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小學生掌握基本音樂理論,并對小學生的藝術感知、情感世界進行初步培育,這一條件下小學音樂課堂通常以“體驗式教學”方式為主,但以往小學音樂課堂給小學生帶來的體驗并不令人滿意,其依舊存在“灌輸式教學”的影子,使得小學生體驗不佳,教學質量自然受到負面影響。對此,先進教育理念中提出了“教學游戲化”的新教學概念,此概念更貼近“體驗式教學”理論,能夠有效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有利于小學音樂課堂的開展,因此本文將以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為例,對此類音樂游戲的基本定義、教學理論作用進行論述,再提出具體設計方法,同時結合案例驗證其應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小學生;集體音樂游戲
在“教學游戲化”概念上,可以將教學活動視作一個包裹著糖衣的信息傳遞活動,而游戲在其中就相當于糖衣,能夠讓小學生對教學感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這樣教學自然事半功倍,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游戲化”的本質是讓教學與游戲相互融合,小學生在此過程中是甜苦并進的,并不會出現(xiàn)先甜后苦的現(xiàn)象,這一點在教學游戲化過程中必須注重的要點,也是游戲化后教學活動的特征。但在現(xiàn)代小學音樂課堂視角上,“教學游戲化”概念并不普及,很多教師依舊采用著傳統(tǒng)教學方式,雖然會刻意強調學生體驗,卻在觀念上對此概念不夠清晰,因此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游戲化,就成為了一項值得思考的問題,對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進行研究,具有推動音樂教學游戲化落實,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現(xiàn)實意義。
1.集體音樂游戲的基本定義與教學理論作用
1.1基本定義
如果將集體音樂游戲視作一個教學方法,則教師與學生就是參與游戲活動的兩個角色,教師在其中主要負責主持游戲活動開展,并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導,幫助學生完成“游戲任務”,而學生在完成“游戲任務”的過程中就會調用自身所學知識、認知,且樂于接受外界(即教師處)傳遞而來的知識信息,最終將這些信息反饋到游戲中,最終完成整個游戲過程,實現(xiàn)了教學目的。
1.2理論作用
將集體音樂游戲視作一個教學方法,其理論作用大體有二,分別為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具體如下。
1.2.1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與態(tài)度
人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的學習態(tài)度取決于人對學習內容是否感興趣、感興趣的程度,若人對學習內容的感興趣程度高,則學習態(tài)度自然表現(xiàn)良好,否則反之,而學習態(tài)度的好與壞,必然會對學習質量造成正面及負面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理應讓學生保持良好的興趣與態(tài)度。這一條件下,如何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就成為了一項值得思考的問題,而通過集體音樂游戲,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加強學生學習體驗,同時游戲化教學形式新穎,因此易于激發(fā)學生興趣,隨之呈現(xiàn)出良好態(tài)度,此舉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1.2.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眾所周知,若人單純進行被動學習,則學習質量是無法保證的,但人若懂得自主學習,則其學習質量將有顯著提升,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理應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但實際上,因為現(xiàn)代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主導者是教師,而小學生普遍處于被動地位上,所以長期以來多數(shù)小學生都形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對教學質量造成了負面影響。對此在集體音樂游戲作用下,以興趣為動力,可以讓小學生的主動性大幅提升,樂于在游戲中進行學習,同時改變教師觀念,給予小學生能動性空間,提高小學生主觀能動性水平,促進他們獨立學習意識發(fā)展,反復如此即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這不但有利于教學質量發(fā)展,還能減輕教師教學負擔。
2.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方法與應用
2.1設計原則
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中的根本性原則為“以人為本”,即設計必須圍繞小學生多元特征、個性化需求等來開展,不能將其與高年級學生混為一談,否則設計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現(xiàn)象。對此,在根本性原則下可得三大細化原則,分別為設計簡化原則、興趣導向原則、高度融合原則,各細化原則具體內容如下。
2.1.1設計簡化原則
小學生年級尚幼,他們在心理上還比較稚嫩,同時還具有認知淺薄、觀念不成熟、思維能動性相對弱的特征,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中,教師不能為了實現(xiàn)“教學游戲化”而展開復雜設計,否則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就會因為設計的游戲過于復雜而出現(xiàn)能動性不足的問題,這不但會消磨小學生現(xiàn)有興趣水平,還會加大教師教育工作負擔。這一條件下,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就必須遵循設計簡化原則,所設計的游戲要盡可能的簡化,以免以上問題發(fā)生。
2.1.2興趣導向原則
不同小學生在興趣取向上存在差異,因此興趣取向就是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個性化需求,此時在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中,如果所設計的游戲不符合小學生興趣,則設計對于此類小學生而言是沒有意義的,并不能激發(fā)此類小學生的興趣,集體音樂教學將失去應有作用,可見設計必須貼合小學生興趣取向,否則將會影響到設計的有效性。由此可見,興趣導向原則是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中必須遵循的原則,教師對此不可忽視,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學生能夠在游戲中體驗音樂的美妙,同時在音樂中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
2.1.3高度融合原則
在集體音樂游戲的基本定義上可知,正確的集體音樂游戲教學方式應當是甜苦并進的,不能出現(xiàn)先甜后苦的現(xiàn)象,且若讓小學生在兩者間做出選擇,絕大部分小學生都會選擇前者,因此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必須實現(xiàn)甜苦并進。而要實現(xiàn)甜苦并進,就必須讓集體音樂游戲與音樂課堂教學活動高度融合,這里就體現(xiàn)了高度融合原則的重要性,只有兩者高度融合后,集體音樂游戲教學才能貼合小學生的選擇傾向,這也關系到設計的有效性。
2.2設計方法與應用
遵循上述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的三大細化設計原則,下文將探索其具體設計方法,并對具體流程進行闡述,同時論述各流程的應用。
2.2.1依教學要求對游戲進行選擇
“教學游戲化”目的不是單純的讓小學生做游戲,而是讓小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學、游戲兩者之間,教學才是主導,這是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的要點。在此條件下,既然教學才是主導,則設計中就必須依照教學要求來選擇游戲,通常情況下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要求包括:①互動要求,即教學本質上是一個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如果不進行互動,則代表師生兩者相互獨立,并不能實現(xiàn)教學或學習目的,因此互動要求是基本要求,不可忽視;②集體性要求,即對于普通小學音樂課堂而言,教師往往需要對數(shù)十名小學生進行教學,呈一對多的關系,因此教學本身必須包含整個學生集體,否則教學活動就會因為教師人力所限而無法開展,所以所選游戲必須具備集體特征。在兩項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要求上,建議教師將學生視作一個整體,或數(shù)個整體(若視作數(shù)個整體,則數(shù)量不建議超過五個,否則游戲會變得過于復雜),隨后根據(jù)角色立場來選擇游戲即可。如某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中就將所有學生視作三個小組,隨后選擇了“我寫你讀”游戲,過程中教師會在黑板上隨機寫下duo? do、rui? re、mi、fa、so、la、xi? ti,而每組學生會隨機分配到若干音符,隨后根據(jù)教師寫下的音符,手中有對應音符的學生需要起立,并發(fā)出正確讀音,這樣既可在游戲過程中對學生基本音樂理論進行教育,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互動要求與集體性要求。
2.2.2依照小學生興趣進行游戲改造
為了保障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的有效性,教師要遵循興趣導向原則展開設計活動,此時首先建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交流內容不要僅限于學習,還應當涉及彼此的生活,這樣教師才能準確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取向,其次教師在不同學生的興趣取向中進行篩選,盡可能找到所有學生都具備的共同興趣取向,如果沒有此類取向,則教師就要做好興趣開發(fā)工作,樹立共同的興趣取向(此舉不用過于強求,適度集中即可,若無法完全集中,可采用包含數(shù)個整體的集體游戲來開展活動)。這一條件下,教師就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共同興趣取向來對游戲進行改造,在游戲的基本模式與規(guī)則基礎上,向其中填充貼合共同興趣取向的內容,由此可發(fā)揮興趣動力作用,讓小學生在游戲中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某教師首先選擇了“聲浪”游戲,該游戲將小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對各小組發(fā)放音符1、2、3、4、5、6、7,隨后教師會根據(jù)課本某歌曲曲譜讀出1、2、3、4、5、6、7(do 、re、mi、fa、so、la、 ti),有對應音符的學生需要根據(jù)教師所讀發(fā)聲,由此完成集體聲浪式演唱。其次教師所選擇的課本歌曲應該是所有小學生都喜歡的歌曲,這就貼合了小學生興趣,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2.2.3游戲與教學的融合
在高度融合原則下,教師必須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傳遞教育信息,實現(xiàn)甜苦并進,這一點在以上兩個設計步驟的舉例中已經(jīng)實現(xiàn),文章此處就不多加贅述,僅對融合要點進行論述:①任意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集體音樂游戲都要具備傳遞教學內容的作用;②任意集體音樂游戲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不宜過多;③融合后的音樂教學活動要適當保留小學生主動能動性發(fā)散空間,教師不宜過度干預;④教師在主持游戲的過程中不要將教學內容單獨摘出進行講解,避免游戲與教學分離;⑤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游戲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加強學生游戲體驗,讓學生將游戲化教學視作一種“能讓人感到輕松”的活動,逐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由此當五大要點全面落實,則游戲與教學的融合程度就會達到較高水平,能夠充分發(fā)揮集體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作用,體現(xiàn)“游戲化教學”的主旨。
3.結束語
綜上,本文對小學音樂課堂中集體音樂游戲的設計進行了分析,闡述了集體音樂游戲的基本定義與教學理論作用、小學音樂課堂集體音樂游戲設計方法與應用。通過分析可知,集體音樂游戲雖然在本質上是一種游戲活動,但如果將其與小學音樂課堂教育活動融合,則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育活動局面,因此小學音樂課堂中集體音樂游戲設計是有利舉措,可行性良好。采用文中提出的設計方法,可以成功實現(xiàn)設計目標,根據(jù)設計應用成果可知,小學音樂課堂中集體音樂游戲設計能起到解決以往問題,推動小學音樂課堂教育質量提升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燕英娜.淺析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6,36(003):119.
[2]黃金花.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科普童話,2016,000(038):P.85.
[3]朱曉菲,李博.小學音樂課堂中集體音樂游戲的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19(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