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春節(jié)都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jié)日??墒?,很多人卻感覺現在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還是小時候過年更加熱鬧,更有氛圍。那么,在古代,沒有手機,沒有春晚,沒有朋友圈,古人又是怎么過新年的呢?一起來穿越回古代,去過一次大年吧!
古人怎么稱呼過年?
現在,大家都把過年叫“過春節(jié)”,或許很多人認為“春節(jié)”就是古人對慶賀新年的叫法,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在以前,古人很少用“春節(jié)”一詞,大部分都說“元日”?!霸铡敝感履甑拈_始,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大年初一”。人們將這一天命名為“春節(jié)”是從1912年開始的,到現在不過百年而已。
過年怎么放假?
作為一年之首,春節(jié)受到了古人極大的重視。那么,古代的春節(jié)放假嗎?當然要放。比如,唐朝的假期和咱們現在的法定春節(jié)假期時長一樣,都是7天。到了明朝嘉靖年間,不知道什么原因,春節(jié)假期縮減到了4天;而到了清朝,春節(jié)假期竟又延長到了一個月!這讓小編著實羨慕啊……
春運路上都有哪些人?
古人過年也會踏上春節(jié)返鄉(xiāng)之旅。你知道嗎?古代也有春運,但由于交通比較落后,人口流動的數量并不大,距離也大多不太遠,因此,古代春運的主體也并非“外出務工人員”,而大多為讀書人、公務人士和商人。
古人是怎么回家過年的?
哪一種交通工具最受古人歡迎呢?步行是古人短途旅行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長途旅行,古人主要依靠各種畜力車,包括馬車、驢車、騾車等,它們相當于中國古代的“大巴”。除此之外,船也是非常舒服的交通工具。一邊乘船返鄉(xiāng),一邊欣賞沿途美景,豈不是美滋滋的?
過年怎么送祝福?
走親戚拜年是過年不可缺少的活動,古人拜年有作揖、行跪拜禮,還有拿拜帖拜年等方式。但拜年的時間是有講究的,時間段比較集中,交友廣泛的古人無法一一上門拜年,怎么辦?聰明的他們發(fā)明了一種叫“飛帖”的拜年方法,即派仆人帶上拜帖去各家拜年;各家也會在門前貼一個紅紙袋,寫上“接?!眱勺郑脕斫邮张笥鸭业摹帮w帖”。仔細一想,這不就是古代版的新年祝福短信嗎?
過年玩兒什么?
古人過年會不會很無聊呢?因為沒有電視看不了春晚,沒有手機無法發(fā)短信拜年,沒有電腦不能打游戲……當然不是!雖然沒有電和各種電子設備,但古人過年也不是在家里大眼瞪小眼、數手指頭玩兒的。那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戲曲表演、雜技雜耍等,正月十五還會有元宵燈會,以及各種廟會,等等,甚至比現在過年還熱鬧呢!
過年吃什么?
在古代,人們過年都吃什么呢?
首先就是雞蛋。古人認為,吃雞蛋可以有效防止瘟疫。
除了雞蛋,喝酒也是避瘟氣的一種好方法,古人常喝椒柏酒和屠蘇酒,因為,他們認為花椒、柏葉等都是能強身健體的良藥。
另一道重頭菜就是五辛盤了。五辛盤就是裝有蔥、蒜、韭菜、油菜、香菜五種辛辣食物的菜品,因為“辛”和“新”同音,五辛盤就有了象征萬象更新、吉祥如意的寓意。
小編覺得,古人過年的食物,不僅好吃、有營養(yǎng),還有豐富的寓意呢!是不是很棒呢?
沒有高科技、沒有手機、沒有豐盛的食物,古人的年也過得很充實熱鬧、有聲有色嘛!如今,咱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生活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可傳統的年俗漸漸離我們遠去。今年,我們不妨放下手機,和家人一起過個熱熱鬧鬧的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