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詩十九首》中“草”意象及其表達效果微探

    2021-06-15 15:43:58黎淑怡
    青年文學家 2021年8期
    關鍵詞:古詩十九首意象

    黎淑怡

    摘? 要:《古詩十九首》在中國詩學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是我國五言詩發(fā)展的成熟標識。本文即著眼《古詩十九首》中“草”意象的運用,根據(jù)表現(xiàn)作用將其劃分為時節(jié)變化之悵惘、盼歸未歸之憂愁、生命短暫之傷感、高尚美好之品質四類,并結合詩歌總體意境認識《古詩十九首》深層次的情思表達。

    關鍵詞:《古詩十九首》;草;意象;表達效果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8-0-02

    一、《古詩十九首》與意象的關系

    作為早期文人五言詩的代表,《古詩十九首》是漢代文人五言詩的頂峰之作,也是我國詩歌史上的一抹曙光。[1]自出世以來,其題材內容、藝術風格與創(chuàng)作技巧澤被后代,甚至形成特定模式,展現(xiàn)出個體強烈的生命意識與直率的審美追求。劉勰《文心雕龍》中贊道:“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①,鐘嶸《詩品》也稱其“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②。十九首從文字建構的角度而言,一系列詞的組合連綴;但就藝術構思層面,它是多個意象的疊加融合。意象起于客觀存在的物象世界,是經由詩人審美經驗的篩揀與個體情感的點化,最終形成的個體情感與外在事物的結晶。[2]

    縱觀《古詩十九首》,其中《青青河畔草》《明月皎夜光》《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東城高且長》五首包含“草”意象。這些意象都由“草”物象引申而來,人格意趣卻各不相同,對詩歌的整體意境產生影響。

    二、“草”意象的分類及表達效果

    (一)體現(xiàn)時節(jié)變化,流露出歲月流逝的悵惘。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其中“青青”一詞是顏色兼生態(tài)的描繪,體現(xiàn)了“河畔草”生機郁盛的情貌,點出了早春節(jié)令。

    河畔草青的春季正是行樂時節(jié),年輕夫婦更是行樂人中最盛、最宜的年齡階層。女主人公憑樓林立、開窗遠望,入眼的是一派春光景盛的氣象,這樣的風光無疑能激起女主人內心像青草蔓延的春思,但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重逢的情思只能在歲月流逝中一次次歸于絕望。青草無人賞,女子的芳華也正如草般暗自凋零,流露出女主人公對時不待人、歲月無情現(xiàn)狀的愁思。一年一次的春色依時來臨,草黃了又青,這是大自然時節(jié)運轉規(guī)律的體現(xiàn),更是女子在歲月流逝中與遠行的心上人重逢的希望到無望、絕望的循環(huán)。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明月皎夜光》中,“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易”一句亦如此。詩人在皎潔卻凄涼的月色中踽踽獨行,心中愁思纏繞。此時的野草依附粒粒晶瑩的露珠,在白熾的月光下顯得更加剔透、涼寒,這讓詩人感到時節(jié)的轉換,深秋已在歲月的流逝中撲面而來,“時光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也隨著節(jié)令的推移漸漸老去,年華留不住的悵惘自然顯現(xiàn)出來。

    (二)蘊含思婦對游子的思念,寄托盼歸而未歸的憂愁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夏秋之交,江南水鄉(xiāng)荷花艷盛。我國自古便有采蓮的傳統(tǒng),主人公不光采集了艷麗的荷花,更有那沼澤地的芳草。緊接著便由所采之物聯(lián)想到欲贈之人,朝思暮想之人并非近在眼前,而是遠在天邊,此時主手中的芳草不再是單純的植物,更是傳達對心上人思念的媒介。

    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一腔熱忱已然化作濃重的悲哀,連芳草也沾上了愁色?!肮湃说溃骸娭В?。正指這種境地說。這種愚只是無可奈何的自慰?!芍z誰,所思在遠道。不是自問自答,是一句話,是自詰自嘲。”[3]辛苦采摘的芳草到頭來卻沒有可贈之人,情意終是落空。接著又運用“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xiāng)而嘆長途”③的“懸想”形式,想象欲贈之人在遠方漂泊的憂愁,體現(xiàn)了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與未歸的憂愁。

    《青青河畔草》中的“草”也含此意?!扒嗲嗪优喜?,郁郁園中柳”,女主人公望見一派草青春色,除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外,自然而然也展開念想,自己心中惦念的人所處之地是否也是如此的嫩草青青?漫漫的青草能否傳遞她的思念給遠方的心上人?[4]在此便與唐代王昌齡所寫的《閨怨》中“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相似,美好春色不僅會讓閨中婦念起以往與心上人共賞美景的歡欣時光,更易聯(lián)想到丈夫戍守的邊關的情境,是黃沙漫漫還是如這般楊柳青青?這樣的聯(lián)想中,女主人公內心壓下的思念與憂愁便噴薄出來,一發(fā)不可收。

    (三)象征短暫無依的生命,表現(xiàn)出生而有時卻難免失時的傷感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

    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zhí)高節(jié),賤妾亦何為!

    詩中女主人公與男方已有媒妁之言,等待嫁娶之時,男方卻久久未到?!皞宿ヌm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彼木涫桥魅斯淖员?,以蕙、蘭兩種香草自喻,將當下的自己比喻成含苞待放的嬌艷花朵,如果不及時采擷,花時便會白白流失,艷盛的蕙蘭花也將隨秋草凋萎。[5]

    花貴在花時,而婚姻貴在及時。如《離騷》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般,這正是女主人公對短暫生命的嘆息,女子正值盛顏,如花過時而不采一般,過時不婚便會錯過女子最美的時光,這與唐杜秋娘《金縷衣》所寫的“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意味相近。婦貴在及時,夫也貴及時之婦,可現(xiàn)實卻是,女主人公只能在日復一日的翹盼中空空耗盡芳華,體現(xiàn)出她等待男方的疑慮哀傷及對生命易逝的自哀與慨嘆。

    《東城高且長》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

    回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

    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

    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馳情整中帶,沉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東城高且長》中,詩人獨自徘徊環(huán)繞在洛陽東城門外,深陷周而復始的人生苦悶中?!盎仫L動地起,秋草萋已綠。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風中昔日萋萋綠綠的草野在時序的流轉中已經變得凋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都無法脫離時間的控制,草是這樣,人又何嘗不是呢?繁茂的春夏一過便進入寥落的清秋,人的生命也在這季節(jié)的循環(huán)往復終消逝殆盡。[6]詩人通過對草在大自然中狀貌的變化聯(lián)想至人,從而迸發(fā)出時光速逝、人生短暫的感悟。

    (四)繼承香草美人之喻,借指高尚美好的品質特性

    “香草”意象早在《詩經》時就被大量引用以作起興之語[7],《楚辭》尤盛。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評價道:“《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俠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④”基本將“香草美人”的特征一一概括。

    屈原“騷”中“香草”不僅究于楚地花草豐茂的自然優(yōu)勢,更與祭祀盛行有關,而他的流放經歷也進一步催化著他對“香草”的執(zhí)著追求。所謂“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屈原在色澤繽紛、馥郁高潔的花草世界中勾勒出好潔質高的人物形象。由香草最初具有的芬芳、潔凈的自然特征引申至巫術中具有神性價值,再通過以此比德的思維方式將道德意味融入其中,使其成為高尚君子形象的標志,將香草的形態(tài)與君子的命運緊密聯(lián)結,直至建構出中國文化領域具有重大意義的“香草美人”意象符號體系。[8]

    《涉江采芙蓉》一詩中關于主人公身份自古便有爭議,古詩中主詞的省略導致“采摘者”身份的模棱兩可,如朱光潛先生認為主人公是女子,而朱自清先生等認為是游子采摘贈妻,此處便不多加論敘。情感是多面的,既有閨婦愁思,必然也有游子客情,但寄寓濃情的意象是確定的——芳草。

    夏秋之交,湖澤岸畔蘭草幽香陣陣。相愛的男女方相隔兩地難以相見,即便是辛苦采摘了芬芳的芙蓉花也無法贈與,只得空空望著遠方思念。此處的“芳草”已然與《楚辭》中的“香草”一脈相承。異地相戀的人卻依舊同心同德,想要寄送美好事物,這正是濃厚情愛的體現(xiàn)。相隔千萬里依舊保持對愛情的專注與對愛人的思念,正如君子于淤泥中而不屈般,不為客觀條件而改變主觀志趣,體現(xiàn)了故鄉(xiāng)思婦與他鄉(xiāng)游子對愛情忠貞不移的美好品德。[9]

    三、結語

    《古詩十九首》意象多樣,植物意象分量頗重。通過分析研究、仔細揣摩,其中“草”意象的表達效果大體可分為四類,一為時序之證:通過草隨時節(jié)的變化,體現(xiàn)個體在歲月流逝中內心的迷茫與惆悵;二為情愛所依:將草作為媒介,寄托閨中思婦對在外游子的思念與苦待無期的憂愁;三為生命縮影:以草自比,將生命的長度與草的生長、人的際遇與草的遭遇結合,體現(xiàn)對生命終有時的徹悟;四為遺遠美質:傳襲《楚辭》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喻符號結構,指代高尚美好的人格情趣?!安荨币庀蟮倪\用對于古詩的情感表達與意境構建具有重要作用,也對其審美特征的形成貢獻出了深遠影響。

    注釋:

    ①劉勰:文心雕龍.范文瀾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358頁.

    ②鍾嶸:詩品.陳延杰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17頁.

    ③張玉谷:古詩賞析.許逸民點校.中華書局,2017年版.

    ④王逸:楚辭章句.黃靈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2頁.

    參考文獻:

    [1]馬茂元.古詩十九首初探[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

    [2]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62-77.

    [3][4]朱自清,馬茂元.朱自清馬茂元說古詩十九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賀揚靈.古詩十九首研究.上海:上海大光書局,1935:40-41.

    [6]楊效之.古詩十九首鑒賞[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63-67.

    [7]孫秀華.論《古詩十九首》植物意象的審美特質[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 (8):23-26.

    [8]康正果.《風騷與艷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68-72.

    [9]孫慶龍. 論《古詩十九首》中的草意象[J].小說月刊,2019,(7).

    猜你喜歡
    古詩十九首意象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中華詩詞(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4
    《古詩十九首》的詩性精神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啟迪
    文教資料(2016年26期)2017-02-22 17:40:40
    《古詩十九首》的色彩
    《古詩十九首》教學實踐初探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19:47:24
    《古詩十九首》思想新解
    考試周刊(2016年73期)2016-09-21 13:54:54
    從《古詩十九首》看漢末文人的生命意識
    《古詩十九首》思婦詩文化意蘊的解讀
    青春歲月(2015年16期)2015-08-29 12:41:20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龙| 隆昌县| 和顺县| 凤城市| 滨州市| 台中县| 双鸭山市| 方山县| 阜南县| 娄底市| 重庆市| 若尔盖县| 水富县| 白朗县| 嘉黎县| 德庆县| 三明市| 如东县| 通河县| 昔阳县| 芦山县| 大英县| 灯塔市| 柘城县| 五华县| 锡林浩特市| 神池县| 兴海县| 洪雅县| 普兰店市| 祁阳县| 张北县| 都江堰市| 宁都县| 肥乡县| 绥宁县| 宣武区| 京山县| 温宿县| 兴和县| 阳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