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馬義米
摘要: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逐漸進入教育者的視野之中,許多學校不斷開展基于項目式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學科教學活動。項目式學習多采取的是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推進項目的完成,小組共同探索、討論、實踐、整合形成項目成果。筆者將闡述項目式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實施,詳細敘述項目團隊的合作、項目素材的收集與開發(fā)、項目的精心設計等。教學是一門永無止盡的藝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項目式學習也會在不斷的實踐、調整和探索中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
關鍵詞:? 項目式學習? ?項目素材? ?項目設計? ?成果展示? 項目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9-132
項目式學習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其在國外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已經(jīng)得到了普遍的實行。項目式學習最初起源于20世紀初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克伯屈所提出的“項目學習”理念。伴隨著項目式學習在學校教育的運用,在教育革新與時代進步的浪潮下,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擴充與豐富。在進入21世紀后,項目式學習在各個層次、各個學科的運用順承了各國課堂改革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實世界的復雜情境能力的趨勢,“作為培養(yǎng)學生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世界各國十分流行,已成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補充?!?該學習模式依靠教師提供素材、架構環(huán)境,將知識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分配到各個項目和項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通過引導學生組織團隊,進行合作解決問題、完成項目。項目式學習的關注點并不在于學生問題解決或項目的方法和結果,而在于學生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獲取資料、自主探究、互動溝通以及把握項目實施過程所體現(xiàn)的知識獲取能力、實操實踐能力和團隊溝通能力等學習素養(yǎng)?!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曾積極倡導“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項目式學習能夠在基礎教育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達成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良方,具有較高的實施價值。
一、項目素材的收集與開發(fā)
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依據(jù)素材、架構環(huán)境的學習方式,其素材及環(huán)境的來源必須是來源生活的。在課堂運用中,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通過項目聯(lián)系起來,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結合課本知識進行轉化,有機結合而成一個個“項目”。由項目式學習的內涵及其特征所見,“它著重指向過程,更關注學生在其培養(yǎng)過程中的體悟,而非僅僅關注結果?!?
(一)項目素材的收集
項目式學習的相關素材的收集和選擇常常要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對于吻合課程標準、貼近教材、內容新穎、具有典型性的素材的尋找十分困難。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應該要善于觀察生活、留意教材,細心收集同項目式學習相關的道法素材,為項目活動的設計做好充足的積累和準備。此外,項目素材的收集還要求這教師要有增強業(yè)務能力的精神,積極投入到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之中,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素質。同時,教師也需要對素材進行科學的選擇和取舍,項目式學習必然不會貫穿于學生所有知識學習的始終,教師要謹慎挑選適合項目式學習的教材內容,運用所收集的素材進行充分的利用。
(二)項目素材的開發(fā)
在項目素材的開發(fā)上,教師要善于利用兩對關系。首先,是善于對常規(guī)項目和特殊項目的交叉利用。常規(guī)項目一般指道法課的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模塊,按照教材進行的項目素材開發(fā),即例如按照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目標等進行設計。因教材內容涵蓋領域廣闊、知識層次顯著,常具較強的學術性和權威性,能夠被穩(wěn)定、長期使用,具有歷久彌新的恒常的生命力。而特殊項目則主要從道法課程前沿理論和最新時事熱點中開發(fā)。特殊項目的開發(fā)能夠使項目式學習的項目素材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和時效性。其次,是對傳統(tǒng)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綜合利用。第二課堂的開發(fā)可從校外生活、校本著手,應用于公益活動、實踐基地、志愿活動、社區(qū)服務、野外調查等形式。二者的綜合利用能夠使課內課外形成良性互動,培養(yǎng)學生社會參與的核心素質,在實踐中達到育人的目的。
二、項目的精心設計
項目學習法中教師對“項目”的提前設計和構想需要將課標、教材、學情等相關因素考慮在內,影響著整體教學流程的順利實施和學生的課堂活動情況。因此,科學的項目設計是實施項目學習法的必要前提。
(一)項目主題的選擇。
首先,項目主題巧妙轉化,化無形為有形。項目式學習中的“項目”,一般以通過生產(chǎn)或完成一件實體性的、具備操作和應用價值的具體工程為表現(xiàn)形式,而道法課中的“項目”可以是一種無形的精神產(chǎn)品,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文字以及學生的口頭和行為語言,把這種精神產(chǎn)品轉換成形象、生動的有形產(chǎn)品得以呈現(xiàn)。5以七年級上冊第五課《網(wǎng)絡交往新時空》為例,針對這一課,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主題:①主題演講: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②現(xiàn)場辯論:QQ悄悄話功能是否應該下線③角色模擬:如果電腦會說話④微鏡頭:疫情下我的網(wǎng)絡生活。這些多樣化、生動化的項目主題將學習成果形象化、生動化的同時能夠給予學生廣闊的空間進行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同時促進了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性運用,推動了社會學習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其次,項目主題源自于生活,落實于課程標準。項目式學習的選題往往源自于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話題,將選題的學習和各學科學習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真實化的情境,讓學生最大化地融入其中,親身感知做項目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多元能力發(fā)展。6將項目主題生活化轉變了傳統(tǒng)意義上道法課呆板、單調的上課模式,同時減輕了項目實施的難度,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投入到項目操作之中。項目主題在來源于生活的同時也要注意回歸于課程標準的要求,課程標準對道法課的教學要求、教學目的和核心素養(yǎng)做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指導,在道法課程的建設和實施上也做出了重要的引領和規(guī)范作用。因此,因此道法課的項目主題的確立應當緊扣課程標準,貼合初中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例如在《網(wǎng)絡交往新時空》一課中設計的對QQ悄悄話等功能的辯論主題項目,就是由學生在實際網(wǎng)絡交往用具中選取的具有一定可辨性的生活典型,能夠培育健康生活的核心素養(yǎng)。
最后,項目主題立足學生主體,放眼發(fā)展空間。項目式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向式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迎合學生多樣、個性的發(fā)展需求,這與道法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相契合?!拔㈢R頭:疫情下我的網(wǎng)絡生活”這一項目的設置就是從學生本身的網(wǎng)絡交往環(huán)境為立足點,開展的網(wǎng)絡使用情況的相關展示、探討和交流。教師需要從初中學生已有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充分考慮學生對于項目設計的想法和意向,不能完全包辦代替,而應帶領學生拆解教學問題,設計具有操作性和挑戰(zhàn)性的項目主題。
(二)項目目標的確立
項目式學習的目標既要包含學科知識,也要包括高階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7項目式學習在運用于實際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對于項目式學習在課堂實施的全過程的規(guī)劃與安排始終以該學段、該學科的課標要求為核心,將達成課標要求視為運用項目式學習為教學手段的根本目標。項目目標指教師對學生完成項目過程中的項目完成度的期許和預估,項目目標的確立決定了項目實行的方向和最終目的。在道法課項目式學習的目標確定上,不僅關注到課程標準下三維目標的達成,同樣也要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課本抽象知識導向走向真實問題驅動導向的特征預示著項目目標的確立應從單純的獲得知識的目標結果轉變?yōu)榻鉀Q問題的過程目標。道法課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道法課的學習,落實到學生能夠掌握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上。具體的目標的劃定方式有很多種,在教學實施策略的探討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劃分。首先是領域上的劃分,項目目標可以分為認知領域上的項目目標、動作技能領域的項目目標和情感領域上的項目目標。其次是實現(xiàn)時間上的劃分,可以分為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最后是主次輕重的劃分,可以分為重點和難點。
(三)項目框架的設置
教師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依據(jù)教材內容和項目主題合理科學設置項目框架,可以采取各小組項目并列式的項目框架辦法,也可以采用遞進式的項目框架辦法。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單個的項目的教學運用也許未必能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常常需要多個項目的組合運用。因此,教師也可以采取項目組合的項目框架辦法,即在選定大項目的基礎之下設置若干個子項目,采取組內合作完成小項目、組間合作完成大項目、全班整合形成全項目的綜合性項目設置。應當注重的是,項目間的順序安排應該遵循實現(xiàn)項目成果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邏輯思維發(fā)展順序,通過分析和衡量項目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將項目框架進行合理的搭建和設置。
四、項目成果展示
雖然項目學習法強調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但是成果的展示能夠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互相借鑒,從而帶給學生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是項目學習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成果展示的結構完整性和形式多樣性。
(一)成果展示的形式多樣性
成果展示的形式與項目主題的設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多樣的項目主題確立的基礎上,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進行創(chuàng)新和提升,鼓勵使用多樣性方式進行成果的展示。以需要設計地圖類項目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電子、紙質等多種記錄形式,可以采取手繪、拼貼、剪裁、投影等多種形成模式,也可以采取PPT展示、視頻拍攝等多種展示方式。以此,學生成果的展示豐富多彩,促使了學生動手實踐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十課《建設美好祖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關心國家發(fā)展”這一項目,自行設計可行的項目活動實施方案,接著聽取學生建議對總項目細化,劃分子項目為“PPT演示中國交通工具崛起”的活動,將中國的交通運輸?shù)牡貐^(qū)演變通過PPT的方式進行動態(tài)展示和直觀呈現(xiàn),能夠使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中收獲對國家發(fā)展的認識,正確看待不同地區(qū)由于地理差異而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差異。在運用多媒體新技術的同時,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培養(yǎng)了愛國主義精神,還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完善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全面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成果展示的結構完整性
成果展示的結構與項目框架的設置是分不開的,在項目成果展示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按照項目框架的邏輯順序設置有序的進行設置,教師在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匯報交流時,可以根據(jù)時間安排在每一個項目中選取一個或多個項目團體進行項目展示,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做法和看法,并進行分享、討論和解惑,同時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總結、提升和訓練。以此,避免類似的內容重復展示,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總結能力,確保了每一項目點的知識學習,課上課下的任務能夠合理分配,確保了道法知識的落實和項目式學習的進行。
五、項目評價
項目評價是項目式學習法的最終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對于項目成果成效的反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優(yōu)點的有效途徑。相比于以往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項目式學習將學生學習的場所搬離到了課堂之外,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不能迎合新課改的需要,也不能達成道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而多元的項目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對項目的完整實施過程的綜合反思,在下一次的項目式學習中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多維的評價主體
項目評價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評價主體,采取學生個人自評、組內成員生生互評、組間組組互評、教師宏觀綜評等多維評價方式,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發(fā)揮引導作用,對小組組長和項目進行過程中的活躍成員進行表揚和鼓勵,對于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勇氣的同學予以肯定和激勵,以此引導學生互為借鑒,找到自身的閃光點和不足,幫助學生正確地看待自身。此外,教師可以邀請專業(yè)人員對項目成果進行評價總結,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教師、學生、校外指導老師一同制作涉及三方角度的評價量表對項目進行評價。如在九年級下冊第二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課的學習之中,教師與學生可以一同設計“我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獻言獻策”的項目活動。學生通過社會調查、資料查找、人物訪談等方法,在此項目中了解到我國目前的生態(tài)問題以及相關的環(huán)境保護法治措施,探求生態(tài)環(huán)保護和環(huán)境治理的方法。教師收集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項目成果,整合成一份完整的項目報告,邀請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對項目報告進行專業(yè)性講解和相關知識的開拓。在這一項目中,學生對自身項目活動進行自評,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工作人員參與到對項目成果的結果性評價。這一過程增強了學生的社會主體意識、社會參與意識和法治觀念,培育實踐創(chuàng)新的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項目成果的完成具有了更為全面科學客觀的認識。
(二)多樣的評價內容
傳統(tǒng)課堂中常采用的評價方式是紙筆測試等終結性評價內容,伴隨著教學模式的改變,立足于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性,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背景下,項目式學習評價應該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脫離以分數(shù)論成績的陳舊套路,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并重,廣泛采納多樣的評價內容以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全方面的考量。不僅重視項目成果和作品的評價,同樣重視對選題、活動過程的評價,不僅重視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同樣重視實踐能力、學科素養(yǎng)的涵養(yǎng)。同樣以“我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獻言獻策”這一項目為例,在評價項目時,教師不應只注意到最終形成性的項目成果,同時還要對項目完成過程中學生所體現(xiàn)的行為態(tài)度和方式方法進行評價,“既可以是結合了各項數(shù)據(jù)做出的更精準、客觀的定量評價,也可以是只參考評價對象表現(xiàn)與狀態(tài)直接做出的定性評價”8,合理分配不同評價內容的占比,將評價內容多樣化綜合化。
(三)多類的評價指標
科學合理的評價需要內涵豐富、嚴格多類的考核指標體系作為支撐。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讓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評價的主要指標要有“激發(fā)興趣”“養(yǎng)成習慣”“習得方法”“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等要素。9因此,在評價指標的設置上,應該盡量涵蓋項目式學習的整個過程,可以依據(jù)個人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的日常行為、表達能力、項目投入程度,團體的協(xié)作程度、成果展示、學生反饋等進行分門別類地設置,將項目考核的指標細化和具體化,并能夠以分數(shù)表、匯總表等進行明確直觀的展現(xiàn),給以學生清晰的反饋。促使學生能夠對所得到的評價結果對自身進行清晰定位,以幫助學生和教師進行反思總結,對此次項目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效果進行評估,以期更好的完善和調整。
參考文獻
[1]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理念研究》,項目編號:19YJA710060.此文受到紹興文理學院裘斌工作室的大力支持.通訊作者馬義米.
[2]王凱麗.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研究[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20:1-4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行綱要[Z].2001-06-08
[4]陳煒琦.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1-49.
[5]許援竺.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2):38-40.
[6]張瑞曉.項目式學習的特征及教學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0, 9:4-8.
[7].滕珺,杜曉燕,劉華蓉.對項目式學習的再認識:“學習”本質與“項目”特質[J].中小學管理,2018(02):15-18.
[8]吳萍.希沃白板環(huán)境下的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0,52:132-133.
[9]梁文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構建項目式學習的有效評價初探[J].考試周刊,2020,83:17-18.
紹興文理學院 紹興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