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薈華
我國素有“詩詞國度”之稱,從最初的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元曲,大半個中國文學史都能被詩歌占據(jù)了。與其他的文學體裁不同,語言精煉、意境優(yōu)美、情感真摯的古詩詞,歷經了歷史的滄桑,已經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初中語文教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進行古詩詞學習中,必須要有意識地在誦讀、賞析和感悟中,提升自己對古典詩詞的鑒賞水平、審美意識。因此,全面加強古詩詞意境教學,已然成為擺在一線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的重要性
作為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瑰寶,透過古詩詞能夠綜合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階段中文化發(fā)展所具備的特性,并直接且深刻傳達出詩詞對應的作者想要傳遞給世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對于古詩詞的弘揚與傳承是有著重要意義的。然而,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古詩詞教學同樣難以擺脫高考指揮棒的驅動,由于古詩詞自身就具備文化內涵深厚、內容晦澀難懂等特點,導致加大了學生的古詩詞學習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出現(xiàn)古詩詞文化發(fā)展的斷層。新課程改革持續(xù)深入,新課標的制定,更加充分強調了國家人才發(fā)展要聚焦于語文素養(yǎng)。通過初中時期的語文詩詞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培養(yǎng)學生的真善美,使其掌握更加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促進其人文素質、文學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由此可見,初中語文詩詞教學具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和作用,不僅直接關系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對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關鍵性作用。
二、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策略
古詩詞一向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在新課標要求下,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鑒賞古詩詞的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加強教學方法和技術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不懈努力,實現(xiàn)對知識的自覺積累、感悟和運用,切實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進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一)結合畫面感悟古詩詞的意境
正如古人所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詞就是一幅畫卷。因此,在對古詩詞意境進行感悟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古詩詞中的內容,引導學生結合古詩詞中的“線條”,對古詩詞描述的畫面進行充分感知,進而結合詩詞中蘊含的畫卷,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中。例如,在《錢塘湖春行》這一古詩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古詩詞意境的時候,就引導學生跟隨著古詩中的目光,從孤山寺到白沙堤,再到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新泥,在頭腦中將古詩詞中勾勒的畫面呈現(xiàn)出來。學生在這一充滿生機的初春美景圖中,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對詩人的情感進行揣摩,進而對古詩詞的意境進行深刻感知。
同時,在借助古詩詞蘊含的畫面感悟古詩詞意境的時候,由于古詩詞的字數(shù)非常少,學生必須要到古詩詞中的關鍵詞、意象等進行精準地把握,借助這些意象,構建詩詞圖畫,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中。例如,在《天凈沙秋思》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構建古詩詞畫面的時候,就對這首古詩詞中的意象進行了精準把握,引導學生結合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意象,給學生勾勒一幅秋天的凄涼畫面,進而更好地感受詩詞的思鄉(xiāng)之情。
(二)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古詩詞意境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已經逐漸成為教師的“左右手”,并且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價值。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模式相比,通過多媒體技術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可將古詩詞教學變得更加動態(tài)、形象和生動,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充分利用文字、圖像、聲音等文件,將其添加到教學視頻中,使得古詩詞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中。
例如,在《觀滄?!愤@一古詩的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古詩詞意境的學習中,促使學生對詩人的情感進行深刻感受,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幫助,將古詩詞中蘊含的意境展示在學生面前。如此一來,通過視頻、音頻的融合,引導學生在雙重感官的刺激下,很快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中,進而完成其高效學習。
(三)開拓想象,重現(xiàn)古詩詞意境
在初中古詩詞意境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等隨時可以將難以理解的文字描述的意境展開在學生面前,但是針對無法再現(xiàn)的古詩詞意境,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借助想象的途徑,對古詩詞中的意境進行重現(xiàn)。例如,在“春望”這一古詩詞教學中,由于古詩詞中所描述的場景很難進行重現(xiàn),但是這一意境在前兩句古詩詞中意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且學生在日??措娨暤臅r候,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因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想象的途徑,對古詩詞中蘊含的意境進行感悟,最終加深古詩詞的理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對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進行了一定的鍛煉。
(四)在古詩詞朗讀中,感知其意境
古詩詞具有極強的韻律感,在古代的時候,就是一首音樂作品。因此,在古代中國,一首好詩針對喜好音律的人來說,更是求之不得。據(jù)此,教師在引領學生感悟古詩詞意境,提升學生對古詩詞鑒賞水平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有效的朗讀,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下,與詩人之間產生共鳴,進而更好地感悟古詩詞的意境。例如,在辛棄疾的《破陣子》、李白的《將進酒》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有氣勢地閱讀,并將詩人的抱負表達出來;在學習《觀滄?!返慕虒W中,就引導學生借助抑揚頓挫的聲調,將曹操的雄心壯志表達出來。另一方面,在借助古詩詞朗讀教學提升學生鑒賞水平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引導學生借助自身誦讀、有感性地誦讀、誦讀表演等途徑,與詩人形成情感共鳴,進而更好地感悟古詩意境、提升古詩詞教學質量。
(五)融入背景介紹,豐富知識儲備
中華古詩詞跨越了歷史長河,形成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教師進行初中語文詩詞教學時,不僅要圍繞詩詞內容的本身來設計教學方案,還需要重視將與其相關的背景知識傳遞給學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古詩詞儲備,并引導其深刻感悟詩人想表達的思想情感?;诖耍處熞幸庾R地將古詩詞的背景文化介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其形成更為全面的掌握,以便于學生體會博大精深的古詩詞歷史與文化,深刻感悟古詩詞教學的實際價值。例如,進行《觀滄海》的詩詞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方式:“同學們,回想一下之前老師教給你們的曹植的《七步詩》,其中給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當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詩詞造詣如此之高,其父親曹操也絕非等閑之輩。接下來,老師將帶領你們學習曹操的《觀滄海》,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曹操的文學才能?!边@種導學方法對學生來說更具趣味性、新穎性,有效拉近學生和新知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快速切換到良好學習狀態(tài)中。古詩詞教學倡導的是“知人論詩”,不同作者的人生經歷與性格也會存在不同,行文風格亦是有著天壤之別?;诖耍M行后續(xù)教學時,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將有關作者的背景知識及其在文學領域的成就、創(chuàng)作風格等內容傳授給學生,不斷豐富其古詩詞知識儲備,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解讀該詩詞。等到學生形成大體了解后,教師便要求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使其逐字逐句感悟詩詞內容、體會詩詞意境,并學會賞析這首詩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進而體會曹操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領略其卓越的文學才能。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古詩詞意境鑒賞教學是重中之重,直接決定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應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借助畫面感悟古詩詞的意境、多媒體創(chuàng)設古詩詞意境、開拓想象重現(xiàn)古詩詞意境、朗讀中感知古詩詞意境,引領學生與詩人形成情感共鳴,更好地感知古詩詞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