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舟
(成都天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1731)
工作頻率:VHF 段:113 MHz~137MHz,中頻頻率:一中頻:21.4MHz(通路1)/21.7MHz(通路2);二中頻:450kHz,中頻選擇性:3dB 帶寬≥30kHz;60dB 帶寬≤65kHz,工作種類:話音AM,靈敏度:話音-102dBm((S+N)/N=10dB),鏡頻抑制:≥80dB,中頻抑制:≥80dB,動態(tài)范圍:射頻輸入從-102dBm 增至-7dBm,中頻輸出保持在-2dBm±3dB,AGC 響應時間:≤80μS,降靈:≥70dB。
接收機由帶通濾波、LNA、功分、一中放、中頻濾波、二中放、AGC 控制環(huán)路等電路組成。因為雙通道同時工作,所以每路信號的變頻,放大都需要各自的通路,考慮到盡量節(jié)約成本和空間,前端高放中的帶通濾波器和第一個LNA為兩通道公用。
圖1 接收機整機原理框圖
天線端接收信號進入接收機前端的113MHz~137MHz帶通濾波器,再送入第一個前端LNA 低噪聲放大,(以獲得足夠大的信號幅度以便于功分器的信號功率分配,同時也是為了提高整機噪聲系數(shù),此放大器要求極低的噪聲系數(shù),并且有較高的1dB 輸入壓縮點)[1]。由于第一級的LNA 不受AGC 控制,選取器件時要求其增益不能過高,以防在大信號時使第二級LNA 飽和。再經(jīng)過功分器(起到信號隔離作用和防止中頻,本振信號通過天線向外發(fā)射)分成兩路信號,兩路信號再分別送到各自通道的高放、一中放變頻放大。每個通道都包含了鏡頻濾波器、混頻器、帶通濾波器、放大器。
從高放輸出的信號進入一中的第一個通道后,通過前端的鏡頻濾波器對鏡像頻率156.4MHz~180.4MHz 進行有效的衰減,然后送入一混頻器得到第一中頻21.7MHz,再經(jīng)帶通濾波器濾波。為彌補濾波器插損,在二次混頻前,對21.7MHz 的中頻信號進行放大。在二次變頻時,通過21.25MHz 晶體振蕩器產(chǎn)生的本振和一中頻差頻得到450kHz 第二中頻[2]。兼顧接收機后端二中放的接口電平,450kHz 中頻需做進一步放大。從一中放輸出的信號通過450kHz 中頻濾波器濾波、二中放大后送信號處理模塊進行A/D 數(shù)字解調(diào)。同時輸出的450kHz 中頻信號經(jīng)過檢波,輸出AGC 射頻控制信號。AGC 控制信號送接收機模塊AGC 放大電路對接收機通路上的放大器做增益控制。
從高放輸出的信號進入一中的第二個通道后,通過前端的鏡頻濾波器對鏡像頻率155.8MHz~179.8MHz進行有效的衰減,然后送入一混頻器得到第一中頻21.4MHz,其他過程和第一個通道相同[3]。
圖3 接收機噪聲計算框圖
由于一中放增益一般選取較大,在計算噪聲系數(shù)時,只需考慮前級的噪聲。對民航空管電臺,其雙通道接收機要引入公分器,考慮功分及1dB 插順,計4dB。
根據(jù)公式:
計算可得NF=2.58=4.12dB
靈敏度的定義是:接收機接收微弱信號的能力,它取決于接收機前端的噪聲底數(shù)和射頻前端的增益。為滿足整機增益和噪聲系數(shù)要求,對前端器件的選取原則是:有源放大器要求有合適的增益和較小的噪聲系數(shù),無源器件要求有較高的隔離度和較小的插損。電臺要求在最小的射頻信號輸入不大于-102dBm[4]。根據(jù)理論如果要提高接收機靈敏度,必須有較高的高放增益和較低的前端噪聲系數(shù),但是高放增益過高,又會使進入混頻器的信號電平和噪聲干擾電平較高,容易產(chǎn)生交調(diào)和互調(diào)。高放包括了兩個低噪聲放大器,結(jié)構框圖如圖4 所示。
圖4 高放模塊組成
前一個LNA 用作放大微弱的射頻接收信號,提供必的信號幅度以便后面的功率分配,后一個LNA 為了彌補功分器和帶通濾波器的插損,同時提供必要的混頻器的接口電平。由于接收機的動態(tài)范圍從-102dB~-7dB,為了防止在輸入大信號時放大器進入非線性區(qū)或燒毀,要求第一個LNA 有足夠高的1dB 輸入點。由于兩路輸入信號同時工作,為了不至于兩路信號相互干擾,要求功分器要有較高的隔離度,同時要求有較低的插損[5]。為了避免帶外組合干擾信號進入中頻和滿足整機較高度中頻抑制,要求帶通濾波器有較好的矩形系數(shù)和較高的帶外抑制。
而靈敏度S=10log(KTB×103)+NF+S0/No
相關參數(shù)代入上式計算得:S=-115dBm,顯然滿足靈敏度為-102dBm 的設計要求。
接收靈敏度-102dBm,輸出按中頻接口-2dBm 算,接收機總增益為 GV=100dB,從接收機通道增益分配圖中可以看出,接收機的主要增益分配在二中,這樣設計有利于接收機有較大的動態(tài)范圍且使整個通道穩(wěn)定。在選擇放大器時,考慮到線損,高低溫對器件增益的影響等因素,可以根據(jù)圖中分配原則選取增益稍大于設計值的器件,以便留有足夠的余量保證通道增益。
實際所需的1dB 壓縮點應大于靈敏度加降靈:-102dBm+70dB=-32dBm。此為開放全部增益的情況。從圖 25 看出,降靈干擾信號在一濾波器就能被濾波,進入最容易飽和的一混頻器前的總增益為20dB,此混頻器的1dB 壓縮點為1dBm,則它反映在天線端的1dB 壓縮點為1dBm-20dB=-19dBm。大于所需的-32dBm。
圖2 一中放原理框圖
圖6 接收機AGC 環(huán)路框圖
接收機的常規(guī)AGC 響應時間對于數(shù)傳接收通道快速可靠的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AGC 電壓是直流電壓,后跟RC 電路組成的低通濾波器,其時間常數(shù)應根據(jù)信號的形式選擇。
接收機AGC 環(huán)路采用了前向射頻AGC 控制方式。通路中用PIN 管1N5767 組成電控衰減器控制增益,電控衰減器接在中頻放大器級于級之間,用電控衰減器的好處是它對中頻放大器的頻率特性影響較小。通過檢波后產(chǎn)生了AGC電平。射頻AGC 電平經(jīng)直流放大后,一路送二中放前端用PIN 管搭建的可變負載來改變二中增益。另一路送至高放和一中放的電調(diào)衰減器。
當輸入信號增大時,送入接收機的AGC 電平增大,超過門限電平時,送二中放AGC 開始起控,隨著信號繼續(xù)增大,送高放和一中放的AGC 也起控。隨著信號幅度的增加,高放的增益被全部控制住并對信號表現(xiàn)出衰減特性,一中放的放大量也隨信號增加慢慢降低,最后對信號表現(xiàn)出衰減特性,而二中放在AGC 起控后,增益就被一直控制在一個固定的值上面,增益量不隨AGC 的增大而降低了,保持了一個固定增益。
如果接收機靈敏度很高,但動態(tài)很小并沒有實用價值,因為稍有干擾或信號偏大就會造成接收機的阻塞。反之,動態(tài)大但靈敏度低的接收機雖不易被阻塞,但卻收不到信號,也不能滿足遠距離通信的需要。接收機的靈敏度和動態(tài)必須綜合考慮??紤]一種極端的情況,當電臺和飛機距離很近,對空臺天線正對機載天線,此時應為接收機實際收到信號最強的時候.此時接收機收到信號強度大于-7dBm。當從天線接收到的信號進入電臺后,還要經(jīng)過收發(fā)開關等無源有耗器件,因此將接收機的動態(tài)上限定為-7dBm。
在電路的設計過程中,為確保接收機的動態(tài)-102dBm~ -7dBm,接收機的動態(tài)范圍為95dB,自動增益控制范圍考慮為100dB 以上,有足夠余量來適應瞬時信號的突變。整個電調(diào)衰減器都由PIN 管搭建,一級PIN 管能衰減30dB。設計高放動態(tài)為56dB(取衰減20dB);設計一中動態(tài)為31dB(取衰減10dB);二中放是兩級PIN 管衰減動態(tài)范圍為60dB(取衰減20dB)。接收通道的增益控制量可達到100dB 以上,接收機的動態(tài)范圍是可以滿足的。
中頻抑制的指標里,射頻信號經(jīng)帶通濾波和低噪聲放大后送至混頻器變?yōu)閮蓚€一中頻21.4MHz 和27.4MHz 和相同二中450KHz。對于一二中頻的抑制主要依靠帶通濾波器的帶外抑制,以及混頻器輸入段和輸出端的隔離。由于混頻器輸入輸出間的隔離度為約40db 左右,而要達到中頻抑制大于80dB,帶通濾波器在21.4MHz,27.4MHz 和450KHz左右的的衰減必須大于40dB 以上,由于選用了兩級帶通濾波器,每個濾波器的帶外抑制都能達到40dB 以上,所以完全能夠達到對中頻80dB 的有效抑制。
在變頻器之前加鏡頻濾波器是消除鏡頻干擾的唯一辦法,由于鏡頻抑制指標要求大于80dB,如此高的衰減量,對單個濾波器的Q 值要求很高,LC 濾波器很難做到。由于接收機前端帶通濾波器對鏡頻有一定的抑制,但是達不到80dB 的要求,所以在混頻器前端再加一個鏡頻濾波器,通過兩個濾波器后,鏡頻能夠達到80dB 的衰減要求。
圖7 接收機動態(tài)增益分配圖
為提高民航機載通信接收效果,設計一種民航機載雙通道接收機,分析接收機組成及工作原理,并對各技術指標計算分析,由此完成本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