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廣西大苗山的元寶山腳下,有一個村子叫江門村,距離融水縣城50多公里。這里崇山峻嶺郁郁蔥蔥,碧水蕩漾,生活著善良淳樸的村民。因為山石多,田地少,加上交通和信息閉塞,村民們在貧困線上掙扎。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少村民紛紛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日夜守護著這寂靜的村子。
楊寧是這里土生土長的人,從小父母就常年在外打工,她跟著奶奶一起生活成長。小時候看到奶奶勞碌的身影,她學著為奶奶分擔一些農活,漸漸地養(yǎng)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樸素的品質。她目睹鄉(xiāng)親們因為貧窮在寒冬里還穿著破舊單薄的衣服,晚上也只能點煤油燈照明。她看到別人吃糖的時候,她也特別想吃,可是奶奶沒錢買給她吃。鄰居們疼愛她,送給她兩顆糖,她揣在懷里好多天都舍不得吃。
楊寧上學的時候刻苦用功,成績一向優(yōu)異,是同學學習的榜樣,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10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畢業(yè)。
楊寧原本可以到大企業(yè)工作,過著安穩(wěn)舒適的日子。昔日的同學都在城市里發(fā)展,就連村里的姑娘也都想找個合適的人嫁到城里去,不愿回到小山村生活??墒撬辉鸽S波逐流,而是選擇逆流而上,重回故鄉(xiāng)的懷抱。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是她永遠魂牽夢縈的地方,故鄉(xiāng)有她深愛著的鄉(xiāng)親們。奶奶希望她在縣城里工作,這樣周末的時候偶爾還可以回來看看奶奶。她了解奶奶的心思,她不能讓奶奶孤單無依。因為奶奶年老體弱,時常還會發(fā)病,必須有人照顧。于是,她毅然決然地返回家鄉(xiāng)。此時,家鄉(xiāng)剛好選聘大學生“村官”。她想:大苗山養(yǎng)育我長大,何不留在這里為改變家鄉(xiāng)貧窮面貌獻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就這樣她在家鄉(xiāng)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一開始,村民們覺得楊寧和其他年輕人沒有兩樣,只不過是來農村“鍍金”罷了,不會干出什么名堂來的,遲早要從這里跳出去,遠走高飛??墒菍τ诔醭雒]的她來說,骨子里深藏著堅忍不拔的品質,她希望能改變家鄉(xiāng)貧窮的面貌。
楊寧發(fā)現基層工作并不像她想象中那樣簡單,許許多多煩瑣的事接踵而至,但她依然充滿著信心,把困難當作對自己的一次次考驗,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她立志要干出一番成績來,要為村民們干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而不是紙上談兵,或是走過場。
二
楊寧觀察到安陲鄉(xiāng)漫山遍野都生長著竹子,竹子資源非常豐富,如果把這些資源推銷出去,就可以給村民帶來增收。村民對竹子進行初加工,然后賣給縣城的商戶,再銷往全國各地。這樣不僅銷售量不大,而且中途轉好幾次手,村民的收益自然就低。為此,楊寧親自跑到北海以及廣東、海南等地尋找需要竹子材料的商戶,與他們簽訂銷售協(xié)議?;卮搴笏J款5萬元建立起竹子收購點。竹子材料銷量逐漸增大,價格也隨之提高,村民們的收入自然增加了。2012年一個冬天的夜晚,她跟著運竹子的車輛奔馳了一整夜,晚飯都沒吃,天剛亮時到達柳州。在交貨的時候,她發(fā)現運送的竹子中間夾著一些發(fā)霉的竹子,這下她愣住了,眼淚像斷線的珠子掉落下來。商販們看出她的真誠,勉強收下了這批貨,但她還是幫村民墊了600元錢?;貋硪院笏堰@件事告訴了村民,最后說道:“這次我?guī)土四銈?,但信用是花錢買不到的?!蓖ㄟ^幾次接觸,大家都知道了她的真誠、守信。在她的牽線下,村民們的竹子源源不斷地運出山外銷售。她收購竹子的價格高出市場的價格,再平價賣給商戶,沒有從中賺取一分利潤。村民們都愿意把初加工的竹子送到她這里來銷售,再也沒有出現劣質假冒的現象。
要想帶動村民致富必須要發(fā)展產業(yè),不能“等、靠、要”,只有尋找到適合當地水土、銷路好的產業(yè),才能真正帶動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所以楊寧一邊研究一邊實踐,希望能研究出好產品,有好收益后再推廣給村民。
三
楊寧發(fā)現大苗山的人喜歡吃辣椒。她聽到消息說融水縣城里有一家公司提供種子和化肥,不僅技術免費,辣椒成熟收成后還幫收購。她想這個項目沒有什么風險,只要種出大量辣椒,就會有收入。而且現在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有不少的土地荒蕪,非??上АK堅诹莸耐瑢W一起投資種植辣椒,并簽訂了合同。
楊寧回村里流轉了50畝土地來種植辣椒。招來20多名村民平整土地。她和村民一起頂著烈日揮舞著鋤頭,汗水灑在一塊塊堅硬的土塊上,小心翼翼地種下一顆顆細小的辣椒苗……她一有空就到辣椒地觀察,一棵棵嫩綠的辣椒苗在春風中搖曳,翩翩起舞,一天天長大,把綠意鋪滿了地面。隨著一朵朵小小的白色的花開放在綠葉間,一個個細小的辣椒也相繼呈現了出來。眼看收成在即,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沒完沒了的雨。大雨過后,接著是烈日炎炎,曬得地面發(fā)燙。
楊寧發(fā)現有不少辣椒樹漸漸枯萎,有的辣椒還沒有成熟就掉地上了,有的則變成黃色。辣椒這種植物適合干旱的土地,一旦水分過多,就會長斑腐爛。辣椒生病了,楊寧只好打電話找技術人員??墒羌夹g員到場后也束手無策。楊寧只好選出品質相對好的辣椒四處去推銷,跑遍了附近的鄉(xiāng)鎮(zhèn)、縣城,甚至開車到柳州農貿市場,才勉強把辣椒賣完。這次辣椒種植她和同學各自虧損10萬多元,其中不少錢是她借貸而來的。但慶幸的是,政府為辣椒基地修了一條1.6公里的沙石路,給村民下地干活帶來了方便。
正當楊寧心灰意冷的時候,父親給她打來電話,鼓勵她不要灰心喪氣,跌倒了再爬起來,年輕時的失敗不算失敗,要有倔強的韌勁,重新來過。
四
楊寧總喜歡深入村民家中,一雙解放鞋陪伴著她走家串戶,跑遍整個村子的每一個角落。她經常與村民們交談,了解村民的生活情況以及想法……
楊寧總在為村民尋找脫貧致富的道路。
夏日的一天,楊寧在村部門口看到一位阿嫂正挑著一擔西瓜去街上賣。楊寧了解到地里還滯留不少的西瓜,便拍了幾張照片發(fā)到微信朋友圈。沒想到一下就紛紛發(fā)來了訂單,很快就銷售一空。想不到這又甜又沙的西瓜這么受大家的歡迎,于是她就籌劃種植西瓜,要把小西瓜變成大產業(yè)。
江門村海拔高,山間時常霧氣彌漫,很適合種植西瓜。楊寧開始是自己試種,果然很快就有了收益。她又號召十幾個阿嫂一起來種西瓜。她們挑來泉水給西瓜秧苗淋水,所以把這些西瓜稱為“泉水西瓜”。
西瓜成熟后,楊寧通過現場視頻直播銷售“泉水西瓜”,一天就銷售了1800斤,銷到融水、融安、三江、柳州等地。一年內可以種植兩茬西瓜,原來種水稻一畝收入1000元,現在一畝地收入4000元?!叭鞴稀背蔀槊缯锏囊粋€好產業(yè)。村民們有了收入,臉上露出了樸實真誠的笑容,楊寧的心里充滿幸福,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白做,在這里也可以實現人生價值,村民們需要她帶領大家發(fā)展產業(yè)脫貧致富。
五
楊寧發(fā)現,中午的時候大人們都去田地里干活了,而學生放學回家后沒人看管就到處玩。有的騎車在路上到處飛,有的上山爬樹摘野果,有的下水游泳。這些沒有大人監(jiān)管的孩子,因為幼小無知,很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于是楊寧在村部建立了一個“留守兒童之家”。這里有課外書可以給他們閱讀,楊寧還幫助他們補習功課。她不僅像老師一樣教導學生,還像姐姐一樣照顧這些弟弟妹妹。學生們都喜歡到這里來,擠滿了這個“留守兒童之家”。
楊寧把村民們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村民梁海春在一場大病中落下了病根,癱瘓在床。家里的頂梁柱倒下了,還有三個孩子正在上學,所有的負擔都落到妻子韋翠英瘦小的肩上。面對家庭的變故,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大女兒沒有錢上學了,面臨著輟學。
楊寧得知此事后,為了不讓孩子輟學,6年來堅持資助孩子上學,并且?guī)椭汉4合硎艿捅Qa助政策。如今梁海春一家作為扶貧搬遷戶,已經搬遷到縣城里居住,在有關部門的協(xié)助下還開了一家小賣部維持生活。
楊寧說:“這些就是觸動我內心,讓我一直留在村里的原因。我要用知識,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大苗山?!?/p>
六
村民們的淳樸、善良、勤勞,給她力量和信心,使她無怨無悔地堅守在這里。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是她的夢想,心里有夢想再苦再累也值得。有一次,楊寧開車幫村民拉木耳、靈芝、干筍到縣城銷售。在回來的路上已經是夜晚,天又下起了傾盆大雨。由于道路彎曲地面濕滑,她翻車了。她的腳受了傷,住進了醫(yī)院。她想到村里還有不少事情還等著她去解決,傷還沒有痊愈,便不顧醫(yī)生和家人的反對又回村里了。
在楊寧任大學生村干部的第六年,任期就要結束了。她卻放棄了公務員和事業(yè)單位的考試。她對這片曾經灑下汗水的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她覺得村里還需要她這樣的人,她再次選擇留下來。有時候幫助老人摘菜,有時候和村民一起耕地除草,有時候與村民們一起修路……這些事雖然瑣碎平常,卻讓村民們深深地記在心里。2016年村里換屆選舉,楊寧以最高票當選為江門村委會主任。這是村民們對她這些年來工作的肯定和信任,也是對她的期望。
楊寧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為村民做實事,不是嘴里說說,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干,她不能辜負村民們對自己的期望。江門村總共有94戶貧困戶,貧困人口有362人,貧困發(fā)生率為20%。楊寧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帶領村民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
在一次走訪的過程中,有一位村民叫楊寧幫忙銷售一袋米,這不是普通的米,而是黑紫糯米,這是千百年來大苗山里留存下來的獨特糯種。黑紫糯米品質優(yōu)良,價值高,價錢是普通糯米的兩倍。
楊寧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商機,便召集村民種植黑紫糯米。為了籌備啟動資金,楊寧把房子賣掉了,總共籌集了30多萬元。在她的帶領下,全村63戶貧困戶種植了120多畝黑紫糯米。同時在稻田里還放養(yǎng)香鴨,香鴨把田里的害蟲吃掉,就不用殺蟲了,還能放養(yǎng)禾花魚。那年秋天,黑紫糯米獲得了大豐收,每畝收入增加了兩倍。全縣有不少鄉(xiāng)鎮(zhèn)的村民也紛紛種植黑紫糯米。
江門村遠離工廠,空氣清新,水質純凈,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沒有受到任何污染。但是一直以來都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楊寧召集6名大學生村官建立了“苗村倌”電商服務中心,把村民們生產出來的黑紫糯米、八角、木耳、靈芝、干筍等農產品掛在電商平臺上推銷。這些農產品得到顧客們的喜愛,每天都有從四面八方飛來的訂單。三年里“苗村倌”總共銷售貧困戶特色農產品達900多萬元,大大地提高了村民們的收入。江門村94戶326人成功脫貧,貧困發(fā)生率從20%降到0.05%。
七
楊寧的突出表現,令她獲得不少榮譽,其中有“廣西五四青年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等。
2021年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楊寧著一身苗族服飾登上了舞臺,代表全國的村干部鏗鏘發(fā)言:“我叫楊寧,是廣西柳州市融水縣安陲鄉(xiāng)江門村委會的一名村干部,我們村干部要繼續(xù)在鄉(xiāng)村振興主戰(zhàn)場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1年2月25日上午,楊寧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接受習近平總書記的頒獎,并與總書記有短暫的交談。
“報告總書記,我是苗族的,我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xiāng)江門村?!?/p>
“你辛苦了,今天我來給你頒獎?!?/p>
“感謝總書記,感謝您對廣西的關心,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關懷,歡迎您有空到廣西來指導工作。”
“廣西我會去的。”習近平總書記微笑著對她說。
這些不僅是榮譽,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擔當與使命的詮釋。她像是一朵梅花,在大苗山的冬天里靜靜地盛開,馨香幽幽,不屈不撓,永不服輸,璀璨奪目。
作者簡介:賈志鋼,苗族,鄉(xiāng)村小學教師,多篇散文作品發(fā)表于《苗山文藝》《柳州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