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艷杰
著名作家冰心于1904年隨父母遷至煙臺,因其住所瀕臨海邊,煙臺的大海和燈塔給她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冰心曾滿懷深情地寫下這樣的詩句:“我最喜歡在風雨之夜,倚欄凝望那燈塔上一停一射的強光。它永遠給我以無限的溫暖快慰的感覺!”這座給冰心帶來“溫暖快慰”的燈塔,便是煙臺山燈塔,而那時的燈塔還不是現(xiàn)在的模樣。
1905年,煙臺山老燈塔建成,上面放了一盞三等明滅燈,燭力達33000支。為了引導船只停船靠岸,燈分為紅、白二色弧光,白色弧光用于指示船只于崆峒各島問向南或向西航行之用,而紅色弧光所及之處則為危險地帶。燈每10秒閃放紅、白光各一次,光柱有效射程達31.5公里。
“上世紀60年代,煙臺市區(qū)還沒有幾棟超過5層的樓房,煙臺山上的老燈塔依著煙臺山的頂峰,在幾公里遠的地方就能看到。”煙臺居民蔣奶奶回憶起老燈塔仍記憶猶新。據(jù)她介紹,當時他們家就住在煙臺山附近的順泰街,每天傍晚時分,站在院子里就能看到燈塔的光束一陣一陣地從煙臺山上打過來?!坝杏H戚從內陸地區(qū)來煙臺探親,從未見過燈塔,不知道燈塔發(fā)光是為什么,每當我給他們講解燈塔的由來及功能時,總有一種自豪感?!?/p>
后來,碼頭、港口飛速發(fā)展,來往煙臺的船只每年呈倍數(shù)增長,港口吞吐量幾萬倍增加,煙臺山老燈塔遠遠不能滿足發(fā)展的需要。1982年,歷時77年的鐵制燈塔被拆掉。1986年,如今的燈塔開始破土動工。1988年4月,重新建成的燈塔矗立在原燈塔西側山頂上。
“新燈塔集導航、旅游、海上交通指揮于一體。”管理燈塔十余載的曾昭印老人介紹說,新燈塔由清華大學設計,總高49.5米,海拔高89.2米,共13層,底部3層采用古堡式造型建筑,可供200余人觀賞海港景色。新燈塔的外形似倒扣的海螺,內設電梯可直通11層觀光臺,游客通過45倍望遠鏡可鳥瞰煙臺海岸線和市區(qū),若遇晴天還可以看見廟島和養(yǎng)馬島。真是腳踏碧波,頭頂白云,港城仙景,歷歷在目。
在燈塔頂部的360度圓形觀光瞭望臺上,曾昭印仔細講解了當時如何在這里指揮船舶進出港口,并介紹了燈塔的最核心部位——燈光旋轉區(qū)域。曾昭印打開旋轉罩,里面一盞1000瓦的大燈泡著實令人吃驚?!按蜷_燈后,燈不動,外面的透鏡罩在不斷旋轉,同一方位每隔9秒就會有一束光打過去,最遠射程達40多公里,為海上航行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痹延〗榻B說,以前船只進出港都要請示燈塔,塔臺允許方可通行。
現(xiàn)在新燈塔的指揮功能雖已移交給現(xiàn)代化的雷達航標,但是每天晚上,燈塔還會為那些進出煙臺的船只指引方向,這一點至今無可替代。經(jīng)常乘坐輪船往返于煙臺和大連之間的孫成海對此頗有感觸,每次從大連乘船回煙臺,當視線里隱約看見一束束燈光閃過,就意味著煙臺到了,燈塔發(fā)出的光亮在那一刻恰似自己的親人在遠處召喚一般,讓他心里很激動。
直至1986年煙臺山燈塔改建之初,老燈塔幾乎是煙臺市區(qū)內最高的建筑,所以很多人從那時起就把它當成煙臺市的地標。重建后,新燈塔功能升級,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被譽為“黃海夜明珠”,煙臺市也將燈塔作為自己的城市地標。
郭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