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莎
真題再現(xiàn)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guān)頭,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先后有290余萬志愿軍將士赴朝參戰(zhàn),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涌現(xiàn)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華大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歷時一年的捐獻武器運動,募得的捐款可購買3700多架戰(zhàn)斗機。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
校團委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主題征文活動。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要求】
本題是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材料由兩部分構(gòu)成。
第一段,為材料背景敘述。一共六句話,整體圍繞“抗美援朝”展開。前面介紹了抗美援朝的背景,之后介紹了中國人民在抗戰(zhàn)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后方人民同樣給予前線極大的支援,共同演繹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第二段和第三段,是任務要求和寫作要求。校團委要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主題征文活動,這一主題有兩大部分,一是“銘記歷史”,側(cè)重點是對歷史的了解,英雄的敬仰和精神的認同;二是“迎接挑戰(zhàn)”,我們常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有很多“婁山關(guān)”“臘子口”“金剛川”要去攻克,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迎接挑戰(zhàn)??忌車@這一主題,體現(xiàn)對抗美援朝精神內(nèi)涵、價值的深刻思考,并且可以跟新時代涌現(xiàn)的英雄結(jié)合起來。
立意:1.銘記歷史,“而今邁步從頭越”;2.用新時代的抗美援朝精神,迎接新時代的挑戰(zhàn);3.以史為師,傳承抗美援朝精神;4.繼往開來,當好接班人。
【升格示例】
執(zhí)“銘記”之盾,握“迎戰(zhàn)”之矛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學高三(457)班 張夢媛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我們重溫中國人民志愿軍建立不朽的歷史功勛,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創(chuàng)造人類戰(zhàn)爭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范。(此句表述不當,存在搭配不當和不合邏輯的問題。)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靶埕耵?,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爭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范。今天,站在新世界的關(guān)鍵節(jié)點上,我們重溫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必將執(zhí)“銘記”之盾,握“迎戰(zhàn)”之矛,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向前。(升格后語句通順,引用恰當,表述清楚,且在第一段末點題,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執(zhí)“銘記”之盾——銘記英雄也銘記歷史。
黃繼光不畏生死,忍受痛苦一動不動;邱少云奉獻生命,用身體爭取時間;楊根思不懼危險,依然沖向敵人。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都是我們應當銘記的人。然而,近年來有一批“歷史虛無主義”來踐踏我們的民族英雄,我們應當?shù)种频降?。魯迅先生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英雄卻不懂得愛戴和敬重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民族。”(此段舉例論據(jù)籠統(tǒng),引用論據(jù)突兀,兩者都缺少相應的分析。畫線句搭配不當。)
黃繼光舍身堵槍眼,幫助戰(zhàn)友們奪回陣地;邱少云忍著火燒劇痛,確保完成潛伏任務;楊根思懷抱炸藥,決絕沖向敵人……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都是我們應當銘記的英雄!如果沒有這些英雄“捐軀赴國難”,哪里有金甌無缺?如果沒有這些英雄“視死忽如歸”,哪里有山河無恙?然而,近年來有一批人打著“歷史虛無主義”的旗號來踐踏我們的民族英雄,我們堅決抵制到底!魯迅先生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英雄卻不懂得愛戴和敬重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民族?!彼麄兂恋碇鴩业挠洃洠坭T成民族挺立千秋的偉大精神,是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永遠的精神豐碑?。ㄉ窈笫吕摀?jù)翔實,反問+對偶的句式構(gòu)成的假設分析有情有力;引用論證后的分析減少了引用論據(jù)的突兀,與論點緊密相連緊扣中心。畫線句鮮明而堅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銘記英雄的同時,也要銘記普通人??姑涝瘧?zhàn)爭中那些為國家捐出3700多架戰(zhàn)斗機的普通民眾也值得銘記,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但是他們毅然捐獻出自己的力量,這里面蘊含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值得我們銘記于心。(畫線句說法太絕對。“捐獻”和“力量”搭配不當。)
銘記英雄的同時,也要銘記普通人。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那些為國家捐出3700多架戰(zhàn)斗機的普通民眾也值得銘記,他們可能吃不飽穿不暖,但是他們毀家紓難、砸鍋賣鐵,其背后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是“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的情懷!這些我們又怎能忘記?怎能不銘記于心?這不僅僅是“不敢忘記”的歷史自覺,更是“不能忘記”的責任傳遞。(升格后表述有分寸,且分析到位,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握“迎戰(zhàn)”之矛——迎接挑戰(zhàn)也不畏挑戰(zhàn)。
七十年前浴血以立國,七十年后淬火以強國??姑涝瘧?zhàn)爭是以弱勝強的戰(zhàn)爭,抗美援朝的精神是不屈不撓的精神,迎接著同樣的挑戰(zhàn)。前有全體國人共同保衛(wèi)國家山河,萬眾一心反抗強暴,后有全體人民居家抗疫,捐物捐資,歷史仿佛再度重疊,即使又換了一個時間,換了一批人民,人民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可見,我們民族血液中流淌著同一精神。(畫線句表述有問題。事例和結(jié)論之間缺少必要的分析。)
七十年前浴血以立國,七十年后淬火以強國??姑涝瘧?zhàn)爭的勝利鑄就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七十年前全體國人共同保衛(wèi)國家山河,萬眾一心反抗強暴;七十年后全國人民居家抗疫,眾志成城捐物捐資,歷史仿佛再度重疊,即使又換了一個時間,換了一批人民,但我們依舊做出了同樣的決定。為什么我們可以“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為什么我們可以“脫我舊時裳,著我戰(zhàn)時袍”?因為,我們的血液中流淌著同樣的精神!庚子抗疫,就是國人集結(jié)的強大的鋼鐵長城,就是中國精神的又一次浴火淬煉?。ㄉ窈蠹葘姑涝木褡隽司唧w的詮釋,又對抗美援朝精神的延展性結(jié)合實際做了恰當分析。)
雖然迎接的挑戰(zhàn)不同,但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迎來同樣的勝利。前有國家伸出援手,后有國家?guī)头鋈跣?。抗美援朝,援助的是朝鮮,幫助的是弱小,是軍事的弱小?!耙粠б宦贰睅椭氖锹浜蟮膰遥墙?jīng)濟不發(fā)達的國家,是我們的朋友??梢姡袊且粋€愛好和平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不畏挑戰(zhàn)的國家,“一帶一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但中國從不畏懼挑戰(zhàn),中國永遠以迎接的態(tài)度來對待挑戰(zhàn)。(前后對比舉例后的分析語言平淡,缺乏力度。)
雖然迎接的挑戰(zhàn)不同,但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迎來同樣的勝利。前有國家伸出援手,后有國家?guī)头鋈跣???姑涝?,援助的是朝鮮,幫助的是相對弱小的兄弟;“一帶一路”,幫助的是經(jīng)濟不夠發(fā)達的朋友。沒有一蹴而就的偉業(yè),更沒有一馬平川的坦途,中國人民從來都不畏挑戰(zhàn)!面對史無前例的挑戰(zhàn),“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我們直面挑戰(zhàn)的抉擇;“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是我們不畏挑戰(zhàn)的吶喊?。ㄉ窈蟮恼Z言態(tài)度堅決,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同樣,也是我們應當銘記的勝利,抗美援朝精神也是我們迎接挑戰(zhàn)時應具有的精神。我們要執(zhí)“銘記”之矛,握“迎戰(zhàn)”之矛,戰(zhàn)于時代之戰(zhàn)場,站于國際之戰(zhàn)場。(結(jié)尾號召句和前一句無承接過渡,且結(jié)尾句表述的范圍過大。)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蓖瑯樱彩俏覀儜斻懹浀膭倮?,抗美援朝的精神也是我們迎接挑戰(zhàn)時應具有的精神。今為英雄歌一曲,萇弘碧血長精神!“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愿生于新世紀的我們一起執(zhí)“銘記”之矛,握“迎戰(zhàn)”之矛,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向前?。ㄉ窈蟮慕Y(jié)尾升華了文章的主旨,水到渠成地發(fā)出了號召。)
【升格總評】
本文抓住“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主題提出鮮明的觀點,主體部分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層次分明,思路清晰,且例證充實,論證方法多樣。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升格前,文章有一些具體的不足,如:語言表述不清楚,出現(xiàn)了多處語??;舉例過程中,例證過于籠統(tǒng);分析論證太膚淺,削弱了文章的說服力。
升格后,文章有了明顯的變化:
1.輕松駕馭語言,表述準確。升格后的語言不僅流暢自然,無語病,而且有文采,有表現(xiàn)力,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2.引入素材活水,舉例得當。引入“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等具體事例,嵌入普通民眾等概括事例,加入“一帶一路”等類比事例,點面結(jié)合,使文章的觀點更鮮明。3.巧用分析增色,邏輯嚴密。文章在論證分析過程中,使用了假設分析、引用分析、說理分析等多種分析方式,反問、感嘆等多種語氣的交替使用,長短句結(jié)合,增強了分析的力度和感染力。