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問題研究”一直是地理教學的重要模塊,但在高中地理的實際教學應用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對“問題研究”展開了詳細討論,分析了“問題研究”目前面臨的困境,以及借助項目式學習方式,提供一種突破高中地理“問題探究”教學困境的可能。
關鍵詞:高中地理;問題研究;項目式學習;教學困境;突破
“問題研究”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通過對問題進行研究,可以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但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由于經驗不足,“問題研究”教學的效果不盡人意,對此我們需打破目前的教學困境,借助項目式學習思路在實踐過程中完成“問題研究”教學的完善與突破,以提高高中地理“問題研究”教學的整體質量以及教學水平。
一、“問題研究”的概念與意義
“問題研究”是高中地理教材重要模塊,出現在高中地理每一章節(jié)的末尾,旨在將本章重要知識與現實情境相融合,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學生可以運用現有知識分析、綜合材料信息,進而能夠解決的現實問題。通過“問題研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探究式思維的形成。教師可以在教材提供的“問題研究”模塊的基礎上豐富內涵、增加情境,創(chuàng)造出更加富有生命力的教學內容。
二、項目式學習與“問題探究”
項目式學習是基于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的“做中學”理論提出的。項目式學習是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以制作作品、展示作品為目的,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的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
三、高中地理“問題研究”教學困境的產生
(一)重視程度不足,開展形式單調
高中教材《地理1》將“問題研究”附于每章末尾,雖然新教材對其內容做了一定調整,但是教師由于教學習慣,往往將“問題研究”當作是教材設計的章末習題,通常以習題講解的形式,將材料與問題一講了之。許多地理教師對其重視程度不高,為了保證教學進度,甚至不會對其展開講解。即使有的教師想帶領學生深入學習,但對于如何開展“問題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疑問,雖想要深入挖掘材料信息,促成學生的自主探究,卻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案。這就導致“問題研究”的開展次數較少,開展的形式單調。
(二)對“問題研究”教學價值認知不足
目前,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逐漸成為教育界的關注重點?!皢栴}研究”內容在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方面具有著重要價值,但是這種價值并未得到很好的體現?!皢栴}研究”基于的是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往往受多個要素共同影響,區(qū)域特征明顯,有很強的現實性,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三)缺乏有效開展“問題研究”的教學方式
教師對“問題研究”認知不足導致教學中忽視了其對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只關注其提升學生認知水平作用方面。有的教師認為只有充分學習理論知識才能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形成了重知識而輕方法,重結果而輕過程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師習慣性采用講授法的形式來開展“問題研究”,導致“問題研究”失去了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有的老師也會增加討論法教學,即使這樣,依然未達到“問題研究”的目的。最后的結果就是,以現有簡單的教育模式培育出的學生往往只會紙上談兵,對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卻相對不足。
(四)學生參與“問題研究”積極性不高
學生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頗深,在以往的地理課堂上,學生主要跟隨教師的思路來進行問題的回答與筆記的整理,這種一味接受的學習方式,雖然節(jié)約了時間,但同時也遏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方式逐漸被課本所禁錮,只會為了考試而學習。
(五)缺乏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的標準體系
在以往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考試分數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傳統(tǒng)的考試成績評價已然難以適應當前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尤其是“問題研究”學習過程是既注重過程,又注重結果的學習過程。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定成績的唯一標準的方式顯然不再適用,如何結合學生在學習中的個人表現,依據學生表現的不同水平,給予學生一個合理的最終成績,是當前“問題研究”教學所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四、項目式學習突破“問題研究”教學困境
(一)利用課程標準將項目式學習主題與高考要求統(tǒng)一
高中生始終要面臨著高考壓力,無論是何種學習方式,都不能忽略知識內容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但是同時也要清楚,高考還重視對學生能力的考查。高中學習的指揮棒是高考,而高考的指揮棒是《課程標準》。
(二)通過項目式學習分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項目式學習也是一種合作學習,強調小組成員共同圍繞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和學習,小組內的每個成員所負責的任務是各不相同的,這就體現出了每個學生自身的不同價值。學生能夠在小組內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為小組的研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每位學生都能夠發(fā)掘自己的長處,展現自己的價值。項目式學習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對“問題研究”學習的參與程度。
(三)以課堂為主線調動學生實施項目式學習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陣地,但是學生的學習未必都發(fā)生在課堂之上。項目式學習中,學生課堂外的學習占據了主體地位。而課堂教學為課下學習提供了引領作用。一般的教師利用課堂教授知識,好的教師利用課堂引導學習,優(yōu)秀的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任務是學習,學習的目標是掌握知識。
(四)項目計劃與項目實施過程深化“問題研究”
教材中“問題研究”的設計,目的并非讓學生學習案例內容、解答教材提出的問題,而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式學習可以通過項目計劃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的思路。通過項目方案的實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研究方法,體現問題研究對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用,落實“問題研究”學習目的。
五、結語
高中地理“問題研究”教學是一種全新的地理教學方式,它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述、學生記錄的地理學習方式,將“問題研究”作為地理學習的重點,通過對問題的研究探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如今高中地理“問題研究”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正處于發(fā)展期,許多具體制度還不夠完善,因此,借助項目式學習的思路,開展“問題研究”教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自主交流,做好引路人的工作,學生自己也應積極做出改變,改變以往一味接受知識的學習習慣,主動培養(yǎng)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求,成為祖國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錫孟.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模式研究[J].黑河教育,2020(12):42-43.
[2]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29(11):18-22.
[3]秦秀麗.探究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