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燕
【摘要】本文從低年級語文課堂實踐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抓好閱讀中的關鍵問題,明確閱讀任務,從文本出發(fā)深入理解未懂、難懂的字詞句,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提出的閱讀教學方法,均是課堂實踐經(jīng)驗之談。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策略;課堂實踐
低年級的閱讀應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開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感受力、想象力。因此,在低年級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時,本人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抓好閱讀中的關鍵問題,明確閱讀任務
在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時,很多老師會按照時間順序講述課文內(nèi)容,即先介紹鯀,再學習大禹治水的不同,從而突出大禹治水的高明之處。但本人認為,學生一方面沒有治理河渠的經(jīng)驗,雖從課文的描述中也能感受到大禹治水的優(yōu)點,但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理解。正如,曹愛衛(wèi)所說:“閱讀前,需啟動先備知識、做出預測,讓閱讀蘇醒過來。”因此,在教學前,先讓學生觀看洪水泛濫的視頻,意識到洪水的可怕后,緊接著,讓學生化身工程師各施奇招,說說治理洪水的方法,在預習了課文后,很多同學都能說出“疏導”的方法,從而解決了課文的難點之一,理解了大禹治水的高明之處。
抓好閱讀中的基本問題,就是要對課文提出中心問題,圍繞問題發(fā)散學習。在教學前期,教師可以出示問題,引發(fā)思考,但也要引導學生產(chǎn)生問題,課堂圍繞解決問題。正如《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眴l(fā)思考,從而探索答案的過程,也是活躍課堂氛圍的重要一步。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小狗學叫》一文時,學生就提出“動物本身就會叫,為什么要學?”“它是個啞巴嗎?”等問題,為了解答疑惑,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后便知道小狗不會叫的真正原因。但是問題不會戛然而止,“小狗學叫的結(jié)果怎么樣?”這一問題依然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因此,課堂上抓好閱讀中的關鍵問題,明確閱讀任務,是課堂教學“形散而神不散”的關鍵。
二、結(jié)合文本理解詞語的意思
在閱讀時,大多數(shù)學生能根據(jù)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因此學生具有了初步理解詞語的能力,但是將心中的理解形成規(guī)范的文字卻是難事。為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應先降低難度,讓學生愛上這種理解方法。以部編版教材為例,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首兒童詩歌,詩歌本就存在理解難度,還需要理解“泥濘”、“晶瑩”、“荊棘”等詞語,總體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泥濘”一詞時,提出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泥濘的路是什么天氣狀況下出現(xiàn)的?”“下雨后的泥路是怎樣的?給人什么感覺?”學生通過閱讀知道:課文中指的是下雨后的泥路,出示泥路的圖片后,同學們能說出泥濘的路就是“有很多泥巴、坑坑洼洼、不好走的路”,意思與泥濘本義相符,即算正確。
正確理解詞語后,能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課文,因此“懂課文悟詞語”,“抓詞語解課文”它們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正如于永正所說:“閱讀教學一方面是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另一方面(這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耙馕募骖櫋?,才能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三、從悟中思,從思中想,從想中提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要啟發(fā)學生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想象創(chuàng)新。以上文《大禹治水》的教學方法為例,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大禹的人格品質(zhì)后就完成了課堂的任務,或者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具有這種品格的人,課堂也就基本結(jié)束,但是學生的能力并沒有提及。在教學時,可以從理解“疏導”的治水方法出發(fā),創(chuàng)設以下情景:1.小明是203班的班長,他在管理班級時經(jīng)常不聽老師、同學們的建議,結(jié)合“大禹治水”的方法,你來勸一勸他?2.期末考試快到了,芳芳每天都很緊張,她認為要用上全部的精力來學習才能考個好成績,結(jié)合“大禹治水”的方法,你會怎么和她說呢?以上情景都是學生日常遇到的問題,在理解了“疏導”的方法后,學以致用,提高了學生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
閱讀是學生想象力的源泉,課堂上,教師不應該只著重于語文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應該以課文為鏈接,做連接學生與課外書目的“血管”。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時,學生大多會對狐貍產(chǎn)生狡猾、奸詐的印象,此時趁熱打鐵,推薦《了不起的狐貍爸爸》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時可用上這樣的說法:“其實狐貍也是一種特別團結(jié)、特別聰明的動物,不信的話,去看看《了不起的狐貍爸爸》,你肯定會被震驚的!”通過課堂引導,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目前而言,低年級課堂閱讀教學仍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形式和方法,人們常言:閱讀是創(chuàng)作之源。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閱讀的教學方法,把閱讀真正變成“悅讀”,才能讓學生充分享受閱讀的過程,實現(xiàn)“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文本個性化解讀。
【參考文獻】
[1]曹愛衛(wèi),低年級課堂發(fā)展閱讀策略的實踐[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7; 602期.
[2]于永正,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里[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