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跨國交易越來越頻繁,跨文化對話的作用隨之越來越重要。想要實現不同語言、文化的交流、溝通、對話、協商都離不開外語翻譯。外語翻譯能力不僅需要語言學、心理學等等學科作為輔助支撐,還需要對外語能力和翻譯能力樹立科學的認知態(tài)度,而這便與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外語翻譯;跨文化
外語翻譯,就是將一個相對著名未知的表達形式轉換成相對著名的表達形式的翻譯過程。其翻譯內容主要包括各種視頻語音翻譯、語言語音翻譯、符號語音翻譯、文字語音翻譯和各種圖形文字翻譯等。以外語翻譯為例,在漢語和外語中,“翻”這個字是指的這兩種語言的轉換,即先把一句漢語轉換為一句外語,然后再把一句外語轉換為漢語;“譯”是指這兩種語言轉換的過程,把外語轉換成漢語,在譯成當地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進而理解漢語的含義。在相互轉變的過程中,形成了一般意義上的翻譯?,F實生活中外語翻譯的研究過程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基本原則,否則極易落入形而上學的窘境。
一、遵循實事求是,秉持客觀性原則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發(fā)展,人類對整個社會的基本認知程度是逐步提升的。但是由于一些錯綜復雜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使得人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很難對歷史問題做出科學的解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為引導人們正確合理的解釋歷史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論。所有學科的研究都要立足于人類的客觀現實。外語翻譯專業(yè)的研究也毫不例外,需要立足于客觀現實,緊緊與人類社會客觀實際相聯系??陀^性原則是一切社會科學研究存在和發(fā)展的首要前提。外語翻譯中我們需要堅持客觀性原則,我們必須要重視自古以來人類的各種物質實踐,而實踐需要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首先,我們就要充分發(fā)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參與實踐,并在實踐和調查研究中能動地觀察總結經驗,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已有的理論知識,而缺乏了自主發(fā)現的能力;其次,在研究時要依靠可靠的客觀數據佐證自己的論點,而不是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想當然地去進行判斷。
保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秉持客觀性的原則是進行一切研究的前提條件,外語翻譯亦是如此。以實踐辯證法角度來看,實踐科學是不斷確認人與自然界普遍存在聯系和社會發(fā)展不斷變化的辯證科學運動;以實踐認識論角度來看,認識的實踐主體不是消極地不斷去尋求適應新的客觀世界,而是能夠在實踐中能動地直接反映客觀世界和主動改造客觀世界,以實踐歷史觀角度來看,實踐歷史是保證人類經濟社會永續(xù)生存的歷史基礎;實踐價值論角度來看,實踐價值是不斷檢驗人類認識的客觀真理性的一個唯一標準。
實踐活動是人的自然生存生活方式的一個本質活動,也是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的一個本質。從促進人類經濟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各個角度來看,實踐是每一客觀世界與每一主觀社會世界、自由社會世界與每一個人社會世界和諧統(tǒng)一的重要基礎。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實踐是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自由世界與個人世界統(tǒng)一的基礎。
二、遵循獨立思考,秉持主觀能動性原則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基于實踐,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茖W的實踐觀作為貫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核心觀點,要求人們在面對現實的客觀世界時,要充分的積極的發(fā)揮其自身的能動作用。外語翻譯綜合能力是一種綜合翻譯能力,是多種社會因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現綜合出來的一種能力。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之中發(fā)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結合在中國的實際運用,讓我們能夠更加客觀地、辯證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堅持主體性原則和堅持客觀性原則并不互相沖突,外語翻譯是人與人之間的學問,我們應該在堅持客觀性的前提下,承認人作為社會主體的能動性。尤其是應該堅持群眾史觀,把人民群眾作為歷史的創(chuàng)作者,切忌英雄史觀,我們必須知曉人類的文明不是一個兩個人就能夠決定的。這也就要求研究者該把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相契合。具體在外語翻譯的研究領域中,我們應該注意在外語翻譯中分為人工翻譯和機器翻譯。
文學翻譯理論尋求的是,譯文與語言原文之間各種文學藝術功能的基本對等,其基本理論往往過于主張疑問語言的優(yōu)美,缺點主要是不應該重視不同語言文本結構之間的理性比較和實際關系性的問題。語言學中的翻譯,主要尋求研究兩者之間的生理系統(tǒng)變化轉換運動規(guī)律,主張把我國語言學翻譯研究的學術成果廣泛用于專業(yè)翻譯,同時通過幫助翻譯者的實踐活動促進我國語言學的不斷發(fā)展。在外語翻譯中,就需要我們保持獨立思考的態(tài)度,保持自己思考的能力,重視群眾的作用,遵循主觀能動性,重視人的主體性。
三、遵循翻譯細節(jié),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活的靈魂。這一基本原則也就需要我們在始終堅持實物客觀性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著眼于研究實物的整體特殊性,即充分重視整體性的準確把握,又充分重視實物特殊性和實物個體性的充分發(fā)揮。這一點無疑是對黨的客觀性基本原則、普遍性基本原則、整體性基本原則的重要補充。在具體的外語翻譯研究中,我們應該知道,語言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
我們研究外語翻譯,既要站在宏觀角度去分析語言的整體性,也不能忘記要從高處走下來,走進每一個語言情境中,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物和情況的特殊性、不同的身份關系、不同的傳播對象去具體分析每個語言情境中的不同含義的外語。比如,同樣的一個場景,發(fā)生在不同的人際關系之中時,能夠出現不同的傳播場合。同樣一個做錯事后的道歉,遠近親疏的朋友之間的道歉、不同的夫妻之間的道歉、甚至下屬對上司的道歉都是不盡相同的。之所以這些會有不同,其內在原因是因為千變萬化的各種人際關系的不同。因此我們在研究時更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所在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為基礎,去具體分析會話的真實含義。
四、結語
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進行外語翻譯,深入探析外語翻譯的實際意義,探索外語翻譯的奧秘,從而進行高效率的外語翻譯。在社會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我們有利的研究武器,指導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去研究課題。對于外語翻譯也是這樣,巧妙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它既能在外語翻譯的過程中未我們提供相應的方法論指導,也能為我們在外語翻譯和學習的過程中提供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東君.基于跨文化視角下高校外語教學中翻譯能力培養(yǎng)途徑[J].海外英語,2020(17):15-16.
[2]劉忠玉,李丙奎.翻譯人才創(chuàng)新型培養(yǎng)體系建構研究[J].現代交際,2020(05):7-9.
[3]陳艷輝.翻譯標準及譯者的合格條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30(10):166-167.
作者簡介:李維(1996.08- ),女,漢族,吉林省松原人,大連市沙河口區(qū)東北財經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專業(yè),研究生。
(東北財經大學?遼寧省?大連市?11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