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皮辛
“這個地方不是榮譽之地,這里沒有值得紀念的逝者……這里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這里的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危險的和令人厭惡的。這是對危險的預警。”這條信息是“廢物隔離試點項目(WIPP)”的“長期核廢料警告”,該項目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下方的穩(wěn)定巖石中,深度達610米。這個龐大而復雜的隧道和洞穴群旨在容納美國軍方最危險的核廢料。
與人類在地球表面行走的30萬年相比,這種廢物為害人類和環(huán)境的時間更長。WIPP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獲得許可的深層地質(zhì)處置庫。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芬蘭也將開設類似的設施。
在未來10到20年,當這座設施裝滿后,洞穴群將會坍塌,被水泥和灰土掩埋,目前聳立此地的建筑物將被抹去,取而代之的將是“我們這個時代穿越時光深淵進行溝通的最艱巨的努力?!?/p>
該計劃要求使用7.6米高的花崗巖柱,標記整個10平方公里遺址的外邊界。在此范圍內(nèi),有一個高10米、寬30米的土墻,標明了深層地質(zhì)處置庫的實際占地面積。然后,在土墻內(nèi)部還有花崗巖柱圍成的正方形。
這個巨大的“請勿進入”標識的中心有一個房間,里面包含該遺址的信息。Eileen防止信息變得無法讀取,在6米以下埋著另一個標識,并且還設置有一個備用的信息房,儲存了同樣的信息。有關WIPP的詳細信息將存儲在世界各地的許多檔案館中,并在特殊紙上加蓋必須保存10000年的說明。
歡迎來到核符號學的世界。為WIPP提出的宏大前景部分受到了科幻小說的影響。核物理學家、工程師、人類學家、科幻作家、藝術(shù)家和其他人士都進入了這個非常廣泛而深奧的研究領域,開始研究未來的人類——以及在人類消失后出現(xiàn)的任何智慧生命——會以何種方式得到關于這些致命遺產(chǎn)的警告。
遺憾的是,用巨大的混凝土“荊棘”覆蓋儲存遺址的想法沒有被采納。還有人提出,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能使自身永久存在的“原子祭司”,用傳說和儀式在遺址周圍創(chuàng)造一種世世代代的恐懼感。當然,這種想法也沒有被接受。1981年,語言學家托馬斯·西博克首次使用了“核祭司”這個詞。還有一個更加離奇的建議:飼養(yǎng)一種暴露在核輻射下會變色的貓,這就是所謂“射線貓”的概念。這種貓就如同“喵星人蓋革計數(shù)器”,在幾千年的時間里,如果它們改變顏色,就相當于向人類發(fā)出“趕快逃跑”的警告。很顯然,這個想法過于異想天開,但諷刺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射線貓運動”,推出了相關的T恤、歌曲和紀錄片。
在英國牛津郡的鄉(xiāng)村有一間明亮、現(xiàn)代的會議室,讓人絲毫都不會聯(lián)想到新墨西哥州的沙漠,或是“原子祭司”的話題,但實際上,它們的關系要比我們想象的緊密得多。這里是英國原子能管理局和卡勒姆核聚變能源中心(CCFE)的所在地,二戰(zhàn)時曾作為機場。CCFE便是英國的核聚變實驗室。1947年,英國同時也是西歐的第一個核反應堆開始運行,地點是在哈威爾的一個機場舊址,這里也是英國放射性廢料管理有限公司(RWM)的總部。
徹麗·特威德教授是RWM的首席科學顧問,而主題專家詹姆斯·皮爾森也在這家公司任職;他們的工作是研究如何為英國的核廢料儲存庫選擇合適的標記。這個設施將花費200年的時間來規(guī)劃、建造、填充和密封。與世界上其他類似的機構(gòu)一樣,RWM有義務考慮任何提議地點的標記選項。
人為干預工作組成立于1981年,旨在尋找可行的方法,減少未來人類無意中闖入放射性廢料隔離設施——主要是擬議中位于內(nèi)華達州拉斯維加斯附近的尤卡山核廢料儲存庫——的可能性。人們普遍認為,這個工作組開創(chuàng)了核符號學領域。
如今,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核能署式繼續(xù)著這個工作組的工作。2011年他們啟動了“記錄、知識和記憶的跨代保存”計劃(RK&M計劃)?!癛K&M的作用是研究有效手段,以減少人類無意中侵入地質(zhì)處置庫的可能性,以及增強未來社會做出明智決策的能力。”核能局放射性廢物管理前副主管,現(xiàn)任經(jīng)合組織核能局IFNEC技術(shù)秘書處負責人格洛里亞·鄺博士說。
該倡議提出了一些建議,例如如何在將來幫助人類做出明智的決定,例如圖書館、時間膠囊和物理標記?!拔锢順擞浳锟梢允沁z址上或指向遺址的像方尖碑一樣的單個物體,也可以是許多像一簇尖刺一樣的物體?!卑@铡たㄅ硖夭┦空f,他是核文化研究小組的召集人,也是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的教授?!白詈貌灰回Q立一塊會被推倒的巨石,而是把成千上萬個小標記埋在地下,等以后再發(fā)現(xiàn)。他們甚至可以使用分散的藝術(shù)品,比如羅馬硬幣?!?/p>
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到今天,全世界只有6%的人口可能認得三葉草標志,即黃色背景上的三個黑色葉片,這是輻射的象征。
另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日本東北地區(qū)已有1000年歷史的海嘯巨石的含義仍被人們所理解。問題是,一些當?shù)厝诉x擇無視預警信息,在易受海嘯影響的地區(qū)建房。他們在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布魯塞爾的藝術(shù)家兼研究員塞西爾·馬薩爾特認為,要想讓標識經(jīng)得起未來的檢驗,它們需要成為“核文化的一部分,有自己的紀念碑、標記和儀式。目前我們看到的只有放射性符號?!?p>
在她的工作實驗室中,馬薩爾特設想了一個創(chuàng)意實驗室,該實驗室坐落在廢物儲存庫上方的一系列金屬錐和圓頂中。她說:“它將匯集新一代的音樂家、考古學家、作家、經(jīng)濟學家、藝術(shù)家、生物學家和詩人,共同研究將記憶傳遞給下一代所需的標記?!?/p>
2011年,美國藝術(shù)家布萊恩·麥戈文·威爾遜和坎布里亞大學美學教授羅伯特·威廉姆斯走得更遠。威廉姆斯說:“在坎布里亞煉金術(shù)中,我們探索了原子民俗物品、服飾、物品和儀式的威力,目的是在坎布里亞核海岸的遺址周圍營造口碑相傳的傳統(tǒng),這樣就永遠不會忘記它們。”例如,我們可以設計一件受到“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所穿衣服的啟發(fā)“核祭司”的衣服。然后在坎布里亞的考古遺址拍照留念,以測試人們以及西博克的想法。
馬薩爾特表示:“藝術(shù)家很容易被核工業(yè)視為顛覆者,但現(xiàn)在一些工程師、導演、開明和有修養(yǎng)的領導人已經(jīng)意識到藝術(shù)的價值。”
卡彭特認為:“行業(yè)討論通常只針對某一特定遺址,但作為藝術(shù)家,我們更感興趣的是對核工業(yè)的整體全局看法。不要只關注其中的一部分,而是要關注整個過程,然后再看整個標記系統(tǒng)?!?/p>
最后,“RK&M”倡議提出了系統(tǒng)是解決方案的想法?!皼]人敢說這是一個神奇的場所,”參與該倡議的詹姆斯·皮爾森說,“最成功的方法是擁有許多相互補充的系統(tǒng),例如將物理標記與存儲在大量檔案中的有關遺址信息結(jié)合在一起。這意味著你需要深度防御,如果有一份檔案沒有得到維護,或者起火了,那么你就需要備份了。”
這些系統(tǒng)還嘗試將這些設施融入未來社會,而不是嚇跑人們。
皮爾森說:“你不必像WIPP目前計劃的那樣,用威脅的表情和危險的符號來嚇跑人們。你需要嘗試將那里的情況告知人們,以便他們自己做出明智的決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