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把菜園子分成6塊菜畦,每畦長4米、寬1米,一邊留有半米寬的人行道。老爸種了四季豆、茄子、辣椒、大蒜和幾種青菜,有時也種土豆、花生之類,能滿足夏、秋兩季全家人的需求。有了這個菜園,本為工程師的老爸儼然變身菜農(nóng),什么季節(jié)種什么菜、栽什么苗,什么時候澆水、施肥,什么時候為菜苗搭架、滅蟲,他都一清二楚。
后來,我們搬家了,老爸特地要了一個一層的房子,這樣,我們家門口就有了一個小園子,我那當(dāng)設(shè)計師的姐姐便將這個園子設(shè)計成日式庭院??刹坏揭荒甑墓し颍憬愕摹百Y本主義的小花園”就被老爸改造成了“社會主義的菜園子”。
老爸很喜歡邀請親朋好友來他的菜園參觀,可不管誰來都會被迫變成老爸的助手——“來,幫我把這些石頭搬出去扔了”,或者給你一架梯子,讓你爬到架子上去摘佛手瓜。有時候,他猛然意識到“來者是客”,而不是幫工,也會客套一下:“我把這些蔥種完就來,你等等?!边@種話聽聽就行,他不會有時間招待一個“閑人”的。種完蔥,他還要給小油菜苗搭大棚,修整絲瓜架……
門口的竹子前幾天下雪被壓斷了好幾根,老爸喃喃自語說要把其他的拴起來。我媽使眼色,讓我們趕緊進(jìn)屋:“不然你爸還要指揮你們?nèi)グ鸦睒渖系臍堁┐蛳聛?,怕把樹壓壞了。?/p>
我媽經(jīng)常在群里發(fā)一些滑稽的照片——每個葫蘆都端坐在一個藤條編織的“寶座”上,這是我爸怕葫蘆長太大掉下來摔壞,給它們做的托兒。
老爸就像養(yǎng)了一大群孩子,操了這個的心,操不了那個的:天旱的時候操心黃瓜、豆角,下雨時又念叨著花被淋壞了咋辦。雨下得多了,他希望多出太陽,向日葵就指望著太陽了;可太陽太烈了,他又擔(dān)心曬壞了繡線菊。他祈求風(fēng)不要太大,最好有足夠的蚯蚓,希望鳥糞從天而降,但鳥兒們不要把柿子啄爛了……有時候看著老爸忙忙碌碌的身影,我感覺他太操勞了,這個菜園帶給他無盡的辛苦。
可有一個夏天的黃昏,我被派去摘黃瓜,忽然體會到老爸獨有的快樂:有什么游戲比這樣的“魔法”更有趣呢?明明前幾天已經(jīng)摘空的黃瓜架,像變魔術(shù)一樣,又有黃瓜掛在藤蔓中。有什么工作比園丁的勞作更有意義呢?只有親自參與其中,潛入深處,才能逐漸領(lǐng)悟:生命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在堅硬的泥土中爭得一方立足之地。更何況,擔(dān)憂與期待,本就是園丁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而此后的豐收和分享,更讓他在精神上收獲著不為人知的滿足和欣喜。
摘自《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