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心悅 范丹華 邵 陽
隱蔽青年指的是發(fā)生在青年群體中的嚴重的社會退縮現(xiàn)象。1998年,日本精神科醫(yī)生Saito首次使用隱蔽青年(Hikikomori)一詞,將其描述為青年將自己關在家中,持續(xù)至少6個月以上,且現(xiàn)有的精神障礙不能解釋這種社會退縮的主要癥狀[1,2]。2010年日本政府頒布的隱蔽青年評估和支持指南中,將隱蔽青年定義為:由于各種因素退出社會參與(包括義務教育在內的學校教育、兼職在內的就業(yè)和家庭以外的互動),這種以家為生活中心的狀態(tài)持續(xù)6個月以上(這包含離開家但是避免和其他人互動)。
隱蔽青年是一個全球普遍的現(xiàn)象。針對15~49歲日本青年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退縮時間6個月以上的隱蔽青年的發(fā)生率為1.2%[3]。2016年對日本年輕人的態(tài)度調查發(fā)現(xiàn),2009年15~39歲年輕人中隱蔽青年的發(fā)生率是1.79%,2015年隱蔽青年的發(fā)生率是1.57%,社會退縮6個月以上的15~39歲的隱蔽青年的數(shù)量達540 000名[4]。最近日本內閣公布的關于40~65歲的隱蔽青年約有610 000名[5]。除日本外,法國[6]、西班牙[7]、意大利[8]、巴西[9]、阿曼[10]、美國[11~13]均有類似發(fā)現(xiàn)。在我國,香港地區(qū)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隱蔽時間超過6 個月的隱蔽青年發(fā)生率是1.9%,少于6 個月的社會退縮發(fā)生率是2.5%,自我認知沒有問題的社會退縮發(fā)生率是2.6%[14]。最近,Liu LL等[15]利用社交媒體探索了上海、北京、深圳三個城市的青年社會退縮現(xiàn)象,137名完成了研究,發(fā)現(xiàn)9名隱蔽青年,占比6.6%。
有研究指出隱蔽青年現(xiàn)象可能與一系列精神問題有關[16],需要加以重視,但國內對此的研究卻明顯缺乏。目前國外已開發(fā)了針對隱蔽青年的評估工具,國內卻缺乏相關評估工具。對隱蔽青年進行評估時多應用基于定義的半結構化訪談問卷。2018年Teo AR等[2]基于隱蔽青年的社會心理特征開發(fā)了自我評估工具25項隱蔽青年調查問卷(HQ-25),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重測信度和結構效度。臨界分值為42分,敏感性為94%,特異性為61%,陽性預測值為17%,可用于隱蔽青年的篩選[2]。因此,本研究希望引入HQ-25,對該量表進行漢化修訂與信效度檢驗以促進國內對隱蔽青年的研究。
1.1 對象 為上海市高校在校學生(包括本科與研究生)。對象招募以網絡形式開展,通過網絡將問卷星推送到上海地區(qū)若干高校學生的微信群組和高校平臺。感興趣的學生點擊鏈接,首頁會出現(xiàn)研究目的和知情同意,被試可選擇愿意參加并認真填寫本問卷或直接退出。研究者在指導語中留下聯(lián)絡方式,被試自評完成問卷且可在有疑問時聯(lián)系研究者。為保證數(shù)據(jù)質量,研究者在問卷中設置了質控題目,如題項32“為保障質控,本題請選‘有點同意’”,若被試選擇了其他選項,該答卷則被篩選為無效答卷。本研究獲得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參與對象均獲得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漢化 聯(lián)系原量表作者,獲得對量表進行漢化的許可。采用中、英、日文回譯法,先由兩個研究者將英文版量表翻譯成中文,并經由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討論研究后形成中文版初稿。由于HQ-25最初原版是日文,再請日語專業(yè)人員將中文版回譯成日文,回譯的日文量表與原量表基本相同。正式測試前,對20名心理學研究生進行預調查,確認條目表述是否存在理解困難的問題。根據(jù)預試驗的反饋結果,進一步修訂條目,使條目的表述更加簡明易懂,確定最終25個條目的HQ-25中文版量表。
1.2.2 工具 HQ-25為自評量表,共有25個條目,包含3個因子:社會化(11個條目)、隔離(8個條目)和情感支持(6個條目)。問卷采用五點計分,其中7個條目為反向計分。0(非常不同意)~4(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越符合隱蔽心理特性。該量表的總分范圍0~100分,42分為臨界分值,在日本成年人樣本中有較好的信度和診斷準確性??偭勘砜藗惏秃障禂?shù)0.96,分量表的克倫巴赫系數(shù)0.88~0.94[2]。本研究應用UCLA 孤獨感量表來檢驗HQ-25效標效度[17]。UCLA 孤獨感量表原量表由Russell等于1978年編制,評估被試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感。本研究使用第3版,共20個條目,其中9個條目為反向計分。量表采用4點評分,1(從不)~4(一直),分數(shù)越高表示孤獨感越高。目前UCLA孤獨感量表第3版已被廣泛應用,在大學生群體具有較好的信度,克倫巴赫系數(shù)0.94。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和Amos 26.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具體使用的統(tǒng)計學方法為均值±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驗、克倫巴赫系數(shù)等。以P<0.01,t<3 作為條目刪選標準,若t<3,則表示題項的鑒別度較差,可根據(jù)研究需求進行調整[18]。除此之外,用Pearson相關分析計算條目與總分的相關,進行同質性檢驗,篩選出符合量表理論設計的條目。使用相關分析檢驗量表與效標工具之間的相關性。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
2.1 一般人口學資料 共收集有效問卷1 066份,其中男390名(36.6%),女676名(63.4%)。年齡18~32歲,平均年齡為(22.19±2.62)歲。隨機選取36名被試1周后接受重測。
2.2 條目分析
2.2.1 量表各條目評分 對量表總分進行高低排序,將總分最高和最低的27%的樣本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樣本在量表各條目的平均得分差異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顯示,兩組樣本在每個條目上的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t>3,表示題項的鑒別度較好。見表1。
2.2.2 條目與量表總分的相關性 各條目與量表總分均呈正相關(P<0.01),且各條目與量表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4。見表1。
表1 HQ-25各條目評分及與總分的相關性(n=1 066)
2.3 信度分析 中文版HQ-25的克倫巴赫系數(shù)為0.946,社會化、隔離和情感支持3個分量表系數(shù)為0.917、0.870、0.800。社會化分量表各條目兩兩相關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關系數(shù)0.327~0.657(P<0.01);隔離分量表各條目間的相關性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關系數(shù)0.152~0.663(P<0.01);情感支持分量表的相關性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關系數(shù)0.194~0.689(P<0.01)。各條目方向一致,又有所差異,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
在重測信度方面,一周后隨機選取36例被試進行重測,量表總分的Pearson相關系數(shù)為0.932(P<0.01)。
2.4 效度分析 依據(jù)量表原有因子劃分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擬合度結果:χ2=2 113.162(P<0.001),CMIN/DF=7.769,GFI=0.838, CFI=0.876,RMSEA=0.080,結果顯示模型擬合尚可。對條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0.962,Bartlett’s球形檢驗P<0.001,數(shù)據(jù)適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優(yōu)斜交旋轉出4個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解釋61.40%的方差,見表2。固定提取4個因子,共解釋62.19%的方差,以因子載荷0.3為刪選標準,刪除“保持距離”“交流少”后剩余23個條目,旋轉后成分矩陣見表3。按照探索出來的4因子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擬合度結果見表5。由于4因子模型擬合不佳,沿用原量表提取3個因子,最優(yōu)旋轉后成分矩陣見表4。再對探索出的3因子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擬合度結果見表5。上述數(shù)據(jù)顯示,新模型擬合度未優(yōu)于原量表因子結構。效標效度方面,HQ-25中文版與UCLA 孤獨感量表總分呈高度正相關(r=0.800,P<0.01)。社會化、隔離、情感支持分量表與UCLA孤獨感量表的相關性分別為0.759、0.702、0.695,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解釋總變異量
表3 旋轉成分矩陣(新4因子)
表4 旋轉成分矩陣(新3因子)
表5 HQ-25新舊模型驗證性因子分析
Teo AR等[2]從與隱蔽青年相關的“缺乏社會聯(lián)系”“社會隔離或退縮”“避免社會接觸”以及“被社會疏遠或邊緣化的感覺”等特點出發(fā)編制了HQ-25。本研究將其漢化后在國內高校學生群體中進行信效度檢驗,從項目分析的結果來看,總分最高和最低的27%的樣本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題項的鑒別度較好。計算各條目與總分的相關性,各條目與量表總分均呈正相關。各條目與量表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4,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結果顯示,中文版HQ-25問卷信度為0.946,社會化、隔離和情感支持分量表信度分別為0.917、0.870、0.800。Teo AR等[2]1個月后隨訪121人得到的重測信度為0.920,本研究1周后隨訪36人得到的量表總分的重測信度為0.932。分量表各條目兩兩均有相關性,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與原量表在因子分析上的差異與固定因子數(shù)目以及條目刪減有關;此外,HQ-25中文版直譯自英文版,雖進行了日文回譯,但在修訂過程中,為了更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理解,對一些語句進行了調整,這可能會影響因子結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固定提取4個因子,共解釋62.19%的方差;固定提取3個因子,共解釋57.04%的方差。但探索出兩個新模型擬合度并未優(yōu)于原模型,因此建議使用原模型。
此外,因為社會化因子解釋了最大部分的方差,Teo AR等[2]曾建議,為了篩選目的可嘗試采用更短的問卷即社會化分量表。Sulla F等[19]的研究便僅使用社會化分量表(HQ-11)作為評估隱蔽青年的工具,HQ-11整體上表現(xiàn)出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問卷信度為0.85。本研究中,該分量表的克倫巴赫系數(shù)同樣達到0.917,11個條目的總分與全量表25個條目總分的相關性為0.946(P<0.01),提示在實際工作中,也可以選擇采用11個條目的簡化版。
參考以往研究,將UCLA孤獨感量表作為HQ-25中文版的效標工具。一般認為量表間效標關聯(lián)效度在0.40~0.80之間較為理想。本研究的結果顯示,HQ-25中文版與UCLA孤獨感量表總分呈高度正相關,各分量表與UCLA孤獨感量表的相關性在0.695~0.759之間,均具有顯著性,證實了兩個量表既具有共性又有相對獨立性,表明HQ-25中文版具有較好的效標關聯(lián)效度。
總體而言,HQ-25中文版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為評估青年社會退縮傾向的工具,本研究為更好地了解有“隱蔽青年”風險的個體提供了一個關鍵工具。只是本研究在非臨床人群中進行了中文版HQ-25的信效度研究,存在時間和樣本量的限制,取樣的廣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拓展,未來可使用臨床樣本進一步檢驗量表的信效度,這將在實踐應用中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