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進行生命教育的價值
(一)幫助幼兒獲得生命的正確認識
幼兒園的生命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們對生活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對小孩子來說,生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生命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科學地認識生命,使他們對生命的理解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幼兒對抽象生命有具體的感知和理解。教師可以在科學課上引導孩子認識和接觸自然,初步培養(yǎng)孩子對生命科學的興趣。通過對大自然生命的理解,孩子們會發(fā)現自然界生命的神奇、震撼和多樣性,認識到物種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熱愛自然生活的情感。
(二)引導幼兒珍愛生命
由于年齡小,幼兒對許多安全隱患一無所知。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做好生命教育。我們需要讓孩子們知道哪里有危險,如果做了一些危險的事情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這樣,幼兒最初就會明白,他們必須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而且,教師要引導孩子認識生命的脆弱性和艱巨性,讓孩子們自己意識到安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覺照顧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外界強迫的生活。安全知識。這樣,孩子們就會自覺地在生活中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培養(yǎng)幼兒善良和感恩的心
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孩子們會表現出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的情感,可以減少孩子們出現心理異常的可能性,有助于孩子們的良性發(fā)展,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的和諧發(fā)展。生命教育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積極的起點,有助于幼兒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此外,兒童通過生命教育所形成的積極健康的生活情感,為其未來人生價值觀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生命教育,孩子們可以對生活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孩子們會懂得生活的美好與堅韌,懂得生活的艱辛與艱辛,進而學會感恩、尊重、分享,感恩身邊的人,初步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和感恩心。此外,愛、同情和感恩可以幫助孩子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美好的人生情懷。
二、幼兒園生命教育的現狀
(一)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態(tài)度
幼兒教師對兒童生命教育的態(tài)度總體上是健康的、積極的。他們認識到積極健康的生活教育對兒童非常重要。孩子應該理解和熱愛生活,肯定和接受自己。教師應選擇適當的教育方法和方法向孩子們講解,認同積極健康的生命教育觀對兒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認識到自己的生命教育觀會影響到孩子們。在重視程度上,老師普遍認為幼兒園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精神生活。顯然,幼兒園教師對生命教育持積極態(tài)度。
(二)教師對生命教育理解狹隘
教師對生命的理解趨于主觀化,對生命教育的理解差異很大,對生命教育缺乏足夠的理解,導致對生命教育缺乏統(tǒng)一的認識。半數以上的教師認為,生命教育基本上等同于安全健康教育、疾病預防、飲食健康,有人把生命教育理解為生命教育,如兒童情感教育、愛心教育、感恩教育、良好生活習慣教育等,以及良好的人格發(fā)展等方面。可見,教師對生命教育內涵的理解比較狹隘,過于主觀。教師自身對生命教育的內涵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加之缺乏相應的生命教育培訓和進修,使教師有了生命教育的理念。
教師融入了很多我自己的主觀臆斷和判斷,導致生命教育沒有在幼兒園實施。
(三)幼兒園重生命安全教育,輕精神生命教育
幼兒安全高于一切,安全第一。安全教育的警鐘一直在敲響,始終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兒園舉辦各種安全教育活動,教育幼兒避險、保護生命。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得很好。但是,一味強調安全教育,意味著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知識和認識。缺乏生命意識的孩子,不會真正理解生命安全為何如此重要,更不會尊重和愛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不會理解生命的珍貴和艱難。此外,調查還發(fā)現,幼兒園一直非常重視生命安全教育,教會孩子許多生存技能。然而,幼兒園過于偏重自然生命教育的活動會導致精神生命教育的相對缺失。
三、幼兒園生命教育的實施對策
(一)三個層面培養(yǎng)幼兒生命意識
1.認知層面
幼兒只有具有生命意識,才能理解生命與非生命的區(qū)別,理解生命的意義。另一方面,在培養(yǎng)幼兒生命意識的基礎上,幼兒園可以在情感層面、意志層面和行為層面進一步實現生命教育的目標。因此,構建系統(tǒng)的生命教育目標,首先要培養(yǎng)兒童的生命意識。
2.情感層面
愛使生命溫暖,生命教育離不開愛的生命情感教育。生命情感教育要激發(fā)孩子對生命的熱愛,理解生命的脆弱和艱難,初步感受生命的神圣價值,進一步激發(fā)對生命的熱愛和同情。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產生積極的生活情感。在孩子們有積極的生活情感之后,他們會逐漸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情緒,鍛煉自己的意志,珍惜自己的意志,從而為孩子養(yǎng)成一個情感基礎,養(yǎng)成珍惜生命的習慣。
3.行為層面
生命教育只有在行動中實施,形成行為習慣,才能產生實際的教學效果。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回歸自然,體驗自然生命的簡單自然過程,引導他們在行為上形成對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因此,在行為層面,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珍惜和保護自己的生命的同時,也要學會愛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理解和尊重生命與生命的區(qū)別,學會尊重每個人的生命。養(yǎng)成善待生活的習慣。
(二)兩個原則引領幼兒尊重生命
1.生命與自然結合
大自然是一個孩子出生就渴望和愛的地方。大自然蘊藏著無窮的生機和活力。培養(yǎng)孩子們對自然的興趣是必要的。生命教育應引導幼兒親近自然,通過對自然的理解和走進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生命體。在大自然中,它可以幫助孩子們了解生命是什么以及生命與自然的密切關系,了解自然的自然規(guī)律,提高孩子們對生命的理解。因此,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要堅持生命與自然相結合的原則,培養(yǎng)孩子熱愛自然生命的情感,科學地認識自然界的生命,體驗大自然中的動與靜。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從而滿足孩子們對生活的好奇心。
2.愛與溫暖原則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讓教育閃耀光芒,讓人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性別。而且,生命教育是關于生命的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感染生命的教育。幼兒園的生命教育需要溫度和溫柔。正是靈魂的存在,生命之間的相互影響,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愛與覺醒,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幫助和完善,才逐漸改變了孩子的生命。完整而豐富。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帶著對生命的熱情和對學生的愛走進課堂,慢慢地進行生命教育,滋潤和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
遼寧省大連市中國人民解放軍91550部隊幼兒園 李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