邊緣位移,為-10.2~11.8mm(下沉)。為避免礦井底部強局部變形造成的破壞?;A坑底部的垂直位移變化較大,而基礎坑的垂直位移變化不大。為了避免礦山底部的強局部變形引起的損傷,有必要在礦山底部采取技術(shù)對策。
圖4 不同工況下基坑豎向位移曲線
(2)圖5 為CS6 運行條件下基坑周圍地面垂直位移的云圖。圖上可以看到,一旦開挖溝槽已經(jīng)結(jié)束,豎直位移坑(沉降)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小,基坑邊和改變地表沉降率為30m 的坑邊外地表沉降速率接近于0。更具體地講,當坑壁的距離是0~30m,地表沉降坑周圍顯示一個線性變化,從而減少8.2mm,達到了19.4-7.8mm。當坑墻是80m 的距離,基礎坑周圍表面的沉降值對應于30mm 的警告值。
圖5 工況CS6 時基坑周邊地表豎向位移云圖(單位:mm)
圖6 顯示了在CS6 條件下圍護樁水平運動的云圖,該圖顯示了圍護樁的最大水平位移為10.9mm,并且發(fā)生在深度18.2m 處,低于警告值24mm;當達到CS5 和CS6 條件時,圍護樁移動為0,并且坑周圍的土壤質(zhì)量實際上已穩(wěn)定。這表明,鋼支撐進一步防止土體和樁進入基坑,保證基坑的穩(wěn)定,并實現(xiàn)了土體、支護結(jié)構(gòu)和內(nèi)直支護之間的力平衡。
圖6 工況CS6 圍護樁水平位移云圖(單位:mm)
3.4.1 直撐和斜撐軸力
圖7 給出了不同工況下直撐軸力變化曲線,由圖7 可知:
圖7 不同工況下直撐軸力變化曲線
(1)在開挖CS3 的狀態(tài)下豎立第一直撐;當基坑挖到CS4 時第二直撐豎起,第一條直撐的軸向力減小。從CS4 到CS6,第一直撐的軸向力的變化曲線基本保持水平。
(2)在第三直撐建成后,第二直撐的變化規(guī)律與第一直撐的變化規(guī)律相似。盡管軸向力略有變化,但總體上趨于穩(wěn)定。
(3)基坑土層為球形,內(nèi)聚力為0,抗剪強度小,水平變形大。第三直撐的軸向力從400kN 增加到1885.3kN,增加了1485.3kN,其他兩個直撐的軸向力變化不大,這表明在狀態(tài)CS6 中,第三個右隔片在限制基坑的大水平位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對角墊片的軸向力變化與右墊片的軸向力變化相似,在此不再多做敘述。
3.4.2 支撐軸力計算值與設計值比較
表1 為基坑開挖工況CS6 時各道支撐計算最大值與設計值的統(tǒng)計表。
表1 支撐軸力計算值與設計值對比表
由表1 可知:
(1)對于3 個直撐,第二階段計算的軸力大于設計軸的力,第三層計算的值大于設計軸的力。從上面可以明顯看出,在挖坑的過程中第二和第三支撐消除了保持結(jié)構(gòu)的任何過度運動,并充分發(fā)揮了其作為直撐的作用。
(2)必須報告第三個直接支撐軸計算值的27.3%的軸力和超限,并應采取適當?shù)募夹g(shù)措施,以通過增加直接支撐的密度來避免在基礎井施工期間發(fā)生安全和質(zhì)量事故。
(3)斜夾鉗軸的計算值與功率計算值之間的比較表明,斜軸上的力沒有超過計算值。
(1)計算和分析表明,由于在地鐵站中建造基坑而導致的表面垂直溢出在-11.8~-10.2mm 之間,并且涂層電池車頂?shù)淖畲笏轿灰茷?0.9mm,這與地鐵站中深基坑的建造而引起的地面溢出和保持結(jié)構(gòu)變形的要求是一致的。
(2)在CS5 至CS6 條件下,第三右支撐的軸力增加了1485.3kN,因此,應對第三條直撐重點優(yōu)化,增加密度,增加設計阻力,避免增加直撐。在基坑的建設過程中更為安全,防止變形和安全事故[3-4]。
(3)當在支撐裝置末端挖至下層土時,直接支撐的軸力顯著增加,在施工期間必須加強對直接支撐軸的力的控制,以確保支撐的安全性[5]。
(4)在基坑開挖階段,除第三個直撐外,支撐軸上的力明顯小于計算值,并且優(yōu)化的余地很大。在設計階段,優(yōu)化支撐結(jié)構(gòu)的布局和密度,縮小支撐結(jié)構(gòu)的尺寸,降低建設費用。
在對地鐵站進行深入研究和對結(jié)構(gòu)進行有限元分析的基礎上,加深了對明挖深基坑支護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的認識。結(jié)果表明,由于深基坑而引起的表面垂直變形為-11.8~-10.2mm,混凝土樁頂部的最大橫向變形為-10.9mm,符合西安地區(qū)的地表和井架變形特征;在基坑開挖階段,除第三直撐外,內(nèi)支架軸線上的力明顯小于計算值,并且有很大的優(yōu)化余地。內(nèi)部支撐結(jié)構(gòu)是安全且可通過的,可以用作類似建造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