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就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guī)律。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自由朗讀,疏通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
2.認讀生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4.初讀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p>
方法: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
2.讀中理解
(1)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教師抓住“欲言又止”、“躊躇”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 “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討論:我們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4.比較句子: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過比較,并聯(lián)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
四、本課小結
本來想幫助幼龜,結果卻讓許許多多幼龜成了食肉鳥的食物,在讓人惋惜的時候,它帶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第二課時
一、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請大家看看這幅插圖,想想圖上講了什么?
2.課文六、七自然段就敘述了這幅圖的場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同時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自己的體會。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并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出“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1)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2)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當時你們就是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自然之道”的意思。領悟:“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p>
二、明確要求,引出“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和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
大理州經濟開發(fā)區(qū)滿江小學 楊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