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新俊
摘要
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是學生成長的有效途徑。通過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精心選擇素材、巧妙設計問題、圍繞課程主旨等方式,將生命教育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增強生命意識,厚植生命品質(zhì)。
關鍵詞
疫情防控 道德與法治 生命教育 教學策略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經(jīng)從應急狀態(tài)轉(zhuǎn)為常態(tài)化。疫情危機也是建立健全生命教育機制的契機。本文以統(tǒng)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七(上)“敬畏生命”一課為例,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提出以下一些策略。
一、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其本質(zhì)是增強人的生命意識,挖掘人性中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活動,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珍惜生命的可貴,欣賞生命的美好,提升生命的品質(zhì),從而能坦然面對生命中的困境與磨難,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活出絢麗多彩的人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使學生真正領悟生命,培養(yǎng)學生敬畏生命的情懷,就需要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精彩的情境,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引發(fā)他們對生命的思考。
筆者選擇了“最美逆行者”視頻組織教學,以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赐暌曨l,學生不由自主地對鐘南山院士、廣大醫(yī)護工作者以及其他一線工作者產(chǎn)生敬意,被他們的精神所折服。之所以選這個視頻材料,其設計意圖就是運用鮮活的、感人的事跡引導學生思考:我們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還要尊重、關愛、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是我們每個個體最美、最高尚的品質(zhì)。教師設計情境時,要運用那些具有說服力、時代感強的實例,才能打動人心。
二、精心選擇素材,引發(fā)情感共鳴
初中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獨立意識開始逐漸增強,但是其生理心理發(fā)育尚未成熟,因此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命態(tài)度,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守護自己的心靈,追求真善美,只有這樣,才能展現(xiàn)出生命的價值,提高其生命意識。教學過程中,選取適切的材料,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認同,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成長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因此筆者整合如下材料開展教學。
材料: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2020年4月3日發(fā)布公告,決定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志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師:疫情造成了很多人犧牲,從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教師提示:我們的一生當中難免遇到困難、挫折,如: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人為的災難、不可預知的終結……)
生:我們會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艱難的。
師: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我們又能體會到什么?
生: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們對生命要充滿敬畏。
在探究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仔細閱讀材料。學生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從而懂得敬畏生命。
三、巧妙設計問題 ,扣住學生心弦
豐富的活動設計、恰當?shù)那榫丑w驗是精彩課堂的前提條件,但是要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還需要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而這個互動,關鍵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圍繞什么樣的問題而展開。因此,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考慮幾個因素:所設計的問題是否適合學生,是否有思考價值,最終是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讓學生盡可能都參與進來,活躍課堂氛圍。筆者以“新冠肺炎治療費用”為例進行如下教學。
例: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東院乳腺外科楊青峰醫(yī)生發(fā)微博稱:“一位新冠肺炎患者醫(yī)藥費用達到了112.9萬元……”試想,如果需要自費治療,普通家庭就算傾家蕩產(chǎn),也不可能負擔得起。萬幸的是,這次疫情由國家?guī)臀覀冑I單,所有治療花費全包,否則無法想象,多少人將在這次災難中家破人亡。
師:請思考,為什么國家不計代價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教師提示:因為這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社會、對家屬的責任。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是無價的,生命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生命價值高于世間萬物。)
學生對于這龐大的治療費用表示震驚,然而更為吃驚的是這些費用全由國家支付,學生不由得感嘆國家力量的強大,同時一股愛國之情油然而生,那是發(fā)自肺腑的真實情感。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引入客觀真實的數(shù)據(jù),更有說服力。這類實例具有理性的同時,又不缺乏思想性,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
四、圍繞課程主旨,厚植生命品質(zhì)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法治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學活動設計都服從和服務于這個課程主旨。而道德品質(zhì)的提高則離不開現(xiàn)實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來源,道德品質(zhì)是在對生活的體驗和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真實的生活素材,深入探究,感悟真情,引領學生對生命的思索,讓學生厚植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優(yōu)秀品質(zhì)。筆者采用如下材料,總結提升,映射課程主旨。
材料:在安徽合肥,一份請求加入抗擊新冠肺炎醫(yī)療隊伍的志愿書引發(fā)人們關注。志愿書中寫道:“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形勢嚴峻,不斷攀升的數(shù)字讓人揪心、痛心。作為一名有著多年執(zhí)業(yè)經(jīng)驗的醫(yī)務工作者,我深知這場戰(zhàn)役的艱巨性。秉承治病救人的初心,經(jīng)過慎重考慮,我請求加入醫(yī)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醫(yī)療隊伍,與廣大一線醫(yī)務同仁一道,共同贏得這場疫情攻堅戰(zhàn)的勝利,懇請組織批準?!?/p>
師:從醫(yī)生的志愿書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什么?
(教師提示:我們對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誰的命令,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選擇。當我們能夠與周圍的生命休戚與共時,我們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在教師設計的這個活動中,學生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感悟,其思想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是學生成長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置情境、精心選材、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參與、體驗、感悟,促進學生樹立生命意識,養(yǎng)成敬畏生命的道德品質(zhì)。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陳堡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