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天星
內容摘要: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小古文淳樸典雅,簡俗雋永,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和文明傳承的媒介之一。將其請入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升學生高雅而脫俗的審美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作為語文學習過程中課內教材的補充性資源,要從兒童的視角進行整體關照,合理研制誦讀內容;契合兒童的認知興趣,準確挑選誦讀策略;推動兒童的讀寫結合,感知二次創(chuàng)作的樂趣,真正感受中華經(jīng)典的豐富意蘊,從而促進學生不懈的認知追求。
關鍵詞:古文 課堂教學 視角 教學策略
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淳樸典雅的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和文明傳承的媒介。翻開小學語文課本,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蘇教版還是部編版,我們的教材中很少有文言文的身影。但進入初中、高中后,文言文的大量涌現(xiàn),讓不少學生直呼“晦澀難懂”。如何能讓小學生在語言的黃金期得到最純正的文言啟蒙教育,做好與中學的文言銜接工作呢?越來越多的教師們帶著這樣的疑問重新審視一線課堂,在積極地探索教學中,小古文教學被請進了課堂,嵌入了教材,更打動了一批又一批的小學生,讓古典文化的種子在他們心中落地生根。古文的學習更培養(yǎng)了學生高雅而脫俗的審美觀,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一.小古文簡釋
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教育學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是這樣解釋的:“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倍」盼氖歉邼舛鹊哪刚Z營養(yǎng)品。
?。浩绦?,簡俗易懂,富有情趣。為了符合小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小學階段所選篇目也均是短小易懂有趣的古文,如《放風箏》《盤古開天地》《龜兔競走》等。
古:古風古韻,文字質樸,典雅雋永。充滿音韻美感的語言規(guī)律仍讓人耳目一新,獨特的語言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人。
文:文章的謀篇布局毫不含糊。篇幅雖然短小,但其表達更有節(jié)奏和音韻,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千字文》)。四字一頓,朗朗上口,節(jié)奏鮮明。古典文化是華夏民族悠久燦爛文明史上的明珠。[1]
二.小古文的課堂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的確,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但文言文難易差別極大,有的極其典雅奧僻,有的淺近通俗。那么小古文的教學選擇一定要契合兒童實際,只有找對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一)從兒童的視角進行整體關照,合理研制誦讀內容
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中高年級兒童從形象思維開始向邏輯思維過渡。小古文的內容種類繁多,我們在選擇時,一定要結合孩子的認知需要和認知特點,從兒童的視角進行整體觀照。我認為,我們在選擇小古文時,一方面不宜過于膚淺,要讓學生借助等跳一跳的方式,初知古文大意。另一方面,也不能選擇生字過多、理解深奧的內容,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一下子澆滅學生的熱情。
比如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我選擇了《日時》這一課,小朋友們就特別感興趣:“一日一夜,分為十二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長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長。夜半為子,日中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背踝x過后,孩子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疑問:數(shù)學課上我們剛學過,一天是24小時,古人為什么說是“十二時”呢?這里的“日”字為什么扁扁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夏天是白天長,晚上短,而冬天又不一樣了呢?在配合觀看動畫演示視頻、做“日、曰”的辨析游戲、講解科學小知識后,同學們再誦讀這篇小古文時恍然大悟,并興致勃勃地回家給爸爸媽媽們當起了“小博士”。剛好在下學期語文書的語文園地中出現(xiàn)了需要理解背誦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十二生肖口訣,同學們毫不費力地就能理解并背誦了。
其次,小古文的選擇也不能脫離規(guī)定的學段目標而單獨存在。比如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課標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對中年級學生的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對于高年級學生,課標要求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因此,教師要善于選擇契合學段目標的小古文,引領學生在聯(lián)系語境中能夠感知語言表達的魅力[2]。
(二)契合兒童的認知興趣,準確挑選誦讀策略
1.形象認知:圖文并茂
對于小學兒童而言,無論處于哪個階段,圖文并茂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領學生進行小古文學習,我們可以采用讓學生在繪制圖畫的過程中感知小古文語言之美、意境之美。
比如在教學《菊》這篇小古文時,“其瓣如絲、如爪,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 ,種類繁多”這句話的理解是個難點。在語言講述過后,學生依然一臉迷茫,在腦海中不能浮現(xiàn)出具體的畫面。我立即改變了策略,進行了這樣的引領:自己反復地讀一讀這句話,請你將文中描述菊花外形、顏色的詞語圈畫出來,并將文字描述的畫面在小組交流中繪制出來。學生描畫了圖形,有的狀如細絲,有的形如雞的腳爪;有的涂上了黃色,有的涂上了大紅色,有的涂上了赭紅色。在展示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圖文對應。形狀上什么是“如絲”“如爪”,顏色上什么叫做“或黃、或白、或赭、或紅”。最后將學生繪畫的圖一起出示,配合播放菊花各種姿態(tài)的圖片和視頻,引導學生明白這便是“種類繁多”。
2.動作認知:情境表演
兒童喜歡模仿,喜歡學習,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們的這個心理,把角色扮演帶到課堂中來。
以《貓斗》一課為例:“黃白二貓,斗于屋上,呼呼而鳴,聳毛豎尾,四目對射,兩不相下。久之,白貓稍退縮,黃貓奮起逐之,白貓走入室,不敢復出。”寥寥數(shù)句生動地描寫了黃白兩貓打斗時激烈的場面, 語言極富有畫面感,更是情景表演的絕好素材。以“斗”字為文眼,抓住“呼呼而鳴”,感受黃白二貓的生氣;群體討論研究“聳毛豎尾,四目對射”,想象二貓相斗時的神態(tài)、樣子。讓學生在群體表演中理解大意,在歡樂的氛圍中享受學習古典文化的趣味性。
(三)推動兒童的讀寫結合,感知二次創(chuàng)作的樂趣
小古文的語言凝練簡潔,極富意境之美,是引領學生進行語言辨析、積累、創(chuàng)造的絕好素材。而對于如此精妙的語言,決不能停留在細細品味的層面上,而要從細微處感悟它的精髓,從而在悅納體悟的角度上促進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閱讀和寫作是一個整體,在朗讀、理解小古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此為范本嘗試多種形式的寫作。
還是以《貓斗》一課為例,學生在經(jīng)歷頭腦風暴后寫下了這樣生動的文字:
《雞斗》
紅黑二雞,斗于院中,喔喔而鳴,聳毛拍翅,四目對射,兩不相下。久之,紅雞稍退縮,黑雞奮起逐之,紅雞走入窩,不敢復出。
《狗斗》黑黃二狗,斗于場上,汪汪而起。黑狗沒尾,黃狗翹尾。黑狗稍退縮,黃狗奮起咬黑狗耳,黑狗搖頭擺身,非甩不可。黃狗贏了,得意洋洋。
……
仿寫文言文,就像模仿繪畫、模仿唱歌一樣,其模仿的難易度取決于被模仿物是否特點鮮明。特點越鮮明,學生越容易模仿。而且,他們沒有受到任何關于文言的條條框框約束,全憑著對語言的直覺來寫,以游戲的心態(tài)來寫,文字反而顯得渾然天成,沒有雕琢之氣。
在課堂上還可以安排各種類型、不拘形式的寫,如補寫文言、續(xù)寫文言、讀文言寫白話、讀白話寫文言等等,實踐證明,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游戲”。
三.結語
赫欽斯認為,“古典的學問是我們各門學科得以生長的土壤,各門學科最后就得依靠這個土壤”。小古文淳樸典雅,簡俗雋永,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和文明傳承的媒介之一。將其請入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升學生高雅而脫俗的審美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語感猶如樂感,有沒有童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將來能抵達的人生高度和專業(yè)成就。
作為語文學習過程中課內教材的補充性資源,要從兒童的視角進行整體關照,合理研制誦讀內容;契合兒童的認知興趣,準確挑選誦讀策略;推動兒童的讀寫結合,感知二次創(chuàng)作的樂趣,真正感受中華經(jīng)典的豐富意蘊,從而促進學生不懈的認知追求。
只要有合適的教材,恰當?shù)慕谭ǎW生讀文言一點也不難,而且會比中學生讀得更有興趣,更投入??傆幸惶?,“讓沒有教過文言的老師也能教文言,讓沒有讀過文言的學生也能讀文言”將不再僅僅是一句口號!
參考文獻
[1]莫曉麗.小學高段語文小古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研究[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7.
[2]陳瑤.兒童語用立場下小古文教學策略淺談[J]語文天地,2017(2).
[3]楊詮.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小古文教學的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2019(3).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