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推動雷鋒精神進校園,事關學校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古人說:“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鼻嗌倌晔亲鎳奈磥?、民族的希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的發(fā)展怎么樣,很重要的是看青少年的發(fā)展怎么樣。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他們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思維逐漸進入最活躍的狀態(tài),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懊梢责B(yǎng)正,圣功也?!鼻嗌倌杲逃钪匾氖墙探o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若是“這個時候陽光水分跟不上,就會耽誤一季的莊稼”。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順應了社會進步的時代潮流,彰顯了我們黨的先進本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體現(xiàn)。青少年學生是學雷鋒活動的主要群體之一,各級各類學校是學雷鋒活動的重要陣地。習總書記明確要求,“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xiàn)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這就要求教育系統(tǒng)大力學習、弘揚和踐行雷鋒精神,積極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機制化。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赝^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fā)揚好。紅色江山,熱血鑄就;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教育系統(tǒng)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一個十分重要的抓手就是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為主陣地,以學雷鋒志愿服務為載體,積極創(chuàng)新內容、形式和手段,真正讓雷鋒精神走進校園,走進每名學生的內心。
推動雷鋒精神進校園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方位的。從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到實踐活動、教學評價等,都應該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守正和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將雷鋒精神納入教材體系中、融入教學實踐中、列入考評激勵體系中。支持更多反映雷鋒精神的讀物進入學校,繼續(xù)深入研究、弘揚雷鋒精神,不斷賦予學雷鋒活動新的形式、新的手段和新的文化樣式。廣泛開展學雷鋒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引導青少年深化對雷鋒精神內涵的理解和認同,努力成為雷鋒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踐行者。加大學雷鋒典型宣傳選樹力度,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師生。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完善考評激勵體系,營造人人積極學習雷鋒精神的濃厚氛圍。
(執(zhí)筆:辛士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